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时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4-11-02马英刘岚唐文丽何英李艳青
摘 要: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积极应对养老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为养老服务行业和大健康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课题组通过对全区17家养老服务企业、9所卫生医药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和1个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调研,了解养老服务岗位能力需求、课程教学现状及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开展大健康时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大健康时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建设高质量课程,为创新大健康时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健康时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6-0008-07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9.30%)[1]。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带来了养老服务需求的扩大。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养老产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着重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养老、互助性养老、医养康养、银发经济和智慧养老等领域[2]。《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2021—2035年,我国老龄产业在老龄健康方面(如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疗卫生、安宁疗护等)、老龄用品与制造方面(适老化产品、康复辅具等)、老龄宜居方面(适老化改造、适老化环境与服务等)多个方面产生重大需求[3]。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从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助餐服务、居家助老、社区便民、农村养老等各个方面,并提出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的意见[4]。根据以上政策和文件要求,南宁市卫生学校通过调研养老服务产业现状,深入分析岗位需求,提出大健康时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构建大健康时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一、岗位能力需求调研
1.调研对象:全区各地养老服务行业代表单位17家,从职业院校毕业的企业员工88人;区内卫生医药类职业院校9所(中职7所,高职2所),护理专业教师28人;南宁市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干部2人。
2.调研工具及方法:在广西护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专家组指导下,课题组通过讨论分析,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网站有关人口老龄化事业发展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文件,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查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文献;采用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对行业专家和行政领导访谈等方式,收集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医药卫生类兄弟院校教师、企业员工、行政部门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数据整理和信息反馈。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4种类型: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企业)、老年护理相关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状况(兄弟院校)、老年护理相关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状况(企业员工)、行政主管部门访谈提纲,分别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收回问卷135份,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100%。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企业员工岗位设置情况及服务业态
接受采访的17家企业员工岗位主要分为4类,即服务岗(养老护理员、护士、医生、社工、药剂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工勤岗(保安、保洁员、电工、司机、食堂工作人员、会计、洗衣工等)、管理岗(院长、副院长、理事长、护士长、护理组长、后勤主管等)、营销岗(营销专员等)。其中17家企业全部设置了服务岗、管理岗,占比100%;8家企业设置了工勤岗,占47.06%;2家企业设置了营销岗,占比11.76%。在服务业态上,17家企业均为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其中2家企业开展了居家照护、1家企业开展了社区照护。
(二)企业主营业务情况及毕业生从事岗位情况
17家企业除了常规照护业务,还涉及代缴代购服务、陪伴服务、餐饮服务(长者食堂)、文化娱乐服务、紧急救助服务等大健康助老服务业务。88名从职业院校毕业的企业员工主要从事服务岗,少数从事管理岗,无人从事工勤岗。主要服务岗位以护士为主。
(三)企业、毕业生、教师对养老护理服务行业相关能力需求的认知情况
1.养老护理服务行业专业能力需求
课题组对养老护理服务行业专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共设12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12项专业能力中,对于传统护理教学培养的2项学生能力——“老年人生活照护能力、老年基础护理能力”,三方认知一致,而对于康养方面的“中医养生保健、老年康复护理能力”,企业及教师的认知均高于毕业生。对于“老年健康管理能力、老年活动组织策划能力”,企业与毕业生的认知接近,教师则较低。而对于新兴的“老年营养配餐、老年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能力、适老化设计能力”,教师的认知均低于企业和毕业生,说明教师观念与产业、企业发展尚有差距。对于“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能力”,企业需求与毕业生、教师的认知相差较大,可能与教师和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仅限于技术能力发展而对管理岗位关注不足有关。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帮助学生拓宽个人发展的空间。对于“老年营养配餐能力”,企业需求高于毕业生和教师认知,同样与对传统的医疗机构有专门营养科室专业岗位负责、与护理人员无关的认知有关。“老年辅具适配、适老化设计能力、社会工作者能力”选答率低于40.00%,可能与调研对象护理管理者少(占比17.00%)有关。在这3个选项中,毕业生与企业的认知接近,而教师远低于前两者,尤其是对“社会工作者能力”教师选答为0,说明教师对该能力在新时代老年照护团队中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的认知缺位。
2.老年护理服务行业通用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
课题组对老年护理服务行业通用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共设11个选项(如下页图2所示),对于“沟通交流能力、责任心、计算机应用能力”3个选项,企业、毕业生、教师的认知接近一致。对于“团队协作能力、耐压抗挫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选项,毕业生与教师的认知接近,但均低于企业要求,其中除“团队协作能力”外,其他选项与企业期望距离较大,仅在60.00%左右,而“耐压抗挫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孝道仁爱精神”选项,教师的认知明显低于企业期望,说明学校对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关注度不高,也可能是养老行业护理人员容易流失的原因之一。在“文书写作能力”方面,教师、毕业生的认知均低于企业要求,与教师及毕业生对本选项的认知仅局限于书写护理记录有关。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情况变化相对平稳,书写护理记录频率和内容较医疗机构简单,但由于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经常需要与家属沟通、分享信息,所以文字表述、应用文及活动文案的书写能力同样重要。
