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伏笔为线索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策略
2024-11-02林斌
摘 要:读后续写试题旨在培养学生深度研读文本、捕捉主题意义、利用线索构思情节、借鉴语言表达并创造性续写的能力。针对学生伏笔运用存在的主题把握不准、续写内容与原材料脱节、续写的风格与原材料之间不相符等问题,教师应深入探索以伏笔为线索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究消极情境、人物愿望、类似方法、异常行为等常见的伏笔与照应方法,通过捕捉伏笔、回应伏笔、创设伏笔等策略,深入理解文本,进而在续写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伏笔手法进行续写。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伏笔线索;续写照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6-0065-05
读后续写是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简称“三新”)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的高考试题中具有代表性的题型之一。该类题型要求考生阅读一篇350词以内的文章,依据材料内容以及所给段落开头语进行续写,将其发展成一篇150字左右与前文逻辑衔接合理且情节、结构完整以及语言得体的短文[1]。在2024年高考中,广西首次在英语高考试题中引入读后续写题型。新高考对读后续写这一题型的评分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内容上,续写内容必须与原文融洽,与给出的段落衔接合理,并紧紧围绕给出的第一句话展开,运用细节体现故事情节;语言上,续写的词汇、语法运用应精准和丰富。另外,续写文段的语言特色,应与前文保持一致,避免出现风格不一的现象。学生只有准确、深刻理解前文,才能对情节的发展做出判断,运用合适的构思能力构思情节,写出优秀的续写内容[2]。
高中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原文的过程中捕捉原文的关键信息。这既包括显性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汇与语句信息,为理解语篇主要内容提供直接信息;也包括作者刻意隐藏的信息和为下文情节发展所设置的伏笔[3]。
伏笔,作为一种文学技巧,在叙述或描绘过程中预先透露与故事核心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线索,以在未来情节发展中实现呼应。在读后续写的场景中,伏笔往往隐匿于已给出的文本段落中,续写者需细心阅读,识别出合适的伏笔点,随后在续写过程中巧妙地将这些伏笔转化为情节发展的推动力,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实现与前文伏笔的有效照应。探索在读后续写中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语言更准确、内容更丰富、逻辑更严谨的续写[4]。这一写作技巧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伏必应,即“回应上文”。当考生找到伏笔点时,往往意味着续写文本的主题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学生运用伏笔存在的问题
笔者发现学生在伏笔运用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对主题把握不准
部分学生在续写时难以准确把握主题,导致续文内容与主题相偏离。这源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不深入,难以捕捉到文本中的伏笔信息,续写内容与原文脱节,即“读伏笔有盲区”。
(二)续写内容与原材料脱节
由于学生没有捕捉和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续写的内容、人物、情感与原文出现明显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读后续写的质量。一些学生即使找到了伏笔,也无法合理地回应这些伏笔,续写情节生硬或牵强,即“思伏笔不合理”。
(三)续写风格与原材料之间不相符
在实际续写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原材料语言风格分析不够精准,在续写时常常出现续写风格与原材料不相符的问题,导致文章缺乏层次感和深度,续写的内容质量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应探索读后续写中伏笔的捕捉和照应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常见的伏笔信号,快速识别和分析原文中的伏笔,理解伏笔背后的意图和作用,进而在续写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伏笔手法,使续写内容与原文形成有机整体。
二、读后续写的伏笔运用原则
读后续写中的伏笔运用原则,是确保续写内容与原文情节紧密相连、逻辑顺畅的评判标准。常见的伏笔运用原则有以下四个。
(一)前后呼应原则
伏笔是对后文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或情节预先做出的提示或暗示,而呼应则是在后文中对这些伏笔的明确展现或解释。在续写时,应仔细寻找、识别并理解原文中的伏笔,确保续写内容能够与之形成有效的呼应。这种呼应不仅体现在情节上,还体现在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方面。
(二)逻辑合理原则
伏笔的运用必须遵循合情、合理等原则,确保续写内容在逻辑上合理、通顺。在设置伏笔时,要考虑其是否能为后文的情节发展提供合理的内容支撑;在续写时,则要根据伏笔的提示,合理推导、预测出后文的情节走向。
(三)关键词汇运用原则
原文中的关键词汇往往是伏笔的重要载体,它们能够引导读者对后续情节产生预期。在续写时,应充分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汇与语句,通过它们构建与原文紧密相连的续写内容。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关键词汇,避免续写内容显得生硬或牵强。
(四)隐蔽性与明确性相结合原则
伏笔既要有一定的隐蔽性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又要在适当的时候明确揭示真相或推动情节发展。在设置伏笔时,要避免过早泄露关键信息。在续写时,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适时揭示伏笔以推动故事发展。
三、伏笔与照应的基本方法
“把握关键词和伏笔,既能提高情节构建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也能增强上下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5]。当原文中存在作者精心设置的伏笔元素时,续写者需要巧妙地回应这些伏笔,与原文内容形成和谐、自然的呼应。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梳理、仔细分析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预测故事接下来的情境转变、情节发展和情感变化,为续写做好充分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关键信息不仅为续文设定了情境和情节的基调,也为情感的深化和升华提供了重要依据。
