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深意(散文)
2024-10-29陈文燕
有树木的风景
树木是风景画里的基本元素,我画过的每一幅风景里都有它的身影。水粉《田园牧歌》在夏天的田野上,一棵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红屋顶平房旁边的树林郁郁葱葱;油画《秋日漫歌》以古色古香的建筑为背景,房前的树枝上还残留着一些黄绿相间的树叶,树下是一层色彩斑斓的落叶;油画《晨冬初雪》描绘的是北方最常见的雪景,木屋顶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松树静静地矗立在雪地上,一道深深的车辙印从前往后,消失在画面深处,它无声地告诉观者,有一辆车曾从这里经过。
树主要由根、干、枝、叶组成。想画好一棵树,先要从树干开始。没有叶子的树木,所有的树干和枝条都暴露无遗,结构清楚,姿态鲜明,形似人体内密如蛛网的脉络,呈现出一派萧索苍凉的景象。我用水彩画过冬日暖阳,阳光普照大地,积雪反射出玫瑰色,画面正中的一棵乔木,已经落尽了叶子,树干粗壮坚实,向两侧分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细的枝丫,在雪地上投下一个模糊的影子。也许是耐心不足,还缺少仔细的观察,我心里完全不知道冬天的树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画了一棵冬天的树,树干勉强过关,枝条的方向和形状就有些太过规则,缺少必要的变化,看上去总觉得不像是真正的树。我还画过一幅水彩雪景,画里有砖瓦房,有雪堆,自然少不了房前屋后的树木。被雪花覆盖的树木,先画树干,再画不断生发出来的树枝,可是我画的树,左看右看总有点不对劲,呆板有余而灵秀不足。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思考了半天,应该是不够熟练,新换了勾线笔,一遍遍地练习线条,从有气无力细软如面条到最后一气呵成柔中带刚,用掉了一沓练习纸。今天出门购物,我站在楼下的绿化带里,抬头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木。门前有一棵苹果树,春回大地时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花凋谢后便长出了翠绿的树叶,只有到了冬天,所有的叶子都落光了,才能看见细密的枝干,果然像名家画的那样,由粗到细,不断生发,直到细得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安下心来慢慢地描绘,没有叶子的树也一样很美。
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画了大量的风景画,代表作品有《森林里的猎人》《两人观月》等,他对大自然的风景进行了个人化创作,用颜色和造型表达出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东西。他的作品意境独特,意蕴隽永,是恢宏壮美的自然风景,更是画家内心深处最纯粹、最坦率的心灵风景。《森林里的猎人》这幅作品,背景是幽深的树林,树木遮天蔽日,高耸入云,树木由近至远用色富有变化,中景的树木重点塑造,树叶的轮廓也画得纤毫毕现。他的风景画里树木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一种雅致沉静的美。
当我一遍遍欣赏他的风景画时,顿悟出我画的乔木问题出在哪里了,是姿态。弗里德里希在刻画冬天里的树木时,只用曲折粗细的线条就表现出树木优雅的姿态,这一定得益于他长期的细心观察和作画时心静如水的情绪。画画耗费时间,哪怕只是三十二开纸,要画得细致完整,没有两三个小时是做不到的,如果是彩铅,那基本上需要四五个小时。如果心静不下来,很难把一幅画画好。
自从学画以来,我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当我从电脑屏幕前转过头,眺望窗外的风景,正对着办公室的那棵松树就映入我的眼帘。它大概有十几米高,形状像一把打开的大伞,树顶上的松针浓密,越往下越稀疏,每簇松针上都落了一小堆积雪,看到它总让我联想到一件金丝绒制成的长裙,裙摆上缀了一圈小小的绒球。我常常从烦琐的杂务之中抬起头来凝视着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也许有一天我会把它画下来,完成一幅有树木的风景画。
雪夜灯火
在大雪飘飞的夜晚,坐在暖气旁边的地毯上,最适合读书。随手拿过一本唐诗,翻到了刘长卿的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短短二十个字,描绘出一幅日暮孤旅的风雪夜宿图。
