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空经济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2024-11-02王一雯

北方经济 2024年9期

摘 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低空经济包含“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应然特征。同时,低空经济通过催生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引领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当前,低空经济需要掌握好发展的着力点——把握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构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体系和完善低空经济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

关键词:低空经济 新质生产力 低空产业

新质生产力是“两个大局”背景下对高质量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2021年,低空经济的概念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毫无疑问,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低空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那么,低空经济究竟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一、低空经济中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意涵

低空经济是指以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为主要工具,以低空空域为主要活动场域,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最终产出形式的系列经济活动构成的经济领域。中观上,低空经济包括三大核心产业,即生产低空飞行产品/服务的低空运输、作业与休闲娱乐业;为低空飞行产品/服务生产提供装备与技术的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业;为低空飞行产品/服务输出提供支撑的低空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三者构成了低空经济的核心种群。

低空经济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应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空经济中包含“新制造”。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不是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黄奇帆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新的制造技术、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品和用途。而以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正是新的产品,具备短途运输、航空探测、空中作业(工农林牧渔)等新用途。这些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和科技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空中物流、空中通勤、空中旅游等,这也正是低空经济全面布局,与各个产业汇聚协作的缩影。

二是低空经济中包含“新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重点在于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通用航空生产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二层分类,和制造业强相关。而低空经济中就包含着如航空货物运输、航空器制造、空中交通管理活动等多样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提升高端制造中的服务价值。

三是低空经济中包含“新业态”。培育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是产业组织的深刻调整,全球化和数字化是两个关键推力。就低空经济而言,在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的前提下,航空器的生产和进出口无疑是有利于实现全球化新业态,最终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数字化的重点在于形成产业互联网,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各种终端,直接面对全世界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实现小批量定制、大规模生产、全产业链贯通、全球化配送,而低空经济的三大核心产业——低空运输、作业与休闲娱乐业,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业以及低空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涵盖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服务保障的全产业链,具备实现数字化新业态的巨大潜力。

二、低空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

(一)低空经济催生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低空飞行活动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涵盖载人载货、航拍、电力巡检、农林植保、应急救援及行政执法等众多运行场景,低空经济的发展对航空器及基础设施服务的性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空器性能上,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有待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亟需自主设计研发;整机制造上,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水陆两栖飞机、固定翼多用途飞机、10座以上中大机型通航飞机、中轻型直升机、旋翼机是当下的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及服务上,需要依托5G-A通感一体、北斗高精度定位、算力、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支持低空飞行器的实时数据传输,还可以助力实现低空飞行器的可视、可管、可控,赋能低空飞行安全监管。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低空经济,既被赋予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的期待,又要保证低空飞行安全,对航空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下,无人机的自主识别与感知避让、航空器自动驾驶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关;同时,空域管理、飞行保障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实时监控、自动调度与预警等功能,使低空航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无疑,低空经济的火热必然会催生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装备的更新,而新质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相伴相生。

(二)低空经济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是高效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低空经济中,低空空域和能源是重要的资源要素,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此外,资本、技术、人才等也是发展低空经济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低空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这些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

资源要素上,低空空域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空间维度,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宝贵的国家资源;同时,在低空空域用户越来越多的现实情况下,安全、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低空空域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绿色低碳也是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之一。航空器的动力将以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为主,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结构性占比。

与此同时,航空器性能参数、飞行任务信息、空域实时数据等数据在低空产业经营、低空飞行活动、低空空域管理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低空经济的发展会促使航空器数据可信、有序、安全、高效地流通,实现低成本接入与互通,为新质生产力构筑坚实的数据资源基础。而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作为中央重视、地方响应的低空经济,必然会带来资本要素的加速汇聚。

(三)低空经济引领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遵循“科技——产业——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关键性科学技术只有进入生产过程,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低空经济涵盖制造、飞行、保障及综合服务四大领域,与通用航空业形成包含关系。从产业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产业。低空基础设施主要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包含通用机场、起降平台、监管设施等多个方面;低空飞行器制造主要是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航空器产品,包含整机制造及材料零部件等;低空运营服务对整个低空经济发展起着牵引和带动作用;低空飞行保障包括地面保障服务、空中保障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

