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深度推进“课证融通”的对策

2024-11-02陈志芳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9期

摘 要:在国家以“1+X”证书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全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作为“1+X”证书制度改革的实施主体,应积极探索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根据校情生情选择合适的证书,加强政企校三方的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典型案例和精品课程引领其他证书实施课证融通,不断推进“课证融通”,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6-0102-05

自2019年启动“1+X”证书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迈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此制度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以往单纯注重技术技能的培育,逐渐转变为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培养。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朝着更为全面、更贴合社会需求的方向稳步前进[1]。然而,“1+X”证书制度并非仅涉及证书的推广与考取那么简单,对中职学校而言,这是一次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契机,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应积极把握机遇,将其作为推动“三教”改革的契机,致力构建一个更为现代化、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

“1+X”证书制度的关键是“课证融通”,即实现日常课程教育教学与证书标准的有机衔接与融合。推进“课证融通”旨在提升人才培养的灵活性与全面性,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契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X”型技术人才,彰显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2]。当前,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证融通”已在高职院校全面展开,而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在教学规模、环境、师资力量及招生规模等方面与高职、本科院校存在显著差异和差距,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仍有待提升。由于“课”与“证”在中职学校中难以有效衔接与融合,导致“1+X”证书制度实施不够稳定。因此,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玉林一职校)近年来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方向及学情等,开展了深度推进“课证融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一、重视证书遴选工作,根据校情生情选择合适的证书

对中职学校而言,认识到在实施“课证融通”过程中选择合适证书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职学校要清晰梳理和优化学校考查和遴选证书的过程,同时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优选证书规则。证书遴选每年只有一次,中职学校需要精准把握这个时机,严格控制证书的入门标准,选择那些与本校人才培养方案高度契合的证书,确保专业课程日常教学标准与证书的考核要求相一致,实现“课”与“证”的完美融通[3]。实现课程与证书的无缝衔接,中职学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因筹集资金以改善教学条件而引发的财务困扰。同时,此举也可减少中职学校在考证前开展课外培训的额外支出,从而极大减轻师生双方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证书的考核要求与当地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紧密对接,提升了证书的实用价值和认可度,提高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这既为学生铺设了更宽广的就业道路,又为中职学校赢得了更高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认可。因此,中职学校只有高度重视证书的优选工作,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以玉林一职校2020年和2021年两年度的证书申报情况为例,学校在证书遴选审核上并未采取强制措施,而是由各专业部教师自主在国家系统中进行申报。这导致学校各专业选取的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不匹配现象,证书考核内容与日常教学内容相脱节。2020—2021年,学校均出现了证书考试通过率低、考证任务未完成等显著问题。如,2020年,学校计算机专业申报的界面设计证书,在后续建设考核站点的过程中,暴露出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证书考核内容与计算机专业日常教学内容缺乏直接联系,未能实现课证有效融通;二是机房电脑配置未能达到证书考试的硬件要求,教学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三是缺乏相应师资,学校计算机教师初次接触证书考核内容,缺乏经验。尽管在计算机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紧急应对,但是结果仍不理想:在50名考生中仅有9人获得证书,通过率仅为18.00%,远低于四星级学校证书通过率为80.00%的要求。2021年,学校共申报了13个证书,参加考试的学生有1 080人。然而,受学生离校实习、疫情、教学资源短缺及师资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最终仅完成了7个证书的考试,实际参加考试的学生只有608人,任务完成率约为56.30%,远低于自治区教育厅要求的100%的任务完成率(如表1所示)。