这幅画所表现的是冬天的傍晚,旅行者遥望着那一座座青黑色的高山,越发觉得脚步沉重,浑身疲惫,他大概已经走了一整天的山路,急切地想找到一个投宿的地方,好消除一天的劳累。山间遍布密密的丛林,随着夕阳西下,光线微茫,要走到跟前才能看清丛林后面有没有人家,心情在失望与希望之中起起伏伏,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间覆盖着茅草的农舍。在暮色中,窗口透出的橘黄色灯火让旅人感觉到一丝温暖,他加快脚步走上前去,叩响了院门。主人走出屋门,热情地把他迎了进去。茅屋里的灶台,火烧得正旺,红色的火焰翻腾着,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旅人只觉得全身轻松,他看着窗外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暗自庆幸在天黑前找到了住处,可以一夜安眠。夜未央,沉睡中的旅人突然被狗叫声惊醒,他起身一看,只见窗外风雪交加,又来了一位投宿者。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眼中所见的风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字面上是写风景,其实也在写心情,暮、远、寒、贫,四个字能体会到当时诗人的心理,在暮色苍茫的冬天里,独自走在黑黢黢的山路上,越走越觉得寒冷,内心怎一个孤寂了得。诗的后两句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他半夜听见了狗叫声,看见外面风急雪大,更是对比出他在屋内的温暖和惬意。诗人此前仕途遭遇挫折,心情抑郁不乐,投宿芙蓉山,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内心深感慰藉,诗人用最简洁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这首诗还适合用短视频来表现。黄昏,一位旅人在山路上跋涉,他停下来远眺远山模糊的轮廓,四处寻找可投宿的地方。可是除了层层密林,不见一户人家,他只有焦急地朝前走。远远地,他发现了一点光,越走越近,原来是一间茅草屋窗口透出的烛光,镜头由远拉近,这户人家有个小小的院落,他拍门询问,主人走出来将他迎了进去,他喝了热茶,吃了简单的晚饭。镜头一转,安卧在床的他突然被狗叫声惊醒,起身看见门外有人披风带雪正在叩门。
屋内的温暖是在与屋外的凛冽对比中被感知的。我曾画过一幅风景——在大雪初歇的黄昏,落满积雪的松树肃穆地站立着,雪下得很大,地面上的雪大约半尺深,有些已经融化,松林前有一间外墙被漆成橘红色的小木屋,屋顶落了一层白雪,窗户透出橘黄色的灯光,为画面增添了一缕暖意。木屋前有一截矮矮的篱笆,也许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这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木屋的主人会踱步至此,倚着栏杆眺望远方。尽管天气寒冷,房前屋后尚余几簇野草在月光下伸展着枝叶,只不过已经不再青翠。离木屋不远处是一条河,河面上漂浮着一团团积雪,水面还没有结冰,倒映着松林和木屋。整个画面静谧而温馨。
雪夜里的灯火如此难忘,我还画过一幅木屋的近景,描绘木屋的全貌,木屋分上下两层,窗口透出的灯光照亮了屋外的雪景,亮处的地面积雪和灌木丛显出淡淡的玫瑰红,没有照到的灌木丛也被涂抹上清冷的紫青色。木屋外墙是赭石与熟褐调和的颜色,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走进木屋,踏上三层台阶,只见门廊灯火通明,推门便可以进入温暖的室内。站在寒冷的室外看木屋,连群青色的屋顶都被灯火染上了一道金边。
我是如此喜爱这个题材,一连画了两遍。每当心情低落时,找出这幅画,看着木屋的灯火在雪夜中静静地发光,似乎从中汲取到无穷的精神力量。雪夜象征着人生遭遇的挫折和坎坷,看似孤立无援,可是,只要你坚持朝前走,总会有人伸出援手,就像跋涉在雪夜中看见的远处的那一处灯火,尽管只有那么一点,却能给人以极大的温暖和慰藉,帮助你重新振作,再次出发。
留住一朵花
院体育馆一侧约十米见方的空地上,种了四五十株月季。每到春季,各色花朵竞相开放。在令人心醉的绿波荡漾里,粉红、大红、嫩黄、月白点缀其间,争奇斗艳,十分好看。淡淡的花香引来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窃窃私语。它们的花期一直持续到初秋。
月季花形似玫瑰,但与玫瑰也有很大区别,月季花更大,叶片光滑,刺少,香气淡雅。我疑心花店里以玫瑰价格卖出的花朵有些可能是月季。赏花,我还没有上升到学术的高度,不管是哪个品种,盛开的鲜花总是令人心旷神怡。
月季再好看,也只有在路过时才能看几眼,如果工作繁忙,好几个星期都看不上几分钟,等到想起来,花朵已经凋零,我望着地上飘落的片片花瓣怅然若失。
有一阵,我甚至萌发了团购鲜花的想法,虽然花束没有根,至少可以放在眼前,仔仔细细地观赏一朵花的姿容,从含苞待放到盛开,像极了人的一生。我们都希望花常开,树常青,可是鲜切花不管怎样精心打理,花朵最多只能绽放一周多,就要不可避免地凋谢。怎样才能留住一朵花呢?
