在科研花园里浇灌梦想之花
2024-11-02赵季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胜利结束前,毛泽东主席在西北的一个小县城——通渭县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我就出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可能从小耳濡目染先辈们的革命事迹,报效祖国的情怀很早便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2019年,我走进了“兵工七子”——西安工业大学的校门。正是从这一刻起,“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风融入我的血液中。国防、兵工、技术、创新,这些元素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主题”。在这里,我不仅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研设备和技术,还参与了一些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有幸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刘卫国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在科研项目的深度推进中,我逐渐意识到了国防事业在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立志以科技报国、实干兴邦为己任。
坚持不懈 认真“答卷”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人生的每一点收获,都离不开坚实的足迹与无悔付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时刻牢记党的教诲,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最好成绩。在西安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的五年时间里,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PCT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IEEE Sensors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16篇,相关成果获得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五年里,我还带领团队获得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3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八届陕西省微结构摄影大赛三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骄傲,也是团队协作和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我表现出极高的团队合作和攻坚克难的精神,引导团队找到突破口。其实很多次我也曾想过放弃,不过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高考考场黑板上书写的8个字——“坚持不懈、认真答卷”。就是这8个字,让我熬过了无数的难关。
每一次实验、每一个项目、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提升综合能力的宝贵机会。在与导师、同学、合作伙伴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要努力的方向。也让我更加体验到,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一次选择都要坚持不懈,勇于实践,才能答好人生的“答卷”。
矢志自主创新 奋进新时代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青年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在科研中,我主要研究宽光谱微光夜视成像芯片。宽光谱成像芯片很重要,欧美国家早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不过相关技术对中国进行严格封锁,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缓慢。这种严峻的形势,使我更加坚定了在科研道路上不断钻研的决心和方向。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科研工作中,我常会面临技术难题和实验失败,但我始终坚持不懈,勇于尝试和创新。在军民两用宽光谱探测与成像团队带头人刘卫国教授和刘欢教授的带领下,我们首次提出了具有仿生猫头鹰视网膜柱状视杆细胞的硅纳米柱微纳陷光结构,将探测器的光吸收提升至90%,从而解决了目前光电成像芯片光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我们首次提出的液态分子层循环沉积法,成功制备出集成微纳陷光结构的量子点宽光谱单点探测器,从而解决了目前光电成像芯片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这些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经过五年的历练,我越发认识到,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不论处于什么岗位,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用高远志向来导航人生之帆、开启事业之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不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未来我将继续在微光夜视技术领域精耕细作,为推动人民兵工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