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2024-11-02陈一鑫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9期

摘 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与财经素养教育存在部分逻辑和内容上的重合,应成为中职学校实施财经素养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调查发现,当前广西B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财经素养教育存在教师财经素养教育观念淡薄、教材侧重知识逻辑忽视财经素养教育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教师应树立素养教育观念,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教材应优化内容结构,融入素养要素;教法应结合多种方式,推动有效素养教育。

关键字:财经素养教育;财经商贸;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6-0015-05

财经素养指的是个体在财经生活中必备的财经知识、理财技能、财富观念与信念等基础素养总和,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素养,也是个体最具生存与发展意义的核心素养[1]。由于中职教育面向职业岗位进行教学,中职生较早踏入工作或实习岗位获得收入,也更早开始自己独立的经济生活。然而,中职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财经观念意识,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财经素养教育引导,容易在经济决策中陷入恶性消费、不良贷款等困境。财经商贸类专业是广西中职教育中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类别之一,截至2022年,全区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招生人数达到27 242人,在所有类别专业招生规模中排第三名[2]。从知识结构层面看,财经商贸类专业与财经素养教育存在部分逻辑和内容上的重合,本应成为中职学校实施财经素养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但在财经商贸类专业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财经素养教育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些中职生在学习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后,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独立进行经济行为的能力,在大额消费、借贷等关键决策中难以理性对待,当个人经济权益受到侵害时,又不懂得如何合理、合法地进行规避和自我保护,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而对部分家庭经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经济问题有可能引起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进而演变为外显的不良行为甚至极端行为。

我国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研究始于2012年。目前,我国学者对各学段的财经素养教育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多成果,但对如何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笔者以广西B中职学校为例,通过调查了解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现状,并以“三教”改革视域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成因,探讨在中职生中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为了解当前广西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本次调查以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该校系广西五星级中职学校、自治区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且经济学部开设了4个财经商贸类专业,专业方向多元化程度较高。因此,以该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以课题组自编的《中职生财经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以《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的“五维三标”结构为基础,结合中职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借鉴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其他国家财经素养水平测试问卷的相关表述。问卷包含了人口学信息统计和财经素养调查两个部分,采用选择题、李克特五级量表两种形式。

问卷编制完成后,笔者先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59份,并邀请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与财经素养教育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3名专家对问卷和试调查数据进行审视,再按照专家意见对问卷问题进行修正,使其满足本次调查的需要。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即针对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2个年级、4个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确保有效调查样本覆盖各年级各专业,且各年级各专业样本在总样本中数量比例大致相当。三年级学生由于在外实习、就业等原因,在校生较少,因而未纳入抽样范围。经过抽样调查和数据清洗,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12份。

二、中职生财经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照《框架》提出的“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等五个维度,发现当前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如下。

(一)对家庭收入不了解,缺乏消费规划观念

《框架》的“收入与消费”维度指出,学生在初中学段应了解家庭收入来源,并且能够制作家庭收入结构表;到了高中学段,应能够根据自我需求和条件,对个人消费进行合理规划。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了解家庭收入方面,约22.82%的学生表示清楚家庭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约77.18%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或完全不了解家庭收入情况。

在规划个人消费方面,约29.61%的学生表示会对消费进行规划,约57.52%的学生表示虽然不会规划消费,但会关注个人余额进行总量控制,另有约12.87%的学生表示既不规划消费,也不做总量控制。

而通过对选择不规划消费选项的学生设置追问题目,了解其不规划消费的原因发现,在290名表示不规划消费的学生当中,约53.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费能够满足花销,不存在超支风险;约24.4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规划消费的意识,对规划消费没兴趣;约22.4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意向进行消费规划,但没时间实施。

由此可见,对照《框架》要求,多数学生对自身家庭收入水平不了解,并且缺乏对个人消费进行规划的观念,未能达到《框架》“收入与消费维度”对本学段甚至对前一学段的素养要求。

(二)储蓄意识淡薄,投资理念匮乏

《框架》的“储蓄与投资”维度指出,学生在初中学段应了解储蓄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到了高中学段,应能掌握参与投资活动的相关方法。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评价储蓄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李克特量表中,约44.66%的学生同意“应该优先存钱,后消费”的观点,不到总体的一半,而其他约55.34%的学生选择了“中立”和“不同意”的选项。

而对于评价投资理财观念的李克特量表中,针对“钱就是用来花的,没必要进行投资理财”的表述,约46.12%的学生选择“不同意”,约53.88%的学生选择了“中立”和“同意”的选项。