笔者统计了2022年至2024年广西高考英语使用卷的读后续写试题,分析归纳出四种直观、常见的伏笔与照应的基本方法(即消极情境、人物愿望、类似方法和异常行为),并统计其在近年高考英语试题出现的频次(如表1所示)。
对伏笔与照应的基本方法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伏笔识别和运用技巧,以上4种伏笔与照应的基本方法涵盖了续写文本中常见的关键信息和情节发展的多个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读后续写的命题趋势和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读后续写训练,提高学生读后续写的写作质量和写作水平。
四、以伏笔为线索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2024年3月浙江省温州市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读后续写试题包含了4种伏笔与照应的基本方法,笔者以该试题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捕捉、回应并在写作中创设伏笔。该试题语篇主人公是Reality Robotics公司的一位专家,但是他与人沟通时会紧张,他的老板要求他代表公司进行一场重要演讲,展示公司的新工作。为了克服恐惧,Tom在一次观看电视时受到腹语术者和假人表演的启发,决定采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进行演讲。续文提供了以下信息:“The much-anticipated presentation started.”“Tom walked onto the stage,looking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presenter.”
(一)捕捉伏笔
行为反应是情节发展的明线,故事具备了人物角色和冲突,就有了基本的故事情节[6]。读后续写故事就是由一个个“conflict-resolution”“action-respond”构成,而往往conflict或者action的部分会在原文呈现,resolution以及respond则需要学生进行构思续写。所以,学生在研读一篇续写故事时,要捕捉conflict或者action的部分,找到可续写点或续写的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并巧妙利用原文中的这些“指向性”潜在线索,发掘出合理的伏笔元素,并在续写过程中恰当地呼应这些元素,便能确保续写的段落与原文在内容连贯性、语言表达及逻辑严谨性上保持高度一致。
1.消极情境。续写故事最终是积极正向的,但往往会在开头或中间部分设置一些消极信息,如人物面临的困境、挑战或冲突。这些消极信息为后续的积极转变提供了背景和动力。如原文第一段:Tom could communicate well with other people through the computer or even on the phone,but when it came to making public presentations,he was hopeless. He was aware that people at conferences would count up the time she said such things as “what I really meant to say was” when he got nervous. hopeless以及nervous两个消极词描述了主人公Tom的“社恐”人设,暗示着结局处Tom通过某些办法克服了舞台恐惧症。
2.人物愿望。故事中的人物通常会有某些愿望或期待,这些愿望是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通过识别这些愿望,学生可以预测故事如何朝着满足这些愿望的方向发展。如原文第二段:...and his boss,who had never attended Tom’s presentations,wanted to impress the audience with the innovative work that the company was doing.由此可知Tom的老板希望Tom的演讲惊艳全场,可预测Tom能较好完成演讲工作。
3.类似方法。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可能会遇到难题或困境,但随后会找到某种灵感或解决办法。这些灵感或办法为故事带来转机,并推动情节向积极方向发展。如原文第三段:But it was the second show that really got to him,where the ventriloquist(腹语术者)Arthur worked with his dummy(假人). This really provided him with an inspiration for how he was going to make his much-feared presentation a success.由“inspiration”这一关键词可知电视里的假人表演激发了Tom的灵感,暗示Tom将会用类似的方法解决问题,结合他在一家机器人公司工作的情况,可以推断解决办法和机器人有关。
4.异常行为。人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或反应,这些异常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重要的信息或动机,通过分析这些行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如原文第四段:It was the day of the presentation. Tom was somewhat nervous,but nowhere near to the extent that he usually was for just such a situation.可知一向“社恐”的Tom突然不那么紧张了,暗示他的“社恐”已经得到了解决。
在分析学生对伏笔的识别能力和提取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识别、提取故事中的伏笔元素。
(二)回应伏笔
回应(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着落;后面提到的内容,前面铺垫了背景、原因或通过情节编排进行了暗示。与照应往往成对出现。行文前后照应,文章一脉相承,结构浑然一体,文气贯通,才能与原文高度连贯。有伏必有应,伏笔在识别出故事中的伏笔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伏笔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它们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回应伏笔,即resolution和respond部分,预测故事的发展情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回应伏笔。
1.“阴霾必转晴。”在故事中,即使人物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境也只是暂时的,故事通常会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在逆境中的心态变化、行动策略以及周围环境的转变,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
