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4-11-01赵乐云

高考·上 2024年11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其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国家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深入分析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高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基础信息技术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指导学校开展相关工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导向导致实践教学被边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也制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综合实践能力概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涵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沟通交流以及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1]。

具体而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综合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设备完成特定任务,如编程、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等。

(2)问题解决能力。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提出解决方案。(3)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创造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或解决方案[2]。(4)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小组项目中,学会分工合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5)终身学习能力。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持续更新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要求高中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3]。因此,在高中阶段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为适应这种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授编程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或游戏,不仅能巩固编程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其创新潜能[4]。此外,还可采取组织科技竞赛、创新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意和技术才能的平台,进一步强化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已成为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注重学生个体技术能力的培养,更应强调小组合作,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5]。例如,在开发一个小型软件项目时,学生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有人负责界面设计,有人专攻后端开发,有人处理数据库管理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还需学会如何有效与团队成员交流想法、协调工作进度。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和团队精神,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较枯燥的理论讲解,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信息技术课程因内容的现代性和实用性,天然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教师引入贴近生活的实例或前沿技术应用,能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6]。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为学生设定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其内在动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导向

当前,许多学校仍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聚焦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与应试技巧的训练,而非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例如,在准备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时,教师侧重于让学生记住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而不是指导他们如何拆装电脑或解决实际遇到的技术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7]。因此,改变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往往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学校教材通常难以及时反映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应用,使得学生难以接触到前沿技术和工具。另一方面,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倾向于讲授理论知识而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8]。因此,为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必须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一方面,受限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很多学校难以提供充足且先进的实验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导策略,只侧重于知识点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成为提高高中生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之一。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体系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潜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一些学校的期末考试中,信息技术科目的考核主要通过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题目多为选择题和判断题,这类题目虽然便于批改,但很难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引入更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此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入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等前沿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真实或模拟的项目开发过程,如网站设计、移动应用开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优化课程设计,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与调整。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讲解数据科学的基本概念、大数据处理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又引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方法。如在讲解大数据处理框架Hadoop时,不仅介绍MapReduce的工作原理,还安排基于 Hadoop 平台的小型项目,让学生亲手搭建集群环境并实现简单的数据处理任务。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在线资源平台发布课件资料、作业习题以及参考资料链接,便于学生预习复习;通过虚拟实验室提供安全可控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在没有硬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实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利用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项目任务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完成真实或模拟的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等综合能力。项目完成后还可组织一次展示会,让各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还能让他们从同伴的作品中学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在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时,教师安排一个名为“校园二手市场信息系统”的项目任务。在这个任务中,学生被要求分组合作,从需求分析开始,经历系统设计、开发到测试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一个简易的校园二手交易平台。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理解,还能锻炼编程、数据库管理、用户界面设计等多种实践技能。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可引入敏捷开发理念,鼓励学生采用迭代的方式逐步完善产品。每一迭代周期结束后,组织小组间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应适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跨学科融合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教授“信息安全风险和防范”这一主题时,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数学中的概率统计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安全中的加密解密算法;物理学中的电路原理则能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对信息安全的影响;社会科学中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的法律责任,从而培养其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合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组织跨学科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开展一个关于“智能家居安全”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从技术实现到伦理考量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构建智能家居模型,还需考虑如何保障用户隐私安全、设备间通信的安全协议等问题。跨学科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开放性的项目,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创造一件作品。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确保实践活动的效果,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活动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实践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经验教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教学中,教师组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的开发,项目需涉及算法设计与数据结构的应用。如一组学生选择开发一款图书管理系统,他们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高效地存储图书信息,还要设计搜索算法,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深入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如链表、数组、树和图等数据结构在实现搜索、排序等功能时的优劣对比。为确保实践活动的效果,教师需提前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和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定期检查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技术难题。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如在线教程、开源代码库等,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项目或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沟通,及时解决分歧,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此外,还可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会或汇报会,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以此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的习惯。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认识物联网”教学实践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物联网的一个具体方面,如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协议、数据分析处理等。小组成员之间需明确分工,如有的负责资料搜集整理,有的负责技术原理的研究,有的侧重于应用实例的探索。分工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中来,还能促使他们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并进行有效沟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定期举行会议讨论进展状况及遇到的问题,并要求他们以报告或演示的形式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如在探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时,一个小组需要共同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照明系统方案。在此过程中,成员们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就设计方案达成一致意见,需要每位参与者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具备批判性思维去评估各种建议的可行性

(六)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一方面,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持续跟踪记录。比如,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设置若干个检查点,观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反应和解决策略,以此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除考核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估。例如,可组织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作品,从选题、方案设计到最终实现,全程由学生主导,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其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此外,引入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也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在完成小组项目后,让每个成员评价其他成员的贡献度、沟通技巧等,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力、增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提高学习兴趣与动力。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如应试教育导向、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利用项目任务式学习提升实践操作技能、跨学科融合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组织实践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等一系列策略。在未来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晓彬.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1(24):83-84.

[2]成小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14(23):178-178.

[3]王飞.高中信息技术微项目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2):32-34.

[4]李玲玉.“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C].//第八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24:1-5.

[5]林秀娣.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案例设计与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24,20(4):66-68.

[6]李海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创新教学实践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112-114.

[7]吴远丽.面向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型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27):160-162.

[8]肖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策略探赜[J].新课程研究,2023(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