此外,低空经济还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无人机物流配送、电力巡检、航空测绘、应急救援、低空短途出行和城市观光旅游等低空产业形态丰富多样,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上、中、下游低空经济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产业链中游包含无人机、航空器、高端装备、配套产品、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下游应用是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的融合,由此构成了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

三、低空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着力点

(一)把握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

低空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航空器运行的低空空域。在我国,低空空域指的是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当前,随着各方主体对低空空域的使用需求呈几何式增长,公共运输航空的起降与军航的常规低空训练都十分繁忙,低空空域的使用协调难度显著增加;加之无人机大量、广泛地进入低空空域,如何与有人机在同一片空域内各自安全运行成了当下的燃眉之急。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低空空域是目前亟需思考和谋划的关键问题,这也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低空空域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资源,而低空空域管理这一问题则是使用低空空域资源的关键。就低空空域管理的责任主体、体制机制等问题,深圳市作出了有益尝试。2024年2月1日起实行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协调解决深圳市低空飞行领域的空域划设、飞行活动监管等重大问题,建立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健全深圳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因此,低空空域这一关键资源的管理,必须从体制的根本性问题上加以把握,何种低空空域管理体制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低空空域使用,仍需以既有试点为参考,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政策的完善和落地。

AyJIeIVrnVeKM5EWULsUug==

(二)构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体系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构建起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健全完备的低空产业生态。上游产业主要以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为主,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关键原材料和芯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中游产业则以低空飞行产品及其附带产品以及地面系统的使用为主,如无人机、通用航空飞机等航空器,摄像机、传感器等载荷以及指挥系统、起降系统等地面系统;下游是“低空+”的产业融合形态,如物流运输、低空观光、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

一个地区要发展低空经济,谋划产业布局是重中之重。以低空支柱产业无人机为例,深圳拥有成熟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链条,覆盖生产制造、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商业应用、人才培育等诸多环节,聚集了大疆、丰翼科技、道通智能、路飞智能、天鹰装备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条完备度处于世界领先。产业布局上,低空经济的上、中、下游产业应当根据各地实际占据适当比例,三者环环相扣,从而形成有机衔接的产业生态。放眼全国,在产业布局上应当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凸显不同地区的优势,注意东西南北的适当协调。

低空经济要腾飞,三大核心产业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增加和提升,低空产业的集群化、体系化也有待进一步增强,从而发挥以点带面的功效。

(三)完善低空经济的配套设施建设

美国的通用航空业之所以发达,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拥有健全完善的航空基础设施,即数量庞大的通用航空机场、专业的通用航空后勤服务站、高效的飞行服务站等几乎遍布美国本土,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空管系统的自动化、集约化升级。因此,从美国的经验做法中不难看出,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根基。

低空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包括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其中,设施网指支撑低空飞行业务的各种物理基础设施,如起降站、能源站等;空联网指通信、导航和感知等信息基础设施,是将低空数字化成可计算空域的关键;航路网指提供空域和飞行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核心平台(操作系统);服务网指组合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构建的赋能各低空经济管理和业务主体(如政府方、空管方、运营方、业务方等)的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推动构建支撑低空经济的“四张网”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当务之急。

物理基础设施上,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建设范围,提高建设数量。在符合要求的海岛、医院、学校、体育场、城市核心商务区、高层建筑、交通枢纽站点、旅游景点等,布设通航飞行服务站、无人机起降站等低空飞行物理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上,现有的5G通讯基站无法满足低空通信覆盖的需求,需要加快建设低时延、高稳定性的通讯链路和导航系统;并且,亟需推动在低空空域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的空管系统①的建设,未来的流量密度将远超现有运输航空的仪表飞行规则的空域容量,传统的管制员提供间隔管制服务可能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转向精细的自动管理与路径规划,实现空地协同式监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覃睿.再论低空经济:概念定义与构成解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23,41(6):59-64.

[2]黄奇帆.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24(2):12-14.

[3]唐琴.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 加速激活重庆新质生产力[N].重庆日报,2024-03-25(002).

[4]戴晓蓉.深圳全速竞飞“低空经济第一城”[N].深圳特区报,2024-01-10(A03).

[5]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N].人民日报,2024-03-01(009).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