在推进“课证融通”改革的过程中,玉林一职校深刻认识到,在精选证书的同时合理控制各类证书的考试培训名额,是确保课程与证书融合顺畅、提高考试通过率的关键所在。这是学校在经历两年摸索与调整后得出的宝贵经验。因此,为规范证书选择与考前培训流程,学校于2022年确定了“7+4”的证书遴选原则。这一原则基于七个“自知之明”的考量因素,即证书考核标准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度、学校年度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学生实习安排的适宜性、现有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师资条件的满足度、学生考培数量的合理性、证书考核站点建设要求的达标性等七个因素。同时,结合四个“知人之智”的评估维度,即证书在其他学校往年的考试通过率、考评发证单位的性质、证书在学生主要就业区域(行业)的认可度、证书考核所需缴纳的费用等四个维度。学校要求各专业部在选择证书时务必谨慎明智,确保证书的实用性和考证通过率。

基于上述明确的遴选证书原则,玉林一职校制订了一套严谨的证书遴选制度,包括明确的遴选标准及流程。遴选标准的制订是为了确保证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高度契合,确保现有教学资源能充分支持“课证融通”,并不断完善师资条件,确保证书考试年度任务完成率达到100%,且考试通过率超过80.00%。在遴选流程方面,首先,学校召开证书遴选申报专项工作会。随后,各专业部向学校“1+X”工作统筹办公室提交证书申报的申请书,依据“7+4”原则详细阐释选择该证书的理由。经学校审核通过的证书,将由专业部负责在国家系统中进行证书申报填写。最后,学校“1+X”工作统筹办公室将在系统中进行再次审核并提交。

例如,经过对多项证书进行深入了解和对比分析,玉林一职校发现幼儿照护证书与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核心课程高度一致,如婴幼儿生活活动及保育、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婴幼儿教育与保育基础、婴幼儿游戏活动及保育、婴幼儿常见病的识别与应对等课程,这将极大推动“课证融通”工作的实施。同时,该证书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减少了专业建设的投入资金。而且这一专业的技能培训内容符合当前社会对幼儿园保育员岗位的技能要求,有利于激发专业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报考热情。在此过程中,学校无须额外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备设施,师生也无须额外进行考前培训,日常教学模块即涵盖证书考核内容,实现了“课”与“证”的有机融通,考试通过率和任务完成率均保持稳定(如表2所示),充分展现了学校证书遴选工作的成效。

二、加强政企校三方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要成为一所优质的职业学校,就必须以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为基石,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基础与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确保学校教育与行业经济共同繁荣。通过政校企的紧密合作,中职学校能够实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进而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机衔接[4]。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中职学校要不断探索学历教育与生产企业岗位证书考核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模式。这是中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课证融通”的具体体现。

职业学校的产教融合必将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产业的独特优势,有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产教融合,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展现,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帮助。以玉林一职校为例,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与区内外多家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共识。然而,这些合作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学生就业方面,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教学方面与学校开展了深度合作,其中包括与幼儿保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相关的企业。

2022年,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在玉林一职校召开了一场名为“助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助推产业强”的专题调研会(中职专场),对玉林市中职学校的办学和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年4月,在政校企三方共同努力下,玉林一职校与TCL集团——广东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由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在校内建成了5G通信实训基地、“1+X”智能终端产品调试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等。同时,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和自身专业发展需要,通过选拔后安排到合作公司参加“X”证书的师资培训。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持续进步,确保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企业也会按照一定的周期,派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进行授课,参与并指导学校开展实训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CZZkbsYNQ/elxASi7QRbQ==和就业竞争力。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不仅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熟悉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如今,移动通信专业已经成为学校实施“课证融通”的典型案例专业。2023年,学校首次申请智能终端产品调试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有50个考试名额,当年6月份完成考试任务,考试通过率高达96.00%。

产教融合是中职学校改革的薄弱点,主要表现为:中职学校自身发展能力有限,人才培养质量难以符合企业实际岗位要求,且校企合作多是中职学校的单方需求,大多数企业对此反应冷漠,不感兴趣[5]。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强化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视。同时,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各级行政部门在用人用工、企业管理政策或税收上给予相关的优待。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企业参与教育工作的热情,也才能让职业教育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让企业和学校产生同频共振,互赢互利。