有人说,可以买一盆花来养。这个工作技术含量较高,卖花人为了让盆栽尽快出手,总是竭力淡化养花的难度:很容易,浇浇水,晒晒太阳就能养好。如果你真的按照他说的做,保证不出两周,盆栽就死掉了。你百思不得其解,前去质问卖花人,他肯定振振有词:“我就是这样养的啊,怎么活得好好的?”所以,要想靠种花来欣赏花,过程漫长不说,最后还不一定能看见花开。
有人说,可以拍摄花的千姿百态,放在手机里慢慢欣赏。这个想法就跟从书店买了十几本书回家的结果是一样的。人类终究是有惰性的,总是会寻找最简单的途径,如果不给自己施压,不会主动寻费力的途径,既然都拍好了,何必再看呢,留在手机里就好了,有时间一定会去看,实际上这些图片从此就躺在手机相册里成了木乃伊。
后来我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不断重复观花前的期待、观花时的惊喜、观花后的回味。
《红楼梦》里著名的十二首菊花诗,题目分别是:《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表现了赏花时的十二个阶段,“忆之不得,故访”“访之既得,便种”“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赏玩”“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既入辞章,不可不供笔墨”“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如是之,我选择了其中一种。
很惭愧,我没能为月季花写一篇文字,而是画下它的姿容。我没有用笔墨,而是用最接近它的水彩。当颜料和水相遇,立刻幻化出美妙的色彩,清透、鲜艳,完美地还原了花朵的神韵。在它最好的花期,描摹出它的轮廓,涂抹它的每一笔颜色,目光一次次地扫描,就像心灵一遍遍地触摸,每一片花瓣的弯折和舒展,都在笔下慢慢地变清晰。闭上眼睛,一朵栩栩如生的月季深深地印在心间,就像自己的掌纹了然于心,即使现实中它已经褪去了娇嫩的颜色,枯萎凋零,随着一阵微风四散飘落。
这样的过程一次次重复,铺开画纸,开始和它展开一场超现实的对话,问它的前世今生,问它还有何夙愿未了,喃喃自语,探究花的内心世界。
月季,拥有好几种颜色,花苞略深的红,花瓣的粉红,暗处的天蓝,亮光处的中黄,还有因为叶片掩映染上的淡绿。凝结在花瓣上的几颗露珠,映射着花瓣的淡紫红,加上投影和高光后,好像马上要从花瓣滚落下来一样。当画好花朵周围远远近近的叶片,铺上蓝绿色的背景,我见证了一朵粉红的月季花在纸面上徐徐盛开。
画花,是一场心理治愈的过程,治愈内心莫名的不安和焦虑,治愈花谢时的无限惆怅。画挂在客厅最容易被看见的那面墙上,不管何时都能够将目光停留在那里,继续回味着观花时的喜悦。
我留住了一朵花。
犬蔷薇
大学时我迷上了看小说,把图书馆里亦舒的小说都看了个遍。书中的女主角总是穿着白衬衣,卡其色长裤,妆造清爽自然,做事干脆利索,绝不拖泥带水。她爱吃新鲜多汁的鸭梨、水蜜桃等时令水果;品味高雅,旅行读物是厚厚的《红楼梦》,来来回回读十几遍;绘有怡人风景的油画挂在客厅的墙壁上,书桌上的瓶子里插着一束散发清香的白色铃兰花。在我的印象里,有香气的花一度都是白色的。
大自然赋予每一种植物以生存的技能,拥有鲜艳花朵的植物一般很少有香味,它只需要吸引视力敏锐的昆虫飞来采蜜传粉,那些闻起来香气扑鼻的植物多半没有艳丽的花瓣,花朵要么很细小,要么颜色洁白或者素淡。像伊犁霍城的薰衣草,单支看上去平平无奇,香味若有若无,绵延几十公里汇成蓝紫色的花海却蔚为壮观,扑面而来的还有浓郁的芬芳,嗅觉好的昆虫们寻味而来,同样完成了传粉的任务。不过有几种香草是例外,比如金黄的金盏花,玫红的犬蔷薇,它们的花形玲珑,色彩鲜艳,气息馥郁,颜色和香气达成了完美的统一。