但对于是否了解投资理财的具体方法,仅有13.59%的学生表示自己了解投资理财的途径和具体方法,约41.02%的学生认为自己粗略知道投资理财的途径,但对具体方法不清楚,约45.3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投资理财的具体途径和具体方法都不了解。

由此可见,对照《框架》要求,多数学生的储蓄意识仍比较淡薄,并且缺乏投资理财的理念,与“储蓄与投资”维度的素养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未达到前一学段的素养要求。

(三)风险防范意识较强,保险认知短缺

《框架》的“风险与保险”维度指出,学生在初中学段应了解保险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在高中学段,则应能够识别和防范常见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欺诈行为,并能够认知商业保险、社会保障的原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面对“是否会扫描用于刷单、返利、获得免费游戏装备的二维码”问题时,约79.13%的学生表示不会扫描,约14.81%的学生表示会考虑扫描,约6.06%的学生表示会主动扫描。

对于是否进行超前消费的李克特量表中,针对“只要能还得起,买东西时可以使用超前借贷消费,例如使用花呗、京东白条”的表述中,约67.47%的学生选择“不同意”,约32.53%的学生选择了“中立”和“同意”的选项。

而在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原理的认知方面,约64.32%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约33.98%的学生表示基本了解,约1.70%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

由此可见,多数学生风险防范意识较强,基本达到了《框架》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但对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原理认知方面,距离《框架》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四)对经济制度较为了解,经济环境知识欠缺

《框架》的“制度与环境”维度指出,学生在高中学段应能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并且知晓国际贸易争端和处理的方式,以及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保护措施。问卷对上述知识性内容设置了多项测试选择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问题方面,约67.00%的学生能够正确答对两项制度,约12.62%的学生能答出基本经济制度,约8.25%的学生能答出收入分配制度,另有约12.13%的学生两项制度均未答对。

而在国际贸易争端处理方式以及贸易保护措施方面,约27.67%的学生能在选项中正确选出国际贸易争端处理方式和贸易保护措施,约12.14%的学生能选出争端处理方式,约11.41%的学生能选出贸易保护措施,另有约48.79%的学生均未选对两项知识点。

由此可见,对照《框架》要求,多数学生对于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较为了解,基本达到了《框架》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但对于经济环境的相关知识仍比较欠缺,距离《框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五)财富观念基本正确,但仍需进一步引导

《框架》的“财富与人生”维度指出,学生在高中和大学学段应能正确认识财富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人进入社会独立生活,要自食其力赚取收入、合理合法积累财富,但赚钱多少并不影响个体成为有尊严的社会人。调查结果显示,在如何认识财富与人生关系的问题上,约5.58%的学生选择视金钱如粪土;约25.73%的学生表示不会很在意自己的财富,平平淡淡即可;约63.83%的学生认为财富要靠劳动获得,人生要靠自己规划;约4.86%的学生表示很看重财富,必要时可通过激进方式获得财富。而针对是否同意“金钱是成功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成就”表述的李克特量表中,约32.03%的学生选择“同意”,约15.05%的学生选择“不同意”,另有约52.91%的学生选择“中立”选项。由此可见,对照《框架》要求,多数学生的财富观念基本达到了《框架》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但对于金钱和个人成就之间的联系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对照《框架》五个维度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当前,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表现出的财经素养水平,总体上与《框架》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来说,学生在“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两个维度尚未达到《框架》的要求;在“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三个维度,仅有部分学生达到了《框架》的要求。

三、“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困境

(一)教师:财经素养教育观念淡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计划编制等环节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一方面,当前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教师财经素养教育的观念相对淡薄,即使是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观念依然偏向于传授知识内容,而忽视财经素养教育,甚至有部分教师表示不知道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理念。这就导致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较少考虑将财经素养教育内容纳入其中,从而影响了财经素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与常规的知识教育相比,财经素养教育更加依赖于教学资源,需要教师整合那些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优质教学资源,以确保财经素养教育持续有效开展。但当前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相对不足,大多数教师总体上还是采用单一传统的资源开展教学,只是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短暂融合多种资源。

