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2024-11-02王哲

北方经济 2024年9期

摘 要:招商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不竭动力。近年来,内蒙古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为全区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但是,还存在一些在国家全面治理规范各地招商引资行为的背景下愈加凸显的突出问题。围绕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服务保障、要素支持等方面,提出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招商引资 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 重大项目

近年来,内蒙古招商引资工作在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谋划下,全区上下紧抓快干、真抓实干,构建了“商务部门牵头、行业部门协同配合、项目承接地区(盟市、旗县区、园区)主导”的联动招商格局,“高位推动、高层对接、高效落实”的工作机制成效显著。招商引资为全区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为实现全年目标,“闯新路、进中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一)到位资金增速较快

2024年1-7月,全区实施区外(国内)项目2997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2686.8 亿元,同比增长11.1%。

(二)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1-7月,一产、二产、三产到位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为2.0:77.1:20.9。二产项目仍然是招商引资的主要领域,一产、三产项目合计到位资金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为优化全区产业结构的主要动力。

(三)产业链招商成效明显

1-7月,全区16条重点产业链项目985个,到位资金1470.4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54.7%,比去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7.3%。其中,风光氢储以及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稀土、新能源汽车等9条产业链到位资金均有大幅增长,对推动全区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1-7月,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到位资金总额1854.1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近七成,同比增长5.3%。完成到位资金超过10亿元的项目多达33个,合计到位资金726.6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32.7%。

(五)招商合力不断凝聚

近年来,自治区先后与民革中央、全国工商联、商务部等合作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为各地搭建了招商对接平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对拉动全区招商引资快速增长作用显著。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局等产业链责任部门牵头,围绕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积极开展走访对接、宣传推介、合作洽谈,推动宁夏宝丰、隆基绿能等重点项目落户内蒙古。各盟市通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精准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招商活动,1-7月,各盟市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26次。

二、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与改变经济欠发达面貌的迫切需要相比,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的迫切需求相比,内蒙古的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国家全面治理规范各地招商引资行为的背景下愈加凸显。

一是氛围还不浓。经济转型期的艰难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干部抓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面对投资上不去、项目上不去、发展上不去的困境,一些地区还是习惯于在资源开发上打转转、在政府投资上打转转、在政策配给上打转转,不想、不愿、不敢、不会招商引资的问题十分突出,越是闭门越是闭塞、越是不动越是懒动,甚至在这两年高位推动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热在职能部门、冷在其他部门”的情况。

二是质量还不高。内蒙古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远低于贵州、四川、陕西等西部省份,同东部发达省份更不可同日而语。全区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依然集中在传统领域,能源、建筑、房地产、采矿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反映出抓招商引资的工作导向、主攻方向和价值取向,都还没有跟上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三是环境还不优。营商环境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甚至招商宰商、引商骗商的现象也没有完全根绝,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政策制定中不愿或不敢打破常规,导致出台的政策文件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偏差,政策不够精准、力度不大。

四是机制还不活。缺乏配套成龙、成熟稳定的运作模式,工作随机性、政策随意性大,很多地方还没有成规模、可接续的“项目包”和有预期、有长效的“政策包”,在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面也缺乏经验积累。

此外,受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国东部部分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对内蒙古产业的传导效应可能显现。区内部分行业面临市场困境,部分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招商引资难度、投资增长压力不断加大,市场化思维缺乏、改革深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等长期问题有所凸显。

三、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深入落实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服务保障、要素支持等方面,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谋招商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用足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两重”“两新”建设以及“十五五”规划,聚焦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服务业支柱性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等,谋划好强基础、利长远、促转型、增后劲的高质量招商项目,扩大推介宣传,加大引进力度。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能够带动全区产业持续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项目。

(二)“走出去”“引进来”并重促招商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内蒙古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与蒙古国、俄罗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农牧业、能源、矿产、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平台,积极开拓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用好中蒙博览会、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等区内平台以及投洽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区外平台,拓宽招商渠道,导入优质招商资源,推动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内资与外资项目一体化引进。

(三)“区域联动”“产业协同”强招商

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瞄准“500强”、行业领军等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招商、蒙东地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四)创新方式优化服务抓招商

树立一切为招商引资服务、为项目建设让路的意识,在市场准入、项目用地、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人才储备、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招商精准化水平。发挥政策引导、产业基金导向作用,开展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等。加强重大项目跟踪调度,推动帮办代办服务,开展园区招商服务评价、创建招商服务示范园区,强化园区承载,促进招商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助招商

要加强协同配合,全面发动、层层动员,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结合政策落地工程、诚信建设工程,推动解决涉企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不到位等问题,不开“空头支票”,不搞“前热后冷”,更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全力维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服务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及时传递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坚定决心,积极主动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全面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以优质服务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内蒙古。

参考文献:

[1]李永桃.常态化走出去 精准化引进来[N].内蒙古日报(汉),2022-03-22.

[2]李容容.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头等大事 以高质量招商引资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N].湘潭日报,2024-02-27.

[3]张景阳,张劲.呼包鄂经济圈:三大转变开启跨越式追“新”路[N].科技日报,2022-07-15.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保障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