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2024-11-01周怡雯

高考·上 2024年11期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新高考体系对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进行了全面升级,特别是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长期以来,古诗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高中古诗鉴赏教学既是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对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一套符合新高考标准的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策略,在深入剖析当前古诗鉴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古诗鉴赏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从而满足新高考对学生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鉴赏;教学策略

在新高考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已不再局限于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是更侧重于检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其中,古诗鉴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教学难度与重要性均不容忽视。此外,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各大媒体通过创办古诗宣传节目,积极推广传统古诗文化,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对古诗文化的热爱与学习热情[1]。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古诗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同时积极传承与弘扬古诗文化,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一、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的教学方法显得有些陈旧和缺乏创新。在许多课堂上,教师依旧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传统的“教师中心制”,即主要由教师来讲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新意和活力,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古诗鉴赏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如古诗的基本内容或者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而无法主动地参与到古诗的鉴赏过程中来。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古诗时,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简单的记忆,而无法深入到诗词的内在,去鉴赏古诗中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这种古诗鉴赏教学现状无疑限制了学生对古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反思与改进。

(二)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考作为学生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往往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有些教师在古诗鉴赏教学过程中可能更侧重于应试技巧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学生对古诗的真正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3]。他们可能认为,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答题技巧才是应对考试的关键,而对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则居于次要地位。此外,由于学生的古诗理解与鉴赏能力尚处在培养与成长阶段,难以充分领略古诗的深厚内涵与美感。部分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高考的压力时,往往倾向于古诗的背诵而非深入理解和鉴赏。他们可能认为古诗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因而缺乏学习古诗鉴赏的内在动力。若此现状持续存在,将不利于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前新高考政策的指引下,教师应精心构建古诗教学情境,以切实推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的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考量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准融入新高考政策的具体要求[4],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古诗鉴赏教学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将古诗的意境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更直观、深入地感受古诗之美。通过这样的古诗鉴赏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结合古诗鉴赏教学与新高考政策,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创新精神的古诗学习环境。

例如,在解读李白《将进酒》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借助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以有趣且真实的视频方式,向学生展示《将进酒》这首诗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介绍该诗的写作背景:《将进酒》作为一首以劝酒为主题的乐府诗,其创作背景大约可以追溯至李白在梁园(即现今的开封)度过的十年漫游时期。此诗详细记述了李白与岑勋、元丹丘三人相聚共饮的情境。根据李白的另一首诗《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的描述,可以推断李白、岑勋、元丹丘三人曾共同在元丹丘的居所中欢聚畅饮,而《将进酒》这首诗极有可能是在这次饮酒聚会中诞生的佳作。为了激起学生对本诗的探究欲望,教师需要据此创设有关本诗的教学情境:在那个时代,人们饮酒作乐,诗词歌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白作为唐代诗坛的巨擘,他的《将进酒》更是被誉为劝酒诗中的经典之作。那么,在这首诗中,李白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他与岑勋、元丹丘的友情又是如何的呢?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从诗歌的韵律、用词、意象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以黄河的壮阔景象为引,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则表现了李白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鼓励人们要珍惜眼前人,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讲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的友情故事,以及他们在元丹丘家聚饮时的趣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人格魅力。最后,教师需要揭示情境答案:李白在这首诗中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描绘出了一幅饮酒作乐、畅快人生的生动画面。《将进酒》不仅表达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热爱,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成功地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同时,这样结合相关情境的古诗鉴赏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提高重视程度,创新古诗教学方式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5],古诗鉴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教师需要提高对古诗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高中语文教学计划中,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课时进行鉴赏学习和实践。因此,教师需要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比较教学等,打破传统的“填鸭式”古诗鉴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和品鉴《诗经》中经典诗篇《采薇》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着手构建扎实的古诗鉴赏教学基础。这包括但不限于指导学生回顾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这两首诗在《诗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鉴赏《诗经》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关键。通过对这些早期学习的诗篇的回顾和梳理,教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关于《诗经》的文学基础知识框架,这将为鉴赏《采薇》这首诗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撑。

当学生的基础鉴赏知识得到巩固之后,教师应细致入微地针对《采薇》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深入讲解,比如,“采薇”二字不仅指代了诗中的动作,还富含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物情感。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诗文朗读,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领略诗文的整体意境,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对《采薇》的初步感知,感知诗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随后,教师须指导学生将整首诗划分为三个递进的鉴赏层次,分别是叙述难以归家的原因和军旅生活的艰辛、直接描写战争的场景,以及归途中的悲伤与痛苦。通过对这三个层次的细致划分和深入分析,教师能够清晰地带领学生把握《采薇》的结构布局和情感递进,明了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复杂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带领学生逐层深入鉴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如诗中对战争的直接描写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更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诗经》中其他描写战争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深入阅读和鉴赏,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寄予厚望鼓励学生道:“《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阅读和研究。”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古诗鉴赏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古诗鉴赏教学质量。总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策略应注重提高重视程度,并创新教学方式。

(三)结合高考真题,提炼古诗鉴赏方法

新高考的古诗鉴赏题目一般可以划分为诗歌理解、诗歌分析和诗歌鉴赏三个主要部分。在诗歌理解方面,高考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基本内容、意象以及情感的把握;而在诗歌鉴赏部分,试题则侧重于学生对诗歌的构思、表现手法以及艺术特色的解读,要求学生基于个人的审美情趣,对诗歌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评价。基于此,教师需要对高考真题中古诗鉴赏题目的特点和出题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从中提炼出适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水平,并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评价的准确性。

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古诗鉴赏题《寄江州白司马》为例。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针对这首诗,高考题目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教师在带领学生解答该问题时,首先应当简要介绍诗作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杨巨源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好友杨巨源在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表达了杨巨源对白居易的关心与鼓励。这样的背景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诗中的情感与意境。

接着,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诗中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鉴赏,包括词语的注释、句子的含义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对于第三句“湓浦曾闻似衣带”,教师可以解释“衣带”在此处的比喻意义,即形容湓浦江水流细长,如同衣带一般。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这种比喻手法所传达的诗人情感。在解答此高考题目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对于问题15,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赏析来判断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可以逐一分析选项,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对于问题16,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中“住得无”的深层含义,即诗人是否希望白居易能像惠远一样在东林寺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宁静。

最后,教师应对这首诗的鉴赏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鉴赏古诗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总之,教师有必要结合高考真题,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和主旨等方面入手,提炼出古诗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高考改革的宏观环境下,高中古诗鉴赏教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亦蕴含着广阔的机遇。面对这一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尝试,找出适应新高考要求的古诗赏析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不断提高古诗鉴赏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满足新高考对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鉴赏过程中,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古诗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感受古诗魅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古诗鉴赏教学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季英霞.以趣入境 走进诗意: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19-20.

[2]郭生根.从高考试题分析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3):24-25.

[3]郭晓琳.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6):64-66.

[4]雷忠付.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的开展策略分析[J].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3(7):5.

[5]叶丽萍.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述[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