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菌菇产业实践路径研究
2024-11-02付皓田张宪晨
摘 要: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菌菇产业发展起步早、辐射带动广、消费能力强,是地区农业生产、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当前,菌菇产业面临产业初级、产能有限、产品粗放等发展瓶颈。推动菌菇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强品牌和标准体系建设、用好旅游业带动消费契机。
关键词:菌菇产业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幸福的根基所在,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任务紧迫与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当下,做好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是发挥地区产业联动、带动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满足人民生活富裕、物质丰盈的需要。阿尔山市菌菇产业发展起步早、辐射带动广、消费能力强,是地区农业生产、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需要深入思考菌菇产业发展的背景、发展方向、实践路径等关键问题,锚定发展方向,立足已有基础,解决当下问题需要,探索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举措。
一、兴安盟菌菇产业概况
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兴安岭山脉影响,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全盟森林覆盖率良好,松树、桦树等林木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绿色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兴安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全链条打造“兴安盟土特产”区域品牌。其中,以天然林木、秸秆为培养料,选育优质菌种,精心培植的菌菇产品成为新的农产品亮点。同时,地方政府支持菌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深化产业加工环节,挖掘产品价值。
目前,兴安盟盟内的阿尔山全域、扎赉特旗北部地区菌菇生产不断发展壮大。培植的食用菌具有品质好、产出高的特点,兼具人工培育的商品性与野生菌菇的营养性。兴安盟积极践行科技先行理念,推动菌菇品种更新迭代,赤松茸、羊肚菌、猴头菇等品种广泛铺开,构建了品类齐全、产出多元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人工培育与野生菌菇采集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
产业发展促民生。兴安盟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在引入科技力量支持菌菇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还顺势解决农业人口增收就业难题。目前全盟野生蘑菇、木耳年生产加工能力已达10吨左右。2023年,新建50亩赤松茸养殖大棚、1200平米赤松茸生产车间,生产赤松茸鲜品150吨、黑木耳干品56.6吨,产值2700万元。生长于林间地头的菌菇,正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二、阿尔山市菌菇产业发展概况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西北部,紧邻蒙古国东方省。阿尔山地处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和蒙古四大草原交汇处,属于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以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地区自然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农林牧交织呈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自2000年开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阿尔山地区全面实施,在生态保护为主、绿色发展优先的基调下大量林业工人开始转向林下经济生产。当地居民在政府引导下发展菌菇培育,人工栽培黑木耳因其生产技术传播较为便利,产品受众广、销售好,产业发展较为迅速,逐渐建立起成熟的菌种培育、菌袋(棒)出售的产业模式,大批居民投入菌菇培育队伍。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借助驻村帮扶、产业协作政策,带动了劳动力增收就业。
得益于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居民充分利用自然禀赋,结合生产实际探索出人工培育结合野外采集的生产模式。从每年六月起,阿尔山地区各类菌菇渐次成熟,采集野生菌菇成为居民短期农业生产重点。其中,鸡血蘑、榛蘑、小黄蘑、白蘑等品种因产量有限、人工培育难等因素,基本以人工野生采集为主,产品味道鲜美、绿色无污染、营养价值较高,颇受市场欢迎。同时,人工规模化菌菇培养成为产品来源的主要渠道,可以规模化供应市场,成为菌菇消费的主要品类。人工培育解决了菌菇生产的季节性难题,产能稳定、产出可靠,弥补了采集野生菌菇的产出季节性、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菌菇消费既根植于地方饮食文化,又得益于旅游业发展带动。近年来,在旅游消费火热的背KazCK4JQBetgvvRZfOb+Ww==景下,阿尔山实现本土菌菇产品的销售热潮。从东北特色小鸡炖蘑菇等美食到绿色生态伴手礼,菌菇消费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同时,在本土供应有限、产品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大量引入邻近地区菌菇产品,满足市场供应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营收益,带动了其他地区菌菇产品销售。
三、阿尔山市菌菇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人才技术下沉、资金原料下乡、方针政策下户,阿尔山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发展目标转换、市场需求升级、生态保护严峻等情况凸显,亟需产业提档升级、产能有效供给、产品供应可靠、严守绿色生态。因此,深刻领悟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寻求发展新突破势在必行。
(一)产业基础实力不强
