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设计研究

2024-11-01卓碧琴

高考·上 2024年11期

摘 要: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想要真正发挥出学科教育的意义,就必须摆脱固有的教学局限性认知,创设出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可以对情境化教学的实施进行研究,本文围绕“地球上的水”这个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例,提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因此,本文就大单元视域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大单元;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

所谓情境化教学,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真实问题、提供实际环境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开展来说,教师需要在大单元视域下,对情境化教学的实施进行研究,尽可能创设出更为新颖、有趣的情境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习动机与参与度

即使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学习动力依然来自自身的兴趣,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当中,以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境化教学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投入感,同时,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实际性应用,以此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内容,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提升参与度。

(二)促进跨学科学习与应用能力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跨学科理念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因为跨学科理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显著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化教学的设计,教师可以将地理的知识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此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复杂因素及其影响,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素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教师高度重视,并且要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设计出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化教学,能够落实学生自主性分析、推理和探究,并且解决实际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使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所遇到的挑战,还可有效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效率[1]。

(四)加强社会与环境责任感

地理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往往很多地理知识内容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这一特点,就可使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变得更加高效,从而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通过情境化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进而促使学生对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关注。这种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全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为未来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奠定基础。

二、高中地理情境创设需要注意什么

(一)情境真实性与现实性

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来说,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确保其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现实性,能够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改善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认知,并以此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课堂共鸣,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情境创设时,就需要将实际生活充分地融入进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学习环境和问题,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情境复杂性与多样性

情境教学模式需要将课堂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渗透到情境当中,并以此展开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创设地理课堂情境时,就需要对课堂所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融入进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挑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出情境创设的意义。复杂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从而拓展他们的认知边界,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情境反映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认知,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中,并以此去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为此,在进行课堂情境的设计时,教师就需要去紧密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进行研究,如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确保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有效的探究思考,从而真正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四)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精神

合作是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而合作能够使他们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对此,教师在进行情境的设计时,就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地鼓励学生展开探索和合作,基于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技能。

三、大单元视域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策略

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需要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整合,并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做出综合性分析,以此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而对于大单元视域下情境化教学应用来说,教师就需要去结合实际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通过更加合适的情境去渗透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得到全面的提升,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地球上的水”这个单元主要由“水循环”“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三个小节组成,所以,教师就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构建问题情境,鼓励探究思考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知识重点去精选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展开多方面的思考,并在解法上不拘一格,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所以,对于大单元视域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的实施来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实质性的探究,以此来加深对地理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必须结合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内容去提出问题,并将问题更为充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当中逐步获取知识,以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针对“水循环”小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在水资源分布中的作用;此外,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循环过程的各个阶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在“海水的性质”部分,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海水的盐度、密度等性质如何影响地球气候和生物生存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确定海水样本的盐度,并探讨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海水的运动”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和图像资料展示海洋的潮汐、洋流等现象,并讨论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促使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全球意义。

(二)构建生活情境,加强知识认知

地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将地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整体性结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地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还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对于大单元视域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以生活化理念对知识内容进行举例,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点有一个新的认知和理解,进而逐渐加强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对于生活情境的构建来说,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对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例,从而逐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一段关于海洋和河流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运动;接着,就可以通过课堂模拟活动的组织,带领学生去探讨水循环过程中水分子如何从地面蒸发,形成云朵,最终降落为降水的整个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而对于“海水的运动”这一小节的内容来说,教师还可利用动画的方式去展示潮汐、洋流及海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海水运动的环境意义和实际影响。

(三)构建任务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高中阶段,地理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往往较为繁杂,很多学生都会因此迷失学习的方向,导致课堂体验感逐渐地下降,最终打击他们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信心。基于这个现象,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就可以通过任务情境的构建,通过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针对本单元内的知识内容去设置整体性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更为高效地投入学习当中,提升学习效率。

任务情境构建的重点在于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而如何去设计任务就成为教师要研究的重点,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必须结合单元整体知识内容,做出更为综合性的设计与思考。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学习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真正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雨水的形成、蒸发、凝结及降水过程,更加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自然机制。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海域的海水性质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系统[3]。

(四)构建合作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课堂合作这个学习方式,学生就可以改善对以往枯燥学习的认知,逐步提升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地理课堂中,促进自身学习质量的提升。而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合作情境,学生就可以通过讨论、沟通的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探究,更好地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情境的构建,以此来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的学习因此变得更加高效,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意义。

在合作情境的构建下,教师必须让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难点,使学习因此变得更加高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去探究地球水循环的过程,如分析雨水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最终又是如何回到海洋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之间需要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并结合教材中的描述去深入分析蒸发、凝结和降水等现象。然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去探讨海水的性质,如盐度、密度及其对环境如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了解了海水的基本属性后,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图表和亲自构建的简易模型来研究海洋中的水流,如洋流、潮汐的运动方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五)构建多媒体情境,拓展学习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也是如此。为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融入新思维,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好准备。所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情境化教学实施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多媒体教学情境,并基于这个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多媒体情境的构建,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乐趣,也能够对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出地理课堂情境化教学的意义。首先,通过动态视频和实时数据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等内容,基于这个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的整体过程,并对它的生态意义有着深入的理解。然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在课堂上模拟海水的运动过程,包括潮汐、洋流的形成与实际影响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控制不同的环境变量,从而观察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和沿海地区的具体影响。

结束语

总之,情境化教学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还可对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实现更为高效的教学。本文以“地球上的水”这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为例,通过分析情境化教学的意义,讨论了课堂情境创设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出多种情境化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勇宏.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J].家长,2022(18):87-89.

[2]陈如男.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9):70-71.

[3]叱干璐.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5):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