3.中职生在校必修专业课程
课题组就中职生在校必修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查,在18个选项(如图3所示)中,对于“老年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老年基础护理”“老年生活照护”3个选项,企业、毕业生、教师的选答均在90%以上,说明三方对老年照护行业的必备知识认知基本一致,与图1相关选项匹配。对于“老年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选项,教师的认知高于企业,说明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方面比较重视。
对于“老年常见病预防与照护”“老年健康照护”“老年生理结构与机能”“老年心理护理”“老年保健养生”“老年人失智失能照护”“老年健康管理”“老年营养与膳食”等大健康背景下老年护理的专科通识知识方面,企业与毕业生的认知接近,而教师则明显低于前两者,可能与教师仍停留在普通大护理观的传统知识结构,缺乏老年护理需要具备专项能力知识的认知有关;对于“老年康复护理”方面,毕业生的认知低于企业和教师,差异源于三方对“老年康复护理”范畴的理解不同,企业、教师强调的是老年康复的基础通识,而毕业生则认为侧重于专项执业资格(如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技术。
“适老建筑和环境设计”和“老年辅具应用”是近年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服务品质及家庭实现居家养老的功能的新举措[5][6],对于该选项毕业生与企业的认知一致,而教师低于毕业生和企业,说明教师对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建设发展的新趋势不够了解;对于“老年法律法规与标准”,毕业生、教师的认知均低于企业,特别是毕业生认知度更低,与企业需求差距大,所以学校在公共课的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上,需要与产业和岗位要求融合。
4.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
参与调研的17家企业认为,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排前5位的是懂健康照护技术者(94.12%)、懂特殊人群(失智、失能)护理技术者(88.24%)、懂康复保健技术者(76.47%)、基础护工(64.71%)、懂老年活动策划组织者(58.82%),其余依次为懂机构运营管理者(35.29%)、懂项目策划营销者(17.65%)。
5.行政部门访谈
课题组从行政部门访谈中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围绕“医、养、管、食、游、动”大健康产业链,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养老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南宁市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长护险试点城市、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以及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在加强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满足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调研企业的服务业态、主营业务情况充分显示了广西老年护理、康养照护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
三、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策略
(一)转变人才培养定位
近年来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已经对新入职护士提出专科以上学历的明确要求,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除了升学继续深造,能在二、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就业的概率极低[7],而在老年护理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老年护理相关工作成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大出路。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大健康护理服务业发展需求,立足老年行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突出专业特色,精准对接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二)建设立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要考虑与我国大健康发展规划和对护理人才教育培养的发展规划对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以适应我国日渐健全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老年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对护理人才的提质需求。
1.对接大健康产业链,构建“底层共享、中层互通、专业分立、高层融合、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健康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8]。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康养保健、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银发经济助推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了业态模式。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课程建构应在满足培养执业护士的基础上,以“健康中国”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养老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底层共享、中层互通、专业分立、高层融合、X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底层共享”课程是普通护理(大专业)及老年护理方向、口腔护理方向、助产方向(小方向)的通识课程,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通用能力;“中层互通”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对接护理岗位能力,满足执业护士的培养需求;“专业分立”即依据三个专业方向设置专业特色模块课程对接大健康产业链;“高层融合”拓展课程融合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标准,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互动匹配,重点培养学生应对大健康养老护理产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X书证融通”即设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课程,实现一专多能,为学生就业、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图4所示)。
2.课程设置“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重特长”,培养学生的“1+X”发展能力
