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策略研究
2024-11-01许鑫滢
摘 要: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新途径,其优势在于让学生做中思、做中学、做中创,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为例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一融二突三化”的方式,即找准五育融合点,突破学科壁垒,挖掘资源深入化、创设情境生活化、设计评价多元化,以多维度的活动载体产生整体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项目式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五育”之首,智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工作,体育是“五育”实施的途径,美育、劳育相辅相成。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人、以智启慧、以体健美、以美润心、以劳树德,建构思维课堂、生活课堂,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1]。创新资源素材,将实验情景化、项目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本文基于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以“探究垃圾处理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为例,指向“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创新课堂实验,以情境带入,引导学生开展有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把五育教育落实到课堂,进行有益尝试。
一、重构内涵: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是将五育视为一体,贯穿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注重多维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自我认识、必备技能、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等,从而实现五育融合。
(一)融入德育,指引项目式学习的方向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方向。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围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目标,结合案例分析、热点剖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二)融入智育,提升项目式学习的质量
智育是五育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通过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促进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融入体育,增强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体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增加体育元素,让学生拥有强健体魄,磨炼坚强意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身心压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融入美育,丰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美育是提高学生审美层次、提高鉴赏能力的重要条件。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书法、绘画等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接受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形成“善”的品德,养成高尚品质,使人格得以完善。
(五)融入劳育,拓展项目式学习的形式
劳育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拓展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育增智,锻炼体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能磨炼意志,提升学生抗挫能力,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劳育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愉悦身心。
二、优化方式: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流程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更注重情境真实、形式多样、内容多彩、评价多元、环节多层,注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首先确定一个围绕五育融合的学习目标;其次明确一个综合且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计一个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将驱动性问题,拆分为若干个可操作的子问题,学生开展项目活动,创新评价方式,从而达到落实五育教育的目标[2]。设计流程为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制订计划—活动探究—实施反馈—成果交流—评价提升等环节。明确项目是指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提出核心问题,通过学习来感知任务、引发思考;制订计划指小组集思广益细化活动实施过程;活动探究为小组根据计划实施项目的阶段,教师指导辅助,师生共同发现总结;实施反馈指小组合作,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修正;成果交流是总结反思、展示成果的过程;评价提升指作品点评、自评互评,同伴在互助中共同提高。
三、讲究策略: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经
项目式学习是打破学科壁垒,以大项目、大任务和驱动问题为引领的跨学科学习,多维度、多层次落实核心素养,促进五育融通,以一育带多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是育人方式转型的一种手段。下面以“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为例,说明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挖掘元素,促使五育教育的融合
五育融合理念下,从多角度挖掘教材资源,结合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挖掘五育融合元素,找准五育融合的结合点,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创新,聚焦五育融合,打造课前课中课后、课内课外高效融合的课堂。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更追求创新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以“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例,德育的融合点:了解垃圾分类提出背景、实施方案、实施概况,从垃圾处理液对有丝分裂影响的角度思考垃圾分类的意义,向社会传播环保意识;智育融合点:掌握观察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培养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探索,训练思维品质;运用大数据进行大众对垃圾分类认识情况的调查,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体育融合点:用行走的力量向社会宣传。美育融合点:小组以摄影、绘画、手抄报、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劳育融合点:用不同垃圾处理液进行种植,体现劳动教育价值。
(二)转化问题,提炼育人价值的主题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能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推动学生解决问题;核心问题的提出应注意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各知识点、各章节知识点的连贯性,建立整合各学科知识的融通性。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情境注重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情境中提升自我价值与能力,形成育人价值的链条。
以“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例。以垃圾分类新规的提出和垃圾分类热点话题在网络平台引发了全民热议为情境,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探究垃圾处理液对根尖有丝分裂有何影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由此情境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研究情境中去,学生围绕探究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设计小组海报、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三)细化环节,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1.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教师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探究,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自主建构,以无形的手带动学生亲身体验;课程设计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必须遵循可行性、可持续性;明确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项目问题、项目方案,进而完成项目研究、分享项目成果。
以“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例。将核心问题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如何选择最佳实验材料?如何了解垃圾分类?如何探究不同类型的垃圾处理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如何推广与应用?
