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2024-11-01江惠英

高考·上 2024年11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高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策略,通过分析当前评价体系的不足,结合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案例,提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够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技能的熟练度,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估。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对于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具体体现为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是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深入学习、应用和创新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高中数学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问题情境和评价体系,有效地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例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逻辑推理题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据分析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使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审视

(一)现状分析

过分依赖纸笔测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广阔天地中,纸笔测试犹如一座沉重的山,压在学生与教师的肩头。它以分数为尺,精准地量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却在无形中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创新能力的萌芽以及实践应用的潜力。这种评价方式虽有其必要性,但过度依赖则显得片面且局限。它像是一面单向镜,反射出知识的光辉,却遮蔽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彩图景。

忽视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本应是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却在现实中被边缘化。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努力与成长,是了解学生真实学习状态的重要窗口。然而,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这一维度,仅将目光聚焦于最终的学习结果。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无法全面捕捉学生在学习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也无法准确反映其学习能力的真实面貌。

评价主体单一: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不仅限制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也剥夺了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与机会。它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价值,无法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与合作精神。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更像是一台台被动接受信息的机器,而非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学习者。

评价标准单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或主要评价标准的做法,无疑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大弊端。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多元发展需求,将所有学生置于同一把尺度之下进行衡量[2]。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容易导致“应试教育”的泛滥,它让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而非为了兴趣、为了成长而学习。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二)问题剖析

应试教育导向:当前的教育环境深受应试教育导向的影响,这种导向不仅塑造了学校的教学目标,也深刻影响了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这种导向下,考试成绩被视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或主要标准。这种过度的关注导致教学资源向应试技巧训练倾斜,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也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评价理念滞后:传统的评价理念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并再现所学知识,便达到了教育的目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评价理念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数学学科本身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价值。因此,评价理念的滞后是导致当前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真实能力和素养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在内容、方法和主体等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处。内容上,过分侧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方法上,过于依赖纸笔测试,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主体上,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缺乏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等多元视角的参与。这种不完善性限制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无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也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学校,由于经费、师资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活动。这不仅限制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也加剧了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凸显。因此,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服务,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构建

(一)评价理念更新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时,首要任务是更新评价理念,从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思维活跃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探究活动、项目式学习等,通过观察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过程性评价。例如,在“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天气变化”的项目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如何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以及反思改进的过程,从而评估他们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在项目结束时,通过学生的预测报告和展示进行终结性评价,综合二者的结果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此外,评价理念的更新还要求教师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融入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数学,即是否具备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更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这要求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他们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在知识掌握方面,可以设计涵盖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测试题目,以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然而,这仅仅是评价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开放性问题、应用题等,来评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能力发展方面,可以设计包含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要素的评价指标。例如:在逻辑推理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推理步骤、论据的充分性等方面来评估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建模方面,则可以通过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等方面来评估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可以设计问卷调查、访谈等题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这些方面的评价虽然难以量化,但对于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评价方法创新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时,评价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与再现,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需要引入表现性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及电子档案袋等多元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观察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的表现,以评估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如“城市规划中的最优路径选择”。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图论、线性规划等数学知识,结合实地考察或数据收集,提出并优化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更要重视其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及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表现。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项目式学习评价则强调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时间管理、资料搜集与分析等多方面能力。例如,在“数学建模竞赛”项目中,学生需要组成小组,针对某个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评价时,教师不仅要看最终Gxf7ynIyiuHofzP/D9GMaQ==模型的准确性和创新性,还要关注学生在项目规划、分工合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电子档案袋作为一种动态的评价工具,能够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轨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作品、反思日记等资料整理成电子档案袋。通过定期回顾和展示,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例如,在“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主题学习中,学生可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将这一过程记录在电子档案袋中。教师通过查阅档案袋,可以评估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深度、资料搜集与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等。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评价过程中,单一的评价主体往往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因此,需要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等多方参与评价,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网络。学生自评与互评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如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解题思维等。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通过互相评价作业、项目作品等,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提升能力。教师评价作为传统评价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需要转变评价观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评价时,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质量、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并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家长和社区参与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评价视角。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与孩子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参与评价;社区则可以通过组织数学竞赛、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数学素养的平台。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数学文化节”活动,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展示数学作品、参加数学竞赛、进行数学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数学素养。家长和社区人士作为观众和评委,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够促进家、校、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五)技术融合应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评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高效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智能教学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数据,如参与度、答题速度、正确率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例如,在数学课堂上使用智能答题系统时,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用时,并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报告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解题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评价。大数据分析则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从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案[3]。例如,在“数学运算能力”的评价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历次运算练习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哪些类型的运算题目上容易出错、哪些运算技巧掌握不够熟练等问题,并据此制订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和评价策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在线学习社区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在线平台上,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参与讨论、分享见解。这种互动式学习模式促进了知识的深化与拓展,也为教师提供了即时反馈的渠道,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核心驱动力。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对核心素养及新型评价理念的理解与掌握,是首要任务。这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组织系列化的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工作坊、案例研讨等,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评价设计与实践,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提升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参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促进评价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此外,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也是提升教师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

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是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策略的重要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方向指引。同时,应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学校开展教学评价改革,包括购买必要的评价工具、软件和技术设备,以及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此外,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拓宽资源渠道,形成多方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例如,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提供客观、专业的评价报告,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推动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三)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学校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实践,是推动教学评价改革的关键。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学评价模式,如开展项目式学习评价、表现性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同时,加强校际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教学观摩、研讨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例如,可以建立区域性的教学评价改革联盟,定期举办教学评价W6ZhofM4vDA9spyDwbdztQ==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评价的新理念、新方法,形成共同推进教学评价改革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评价策略,提高评价效果。

(四)反馈调整与优化

建立评价机制的反馈机制是保障教学评价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注重收集和分析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和优化评价体系。这要求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并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审视和评估,确保其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4]。例如,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轨迹,通过定期回顾和分析档案袋内容,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教学中的潜在问题和规律,为教学评价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的实施,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学关系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当前评价体系的审视,提出了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评价策略的具体路径与措施。然而,任何评价体系的改革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反思与优化。期待通过持续的努力,能够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祝维养.大数据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53):91-92.

[2]惠宇,张磊明.从新高考评价方向谈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月刊,2022(1):20-24.

[3]刘举.关于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7):80-82.

[4]白小军,李淑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评价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25):58-59.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21〕39号)“‘三新’背景下以评价驱动为核心的‘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课题编号:2021ZJY171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