(二)教材:注重知识编写逻辑,忽视财经素养教育需要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知识信息材料,是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联系的重要载体。在理想状态下,如能在教材中将知识内容与财经素养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将相关理念直接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使得财经素养教育事半功倍。但当前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所使用的财经商贸类专业教材,大多受到普通教育教材模式的影响,遵循“知识本位”“学科模式”编制[3],其内容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素养教育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如此一来,一部分有意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所需要的素材而无法正常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而其他教师,也无法通过教材了解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财经素养教育被忽视;另外,也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或课后自学中,无法通过教材获得财经素养方面的知识,错过了财经素养培养的机会。

(三)教法: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财经素养教育要求

教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类教学方式。财经素养教育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的工作,涉及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4],因此对教师教法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能够将多元化的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财经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但由于大多数中职生未成年、个人经济不独立,在面对储蓄、投资、保险等财经素养知识时,难以将其有效地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导致财经素养教育流于表面。当前,广西B中职学校经济学部课堂教法仍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即便到实训场地开展实践课程,也因为课时有限、课程计划安排等因素,实践内容局限于知识性内容。教师如果不能为学生创设实践财经活动的情境,就很难帮助学生将财经素养真正内化于心,无法满足财经素养教育对教法的要求。

四、“三教”改革视域下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路径

(一)教师:树立财经素养教育观念,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一方面,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授课教师应树立财经素养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主动学习与财经素养教育教学相关的实践技巧和学科知识。学校或教研机构应通过组织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岗位,甚至不同学校的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联系起来,有效利用个人优势,发挥团队合力,共同探索财经素养教育的有关规律,不断创新教学设计。

另一方面,教师应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寻求整合各类场地、设备、信息等资源支持财经素养教育。例如,寻求高校、教研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教研支持,联系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专业人员、设备或教学场地等支持,将各类资源整合运用于财经素养教育,提高财经素养教育的质量。

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财经素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进行方法指导,并将财经素养教育内容纳入相关专业教师管理政策中,在课时安排、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教师提供参加交流培训和自我提升的机会,为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财经素养教育师资团队提供保障。

(二)教材:优化内容编制结构,融入财经素养教育要素

针对当前教材编制忽略财经素养教育需要的问题,学校或教研机构应指导教材编制团队,立足于财经商贸类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在学科知识逻辑之外延伸财经素养教育相关内容,或将二者有机结合。例如,广西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于2021年设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重点专项课题,遴选6所广西区内中职学校的教材编制团队,以课题为抓手,持续指导其开展教材开发工作。其中,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编写的《中职生职商提升训练》,在教学任务中设置了素质目标,在正文中穿插了微课二维码、案例故事、自我素养测试和评价表等,为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或开设专门课程提供了素材。

此外,学校还可以依据本校实际需求开发财经素养教育校本教材,或者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对市场上已有的财经商贸类专业教材和教学资源内容进行重构,通过编制多样化的内容,并配套开发教与学的线上或线下资源,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补充,以满足本校财经素养教育的需要。

(三)教法:结合多种方式,推动财经素养有效教育

有效开展财经素养教育需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方式共同发力,促进学生素养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将财经素养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由于学生对财经素养感到陌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切入点,采用学科融合或专题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财经素养与生活场景相联系,从中理解和认同财经素养有关理念。如从学生家庭的收入途径、父母的理财方式、对自己生活费的消费规划等生活话题引入,进而过渡到对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

其次,要将财经素养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为学生创设实践财经活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内化财经素养。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学生社团和校外合作单位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财经商贸专业部定期举办销售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扮演经营者的学生,需要仔细核算本摊位的成本费用和风险收益,而扮演消费者的学生则要充分考虑如何分配自己手中的资金、如何组合消费品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等。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模拟实践可以认识到财经素养的真正含义。

再次,要将财经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过程相结合。财经商贸类专业与财经素养教育存在逻辑和内容上的重合,教师应充分利用,使二者形成正向迁移。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将财经素养“五维三标”结构在职场上的体现情境具象化、案例化,为学生搭建专业知识和财经素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课堂中穿插讲解一些本行业职场的真实案例,分析案例当中的财经素养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职业规划。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财经素养教育对促进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西B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现状调查可知:要提高中职生的财经素养,教师应强化财经素养教育观念,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理财能力和经济决策能力的现代职业人才,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男星,王春春,刘琳,等.财经素养教育论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24.

[2]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研制组.2022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3:81.

[3]赵文平,高雅琴,叶帅奇.适应性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观与建设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02):1-7.

[4]莫玉音.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21(10):41-47.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财经素养教育与中职财经商贸类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研究”(2021ZJY918)、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职业教育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023AA23)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