2.“美梦必成真。”人物的愿望和期待往往是推动续写情节发展的动力。通过人物的努力和智慧,这些愿望最终可能会实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如何通过制订目标、制订计划以及采取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3.“妙招必迁移。”故事人物可能会通过一些灵感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方法和策略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还可以被迁移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解决方案,并探讨这些方案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4.“真相必大白。”在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动机。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对话以及情节发展,并探讨这些伏笔元素背后的深层含义。
笔者采用表格的形式(如表2所示)呈现具有代表性的续写照应片段,让学生分类填写4种伏笔与照应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可能出现的照应。值得注意的是,“阴霾必转晴”不一定是指消极情绪的转变,还可以指故事低迷或者恶劣环境的好转。
“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作为背景的自然环境元素,如黑夜、风暴、星星、大海等引入续写语篇中,引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触景生情,补充说明故事中人物的感受等,从而能够深化读后续写故事的主题意义”[7]。如2024年高考全国Ⅱ卷续写原文第一句“I met Gunter on a cold,wet and unforgettable evening in September.” 有学生在续文结尾写到“Gunter’s kindness warmed my heart,which turned out to b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显得特别规整又圆满。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消极信息、愿望期待、灵感办法和异常行为等四个伏笔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故事结构、追踪情节脉络并洞悉人物性格。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领悟力,锻炼了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而且启发了批判性思考,使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并续写作品。
(三)创设伏笔
作者在故事创作时,为了保持续写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常采用预先设置伏笔并在后文中进行照应的写作技巧。设置伏笔,就是在叙述或描绘过程中,提前对与主线故事密切相关的人物、事件给予微妙提示或隐含预示[8]。在掌握了如何识别和回应伏笔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续写过程中运用伏笔技巧创设新的伏笔元素,增加故事的层次感,设置悬念、期待或者意外转折。设置伏笔元素应该与前文紧密相连,为故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转折点。需要注意的是,伏笔的设置应该自然而不突兀,与故事的整体氛围和情节发展相协调。
很多学生的续文作品在第一段写道:“The much-anticipated presentation started. Tom walked onto the stage,then began to introduce the innovative work...”这样的续写过早揭示了Tom是机器人的事实,削弱了原文中设置伏笔所带来的悬念和阅读乐趣。而续写范文中是这样描述的:“The much-anticipated presentation started. The presenter began with a small joke,and then shared some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Reality Robotics Company before introducing the innovative work the company was doing. There was no stumbling,no uttering of Tom’s dreaded phrase,but what l really meant to say was...”这句话“There was no stumbling,no‘but what I really meant to say was’from Tom,”巧妙地埋下伏笔,预示着不同寻常的情境。鉴于Tom以往的社交恐惧形象,此番流畅表达构成显著反差,仿佛预示着演讲者身份的非同凡响。这一异常悄然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猜测或许有超越人性的特质隐藏其后。
随着叙事推进,细节与线索如织锦般交织,逐步揭开Tom真实身份的神秘面纱。作者以高超的手法,让真相隐于字里行间,引导读者自行探索、推理,而非直接揭晓谜底。这种含蓄的叙事策略,不仅增添了故事的层次与趣味,而且在读者心中种下期待的种子,待真相大白时,收获的不仅是答案,更有探索的乐趣与满足。此手法,不仅考验作者的布局智慧,也激励读者成为故事共创者,共同体验从疑惑到恍然大悟的美妙旅程。设置伏笔不仅是写作技巧的展现,而且是情感与智慧的传递,值得每一位文学爱好者细细品味与借鉴。
伏笔的找读和运用是续写者与原文作者的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也是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写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消极情境、人物愿望、类似方法、异常行为等伏笔与照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细节捕捉力及把握全局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阅读和写作中表现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6:44.
[2]高强.读后续写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J].疯狂英语(新策略),2024(05):4-14.
[3]吴亚东,张卫平.例谈基于文本深度解读的读后续写内容创造[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46(10):54-59.
[4]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42(04):297-299.
[5]张敏.文中找伏笔 续作写照应[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3(12):39-41+51.
[6]崔文华,唐书哲.拉波夫叙事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建构和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46(05):7-12.
[7]苏克银.叙事语篇的背景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46(01):9-14.
[8]顾志文.伏笔设置显匠心,悬念营造扣心弦[J].初中生写作,2024(04):30-32.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