南宁市卫生学校基于“养老护理行业专业能力需求”和“中职生在校必修专业课程”调研结果,在“专业分立(小方向)”的“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设置了老年护理(能力本位版)、老年护理高级课程、老年口腔健康与护理、老年护理人际沟通、护理职业风险防范等特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应对大健康护理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开设了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与社会工作服务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对老年护理岗位职业生涯发展(成为管理者)做好规划,培育从业意愿。在“口腔护理方向”开设口腔临床护理、口腔预防保健课程,对接综合口腔健康服务取代单一口腔护理产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应对新兴口腔医疗健康消费产业发展的能力;将综合实训、老年护理(普通护理版)、康养保健、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社区护理作为大专业(普通护理+小方向)“高层融合”拓展课程,把大健康产业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尤其在全区率先将康养保健、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纳入课程体系,康养保健课程适应全民健康养生、预防慢性疾病需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课程对应我国新增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养老机构对老年人护理等级进行确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并提前对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颁布的《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缩短学生对岗位变化的适应期,促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综合实训、社区护理课程则通过教学情境融合适老建筑和环境设计、老年辅具应用、老年康复护理、老年生活照护等课程教学。“X”课程模块育训并举、学培融通,整合多元职业的就业特长,顺应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底层共享”课程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文化、人文基础、医学理论基础授课,面向全体护理(大专业)学生开设,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职业通用能力;“中层互通”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全体护理学生(大专业)专业主岗位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技能;“底层共享”与“中层互通”课程模块纵向衔接,保证学生升入高职持续深造并满足获得执业护士资格的条件。“底层共享、中层互通、专业分立、高层融合、‘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实施,从“宽基础”(“底层共享”“中层互通”)实现大健康护理职业领域到专门化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促进了“课证融合”。从2020年到2023年,南宁市卫生学校共有8 138人获得“1+X”老年照护、“1+X”失智老年人照护、养老护理员、育婴员、护理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母婴护理员等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及执业护士资格证书,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稳步提高,打通了学生跨界、跨岗、跨行业就业创业的通道,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医德和技能素养高的实用型人才。
(三)打造创新型、高水平师资队伍
1.提高专职教师改革意识
创新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随着智慧康养、医养结合老年服务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其服务需求从过去的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转变,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已经从过去被动接受照顾型向主动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从注重“养老”到注重康养的“享老”转变。从调研数据分析来看,南宁市卫生学校部分专职教师对国家政策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缺乏了解,对养老护理岗位能力需求认知不足。为了改变现状,提高专职教师的改革意识,学校开设了“大健康护理品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训”专项培训班,选派教学骨干分批参加培训,邀请国内行业前沿专家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及行业产业最新发展趋势,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只顾“埋头拉车”教学,不问人才培养目标、不关注思政的现象,提高变革创新的主动性。
2.建设生产、教学、研发一体化的专兼职创新型教师团队
一是专业教师提能力。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现有知识体系难以满足大健康背景下培养护理人才的要求,建立完善校企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成为必然。为此,南宁市卫生学校新建健康养生、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实训实践基地,选派教师到养老服务机构跟岗实践。例如,学校选聘6名骨干教师到南宁市安吉真情养老服务中心、广西医大仁爱养老服务中心兼任“护士长”,这些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了解养老机构的岗位能力及管理标准,了解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及大健康产业的新发展、新技术及人才需求标准,为教学内容对接产业的更新做好知识储备,提高大健康护理服务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产教研融合铸质量。南宁市卫生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抓手,组建校企合作研究团队,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课堂,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搭建“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平台。学校以省市级教改课题为载体,建立校、政、行、企“四方联动”研究团队,共同开发“医、养、康”课程教学模块,编写医养结合、康养系列教材5套(10本)、微课资源60个,将大健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新理论和国家行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能力本位教材、活页式手册、微课等,共同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与大健康服务发展对接,共建共享“聚康养、强特色、促融合、赋产业”大健康教学资源体系(如图5所示),并发挥资源平台的社会服务功能,助力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能力提升、乡村医生培训等项目及养老服务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老人照料、育婴员等培训,赋能教育链延伸培养服务大健康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创新多元教学模式
1.校企共建“六真”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南宁市卫生学校积极开展“真实场景、真实岗位、真实任务、真实流程、真实操作、真实考核”(“六真”)教学,将部分课堂如鼻饲进食、喂食、喂水、轮椅转移、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促进排痰等老年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项目及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搬到企业现场,专兼职教师合作共建课堂,在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广西医大仁爱养老服务中心、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南宁青秀孝慈苑、五象养老服务中心等开展现场实境实训教学和考核,以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流程、真实的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照护老人,培植尊老、敬老、爱老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这种“做中学、做中教”“实境实训、职场磨练、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理论实践一体化,使学生就业体验前置、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用工需求对接,“以产助教”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9]。