根据子问题设计项目任务,各任务围绕五育,建立思维网络。任务1:阅读文章《一颗蚕豆种子的自白》,归纳出蚕豆的形态结构特征、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等特点。任务2:查找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提出背景、实施方案、实施情况。任务3:生物兴趣小组提前做预实验,拍摄微课推送给其他同学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结论等知识。任务4:观察蚕豆种子特征,培养蚕豆种子并让其萌发。任务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定垃圾类型,制作不同类型垃圾浸泡液处理萌发的蚕豆种子。任务6:制作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临时装片,完成实验报告。任务7:利用海报、宣传小册、视频、报告等形式进行小组展示并小组自评互评。任务8:举办“垃圾分类我先行”系列活动,通过科技艺术节,开展环保时装秀、调查报告展示、黑板报、手抄报、科学DV制作等,向全校学生推广成果。任务9:开展“行走的力量”“青春建功美丽中国”等公益宣传活动,向社会宣传,增强环保意识。
2.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过程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需要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环节体现,让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五育渗入设计思路。
(1)情境导入,以情育德,德育为先
以情育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体现德育实效是情境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通过实地考察、演讲、视频资料等形式,将学生带入真实情境中。
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上课时以视频形式展现垃圾分类新规的提出和垃圾分类热点话题,抛出核心问题:不同的垃圾对于植物的生长繁殖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课前主动查阅文献资料,通过生活垃圾的四大分类,确定选取有害垃圾对蚕豆细胞进行处理,选取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对蚕豆细胞进行处理,选取家庭厨余垃圾、废电池浸出液和洗洁精稀释液模拟有害垃圾处理液并完成处理萌发的蚕豆种子。
利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传播正能量,增强环保意识,延展育人内涵。
(2)项目实施,以劳促智,以体育德
教师提供观察有丝分裂常用的三种材料——洋葱、大蒜和蚕豆,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构建根尖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探究最佳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用具体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利用数码显微镜拍下各时期细胞分裂图,让项目小组为单位辨认时期。教师设疑:以什么指标来说明垃圾处理液对于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影响?引导学生运用生物、数学、信息技术等知识,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学生分析图像,从分裂期细胞、细胞总数、有丝分裂指数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绘制不同垃圾处理液在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DNA等数目变化曲线,以数学模式的形式呈现,锻炼学生面对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绘制曲线,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数形转化能力,打破学科壁垒,融通学习路径。
再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行走的力量”公益宣传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可以宣传教育;在学校劳动实践角开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垃圾处理液沤肥促进蔬菜生长的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凸显育人价值,激发学生道德内生力。
(3)归纳总结,以智育美,美美与共
教师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名垃圾分类宣传大使,正在接待来自外国的参观团,你如何向他们宣传效果更好?
学生精心设计海报,以精美的宣传海报、思维导图、宣传小册子等形式,以最佳的视觉效果展示垃圾分类取得的成果,美育价值在展示过程中得以体现。从外在的美,引导学生具有追求美、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外在美上升到提高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再到追求高尚的品质,提升道德认知力。
(四)关注点面,完善评价框架的修订
评价是一根指挥棒,体现着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导向作用,助力教师整合教材、改进教材、创设情境,助力学生围绕真实情境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设置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评价表,评价表分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目标、实施过程)、成果性评价(包括汇报展示)两大块内容,评价标准及分值设置侧重于五育的开展情况。
过程性评价分为自评、小组评价和小组互评。自评根据评价量规,对自我表现打分评价;小组评价为组内相互评价;小组互评为组间互相评价。持续性评价针对单元学习中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课后探究等进行评价。单元诊断性评价为单元检测,结合单元诊断评价量表达到量化学生单元学习情况的诊断与评价。
评价表整体体现五育融合的综合目标。学习目标聚焦于五育融合,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实施过程聚焦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参与度、贡献度情况,考查搜集、处理材料和信息的能力;方案设计体现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创新性等。德育注重品格方面评价,聚焦增强社会责任、项目对公众的影响力;智育注重知识方面评价,聚焦相关必备科学知识方法的掌握;体育注重体能方面评价,聚焦采访、走访、问卷、讲解等方面;美育注重审美方面评价,聚焦展示方式多样化,多媒体素材排版、展板展示、设计美观等方面;劳育注重劳动方面评价,聚焦使用工具推广宣传,在劳动实践中的运用[3]。
结束语
综上,育人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德育)、学会求知(智育)、学会生活(劳动教育)、学会健体(体育)、学会审美(美育)。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是基于五育融合,以育人目标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跨学科知识处理问题,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2]何秀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流程与实践:以“生物进化的历程”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4(6):37-40.
[3]林淑一.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23,23(20):52-56.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三新’背景下五育渗入的项目式学习研究——以北海市第七中学为例”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3C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