阿尔山地区菌菇产业在初期发展较快,成为家庭农业、庭院经济的重要内容。但是,个体家庭投资存在长期低端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技术研发与设备投入。企业缺乏对技术的持续投入。在菌种培育、速冻保鲜等关键技术方面长期缺乏创新,造成地区菌菇产业徘徊在较低水平难以突破。随着国内菌菇产业整体性提档升级,技术革新、产品迭代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菌菇品种的经济价值逐渐走低,常规类型菌菇产品如黑木耳、平菇因技术难度小、生产要求低,已经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阿尔山地区菌菇产业出现“规模化生产不显著,特色化产品不突出”的尴尬局面。产业收益得不到有效提升,进一步降低了持续投入与政策性支持的热度。
(二)效能提升程度有限
由于野生菌菇资源的不稳定性,采摘所需人工多、时间长,成品质量不一、商品性较差等原因,与市场对接不稳定,容易造成货物积压与商品稀缺两种处境,影响经营稳定性。人工培育存在着各地区、各企业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问题,始终没有突破地区核心技术研发、生产规模量级增长、保鲜速冻冷库建设、产品梯队规划等发展问题。因此,人工培育菌菇依然存在类型多、总量少的问题。另外,长期缺乏菌菇科学系统研究以及产学研体系建设,存在本地区大量野生菌菇资源种类基数不清、野生菌菇生物信息不全、人工转化培育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优质产品供应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为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阿尔山地区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使得游客对当地农副产品品质有着特殊的信赖。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消费体系下,菌菇消费至少占据了其中“吃”“购”两项。目前,产品同质化、包装粗简、种类不多等市场供应问题,导致消费意愿下降,体验好感度降低。目前,本地产品体系打造初级、消费品牌效应不强等关键问题,已经阻碍了菌菇产业链延伸、产品价值挖掘。
(四)生态影响日渐明显
随着野生菌菇市场消费的火热,野生菌菇的收购价格进一步提升。野生菌菇的生长受降水丰沛、气温变化、植被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产量不稳定、品种不确定。当地群众看到巨大的市场前景,凭借对地区野生菌菇资源的了解,大量自由劳动力三五成群进山采集野生菌菇。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采集利用,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使得野生菌菇再生繁殖趋于衰退,部分种类菌菇资源较少甚至濒临枯竭。以药用植物灵芝为例,生长于腐树或树木根部的野生灵芝,因过度采伐,人为破坏原生环境,导致野生灵芝逐步退化,菌丝体生长缓慢,色泽暗淡,产量大幅下降。二是大范围过度采集菌菇破坏了草皮及附着植物生长,造成土地沙化、植被覆盖率降低等情况。
四、阿尔山市发展菌菇产业实践路径思考
(一)加快构建产业链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立足已经形成的基础条件,推动形成“生产—加工—储存”的产业链条,以生产规模大、产业条件好、技术成熟的企业为龙头,发挥人力、土地、社会服务等优势,聚焦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设施,提高人力资源供给,加快建设深加工与精加工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将菌菇产业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加强科技创新引领
科技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阿尔山地区菌菇产业发展重点是用科学技术解决好推动产业进步、优化菌菇品类等技术难题,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体系与长久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强化菌菇产业科技支撑,摒弃向数量要价值、靠产量提收入的经营方式,适时引入新、特、优菌菇品种,抢先布局产品市场,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向。推进菌菇生产培育标准化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天然无污染为重点,关注农药残留物、土地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科学培育健康绿色菌菇产业,使消费者乐于为健康消费、为绿色买单。推动科技兴农强基促发展,更新设施设备,增加烘干晾晒、速冻保鲜设备,丰富产品供给。
(三)加强品牌和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着力深化产品生态内涵,优化产品质量。阿尔山菌菇产业发展存在着“产品认可度好”但“产品标准差”的现实问题。一直以来,“重”推广菌菇专业化和规模化培育,“轻”地方菌菇产品标准建立与产品全流程监管。从产品供给而言,要立足阿尔山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高、火山矿泉水等资源优势,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标准,把优势集中起来,强化流程检测、产品质检,有效深化生态内涵,切实优化产品供给。二是立足文化特色,强化品牌打造。阿尔山地处我国东北区域,在饮食文化中菌菇产品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产品知名度高”而“地区品牌弱”的情况。结合实际将产品特点转为发展脉络,将单体产品转为地区品牌,努力形成自然为底色、文化为本色、产品有亮色、产业强特色的发展势头。
(四)用好旅游业带动消费契机
自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坚持“以旅为主 为旅而为”的发展思路,以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多年努力下实现游客数量攀升、旅游产业繁荣的良好局面。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做文章,菌菇产业大有作为。结合地区优势农产品,综合开发即食性菌菇产品,提高菌菇产品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多元需要。开发农文旅项目,强化游客即刻性体验、场景化消费,在生态景区内配套菌菇生长学习、产品生产体验等活动,在丰富场景业态的同时,促进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新长征, 2023 (7): 4-11.
[2] 吴美荣.阿尔山市强化药用植物保护利用[J].内蒙古林业,2022 (12): 28-30.
[3] 钟钰,崔奇峰.从粮食安全到大食物观:困境与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 2022(6): 102-109.
(作者单位:1.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阿尔山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