2.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课堂
产教融合是促进学生技能成才的关键举措之一,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入课堂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南宁市卫生学校在急危重症护理、外科护理、护理学基础、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老年护理等课程开展校企融合“嵌入式教学课堂”,邀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入课堂,专兼职教师同堂教学,有关新技术、新理论、新标准、新操作技巧的内容由企业教师在课堂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相关环节示范。针对不同学习情境设置不同的专项组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过程对接行业发展,让学生在兼职教师精湛的技术操作展示、抢救成功经验介绍、个人职业成长经历中,体悟工匠精神、感受职业精彩,使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同时,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课堂,丰富了建设高质量“校企融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路径。例如,在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展示活动中,南宁市卫生学校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开展的淹溺急救、心搏骤停患者救护CABD、抢救病人的静脉输液等公开课深受听课教师的好评。
3.激活“第二课堂”
南宁市卫生学校积极创建“大健康服务第二课堂”,并融入学校“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走进南宁市养老服务机构为老人开展生活护理照护、精神慰藉陪伴服务;参与政府居家养老服务提升项目活动,开展为社区居家老人上门体检、按摩理疗、上门陪伴助老等实践活动;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月度、季度宣传主题,参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慢病健康交流站活动,在校园、社区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科普活动;为中小学生开展健康体检等。通过“第二课堂”实践,学校探索了劳动教育与志愿者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五育融合”有效路径,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抗压能力和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以及自律奉献的职业精神,共服务老人1 000多人次。此外,学校还在教学中关注思政教育、关注课程知识融合、关注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关注康养职场“实战”能力提升,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战略对接,与大健康产业发展、企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对接。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基于大健康时代对行业产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南宁市卫生学校构建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例如:对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鼻饲进食、为老年人喂食喂水、轮椅转移等项目开展企业现场真实考核;老年照护综合考核采取OSCE(临床技能多站考试)方式考核。学校邀请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护理专家、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等行业龙头养老机构护理专家,共同遴选工作任务、制订考核方案和考核标准。考核案例来自临床,考核标准对接企业标准、对接国家技能大赛标准、渗透课程思政。考核团队由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学生代表组成,以第三方(企业行业)教师考评为主导,其评价具有较强的市场性与专业性[10],使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吻合;校企融合评价教学成果,教师评价不再局限于知识体系、操作流程,而是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更专注满足企业和用人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将育人新思维融入教学过程,给专业发展注入活力[11];学生代表由学习积极分子自荐或由教师考核选拔,且须参加考评了解工作任务的关键知识和操作要求,发挥辐射作用,以此促进全体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多元评价,南宁市卫生学校促进了“岗课赛证”的有效融合。近年来共有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养老照护赛项中,1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5名学生获得二、三等奖。
总之,在“健康中国”、大健康战略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老年健康产业已成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引擎产业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南宁市卫生学校地处东盟核心区,如何通过大健康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对接大健康康养产业、适合本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护理专业办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优质专业,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OL].(2021-05-13).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https:/LLcE8C3q4UccNbOKGlS9iw==/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党俊武,王莉莉.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EB/OL].(2024-01-1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1/content_6926087.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EB/OL].(2016-10-27).http://www.gov.cn/gongbao/2016-11/20/content5_5133014.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EB/OL].(2022-02-2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2/21/content_5674844.htm.
[7]曾颖虹.高职护理专业群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要调研报告:以广西中医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32):226-227.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9]王莉.产教融合,学赛一体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学周刊,2023(36):22-24.
[10]徐娅丹.基于品牌专业建设的校企协同育人“精准合作”模式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4):146-147+149.
[11]崔戴飞,姚水洪,邱惠萍.“四联动、四融合、三个一体”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05):108-112.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健康护理服务品牌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B229,主持人:马英)的研究成果。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