另外,中职学校应积极加强与本地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的联系,创新思路,探索有效合作机制。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需寻找学校专业发展同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依托本地行业特色设置专业,根据岗位需求研发课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高职业素养且符合当地企业就业需求的学生,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人才。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产教融合,确保“课证融通”的真正落地。

三、打造典型案例和精品课程,引领各专业实施“课证融通”

在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中,由于教学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有效实施“课证融通”,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实践证明,采取“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试点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精心挑选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X”证书,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示范作用,以此消除其他专业对“课证融通”改革的疑虑[6]。在这一基础上,中职学校可以进一步提炼成功的案例,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价值,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开发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精品课程。这些课程的推出,不仅能在校内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而且能够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其他专业“课证融通”的稳步实施。这样,中职学校才能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框架内,实现“课证融通”的有效推进,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玉林一职校自开展“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改革以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课证融通”的顺利实施。首先,学校在管理层面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构建了一套具有“X”证书特色的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以“X”证书为核心,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确保教学体系的高质量运行,学校对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进行了优化升级。在教学设施升级方面,学校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实践操作平台。在师资队伍升级方面,学校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教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实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指导。此外,学校积极开展与“X”证书相关的各类活动,如学术研讨、实践操作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X”证书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玉林一职校近年来投入大量资源,如设立专项资金、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参与教师培养工作等,目的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策划和实施了各式各样的教研和培训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的深入探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定期邀请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入校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区内外的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视野,吸收教育领域的新思想和新做法。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教研讨论会,教师可以在教研讨论会上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进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还注重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观摩、教案设计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通过举办上述丰富多彩的教研和培训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为培养更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培养了一支在思想上对“课证融通”有深刻理解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这支团队在推动学校“三教”改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玉林一职校深入推进打造典型案例和精品课程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一系列高效的政策措施。一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需要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学校利用现代技术改革过去的教学方式,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更生动、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情境,引入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引入新的学科理论和跨学科知识,以及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际案例融入教学,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符合时代需求。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确保教育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对接。学校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应与行业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上述措施,玉林一职校的建筑、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与相应的“X”证书考评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和编写了一系列教材。这些教材既覆盖了专业理论知识,又包括了与“X”证书相关的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科学的学习资源。2023年,学校的5G移动通信、幼儿保育、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会计等五个专业的“X”证书标准,已经与日常的专业课程实现了完美融合。特别是5G移动通信专业,该专业的“课证融通”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产教融合的范例。在2023年的证书考试中,这五个专业的学生考证任务完成率达到了100%,通过率也超过了91.00%。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学校在“课证融通”工作方面的显著成效,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有力证明,而且为学校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玉林一职校的“1+X”工作典型案例《凝心聚力育技能 考核成绩喜人心》,在2022年被收入《匠心制造育技能 多维发力创未来——广西“1+X”证书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书中,为校内各专业的“X”证书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年底,学校成功筹集到相应资金,用于构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建设。在此过程中,学校积极建设精品课程教师团队,两次邀请广西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到校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目前,学校的幼儿保育、电商、计算机等专业群正在积极构建精品课程库,相关成果也在孵化中。

“课证融通”作为稳步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的核心策略,中职学校应从多方面着手,紧密结合本校“1+X”证书工作实际,既要对“课证融通”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又要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掘“1+X”证书制度的潜在优势。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独特属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琴,杨志强.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三教”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08):91-96.

[2]崔志钰,陈鹏,倪娟.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误区解析与实践策略[J].职教论坛,2020,36(12):29-37.

[3]孙晓宇,韦云燕.广西1+X证书制度前三批试点状况分析研究[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2,34(01):94-102.

[4]方英.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的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2(09):13-14+55.

[5]马祥.职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实施探讨[J].广西教育,2021(10):17-18.

[6]聂强,向红梅,聂蕊,等.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研究:以重庆1+X证书制度试点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70-7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年度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研究专项课题研究项目“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的对策研究——以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2022ZJY2242)的研究成果。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