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分析

2024-11-01孙长伟

高考·上 2024年11期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要做到开放、创新,既要突出学科特色,又要注重育人选拔。数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也要积极响应新高考要求,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此既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站在新高考视角,分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为更多教育推行新高考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数学新高考强调考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并将其深入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创设真实情境、分析高考试题、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解题技巧的同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入落实,高中数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新高考政策出台后,数学高考题型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1],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也意味着学生仅具备套用公式的能力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高考要求。这一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逻辑思维、数学建模、数学计算等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要求。

(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是高考科目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难免将过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应试技巧训练方面,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将数学重难点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甚至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大幅度压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的时间,导致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化学习[2]。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考试强调考查学生学科素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尽可能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进而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三)促进课程改革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能够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具体来说,首先,核心素养要求数学课程必须基于学生发展潜能和实际需求给予相应重视,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3]。其次,核心素养强调数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应用。这些要求有助于推动数学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高

高考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渡过高考难关,会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理论知识传授方面,并通过题海战术等方式训练学生应试技巧,没有给予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相应的重视。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使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发生巨大改变,并且数学高考习题情境也越来越真实和专业,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4]。这导致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即便熟练掌握数学公式,也很难通过公式套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授课方式缺乏创新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也就是教师处于课堂主导地位,根据主观意愿开展教学活动,将数学重难点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没有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即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平台等先进教学资源,也大多将其作为电子黑板使用,即用来展示教材内容或板书内容等,由于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还会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学生积极性欠缺

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学习活动大多围绕教材展开,但数学教材涉及的知识范围广、难度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压力。加上很多公式、定理、概念具有抽象性特点,凭借简单的语言描述难以展示其中内涵,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心理,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抗拒情

绪[5]。此外,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大多由教师整理和提炼知识点,学生很少参与这一过程,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三、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高考数学试卷中基础题分值较高,虽然题型结构与传统高考大致相同,但突出了新旧交替过程的平稳性,切实发挥了新高考制度的育人导向作用。另外,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试卷中习题情境越来越专业,提出的问题也较为具体,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即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公式,也很难正确解答问题[6]。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中“嫦娥二号卫星绕月周期与地球绕日周期比值”和2022年新高考Ⅱ卷中“中国古建筑剖面图”等习题情境,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新高考视域下,想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求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分析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函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函数概念、性质、幂函数特点等基础知识后,为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直观想象能力,需要创建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如“已知教室和数学办公室之间的距离为a米,教师将一份资料交给小明后,让小明尽快将资料送给数学办公室的某位教师。小明通过匀速跑步,耗时3分钟从教室达到数学办公室,送完资料后休息2分钟,而后通过匀速步行,耗时10分钟从数学办公室达到教室。在这一过程,小明行进速度和行走路程为什么函数?怎样用函数表示”,该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函数性质、特征等基础知识的理解。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快速给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即“时间函数”。而在第二个问题解答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做出速度函数和路程函数的示意图。学生自行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教学实践来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既可以加深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熟练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入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分析试题结构

新高考背景下,数学试题的设计普遍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数学技巧内化于心。想要帮助学生克服新高考带来的各种挑战,就要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引入高考试题,并带领学生分析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需要应用哪些数学知识。如此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长此以往,必然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2023年新高考Ⅰ卷中的试题“在正四棱台中,=2,=1,=2,则该棱台的体积为多少”。通过阅读试题的已知条件,发现可以得到的信息相对较少,并且缺少直观图示供学生参考。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理顺思维,并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知识。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剖析问题时,需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确试题的考查方向,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回顾以往学习的与“棱台”有关的知识,而后说出棱台结构、特点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与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学内容构建数学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割补法对正四棱台进行补充,使其形成学生较为熟悉的正四棱锥,并求对应边长。则,,,故。教师和学生通过探讨和分析得到正确结果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探索该试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思路。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提出诸多新解题方法,如直接画图计算四棱台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解题方法进行整理并对比分析,看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准确,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结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习题设计可以看出,在时代迅速发展背景下,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深入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知识适当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快适应新高考要求,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数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数列概念、特征等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入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以此来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如利用网络平台搜索“谢尔宾斯基三角形”相关知识并为学生呈现,让学生在阅读相关知识的同时,结合相应图片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四项,并写出通项公式。结合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阶段难免遇到困惑,此时教师应适当给予点拨:如果取值规律不明显,可以通过运算来解决,如将数列中的某一项依次去除,并与前一项进行相减或相除,最后观察差和商的规律。学生通过教师点拨,可以快速掌握递推公式原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提供的数学文化,设计与之相符的习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解答,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观,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文化素养,并从容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

(四)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属于较为常见的思维工具,其通过对知识层次进行罗列,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所学内容,并逐渐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想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生数学技能,不能只通过题海战术、重复训练等方式完成,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深化认识,能够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对知识进行拆分、整理、重组,使所学知识有序排列,并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思维导图作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工具,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数学知识的隶属关系通过层级图表直观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尤其在复习、整理数学知识时,思维导图的作用更加显著,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归纳总结中逐渐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归纳本节课知识点。如针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明确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之间的层次关系。学生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能够深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水平,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介绍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艺术等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其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巧婷.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8):44-46.

[2]许慧兰.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8):324.

[3]宋现同.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20(52):219.

[4]邢丽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措施分析[J].问答与导学,2023(8):57-60.

[5]谈晓.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小小说月刊,2023(22):151-153.

[6]王宏泽.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对策分析[J].文渊(高中版),2023(1):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