刚开始学习绘画时,我画过一幅三十二开的彩铅。画面是一面铺满蔷薇花的墙壁,墙上开了一扇窗户,窗内帘幕低垂,一只小猫慵懒地坐在窗台上。蔷薇花的粉红与小猫的橘黄同为暖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那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蔷薇,数十朵花簇拥着,在绿色叶子的衬托下鲜艳夺目,还有它的花瓣,绽放时娇艳动人。
有一句现代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虽然只有八个字,却把刚强与阴柔,威猛和温婉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表现得形象生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彩色的画面,毛色斑斓的猛虎站在一株盛开的蔷薇花旁,这让我感到蔷薇的外柔内刚。
最近认识了蔷薇家族的一员——犬蔷薇,一种灌木植物,也叫狗牙蔷薇。根据资料记载,它抽芽时,芽的形状类似狗牙,因而得名,花朵为五瓣,状如桃花,却没有桃花易吹易落的娇嫩,反而极为狂野泼辣。看来诗人把它和猛虎排列在一个句子里,果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桃花易落,随波逐流,在《红楼梦》里属于丫鬟花袭人。她为了自己的前途,被动或主动地先后追随了四个主人。具有与桃花相似外形的蔷薇,不仅花色诱人,还散发出一种甜甜的清香,同时拥有美丽与个性于一身,就像《红楼梦》里那个聪慧独立的贾府小姐——三姑娘探春,代表她的花朵是带刺的玫瑰。
玫瑰和犬蔷薇都属于蔷薇科。犬蔷薇的花期很长,从早春一直开到秋末,花朵凋谢后结果,果实形如橄榄,朱红色,富含维生素C,是制作果酱、糖浆、茶和甜酒的主要原料。资料上说犬蔷薇的果实吃起来甜酸可口,绵软如糯,唯一不足的是里面有很多籽,制作食物之前先要去除。
最近看了一篇知名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叶锦添的访谈,他拍摄过的电影明星有梅艳芳、王祖贤、张曼玉、周迅、张国荣、周润发等。对他来说,真正的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美不在于形而在于神。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可以带给你喜悦感、亲近感,但又无可挑剔、独一无二。过去的明星很少整容,他们呈现出来的都是天然的样子,所以才美得持久。美人如花,如果说气味是花的灵魂,那么气质则是美人的内在。
要想加深对一种花的认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画下来。犬蔷薇的花朵我选了最好看的三种红色,桃红做底,玫红加深,紫红色画暗面,花心用明亮的柠檬黄打底,黄绿色强调,橘黄、红棕和赭石画不同光线下的花蕊。犬蔷薇的树叶呈卵形,具有锯齿状的边缘,先画一层黄绿色,再用深绿和橄榄绿区分明暗。犬蔷薇的果实是椭圆形的,用朱红、大红和紫红三种颜色画出它晶莹剔透的质感,从上下两端向中间逐渐变淡,表现它两头尖中间鼓的形状,留出高光,一枝有花有叶的犬蔷薇就画好了。
沉醉在色彩的世界
早上刷牙的时候,我总是看着窗外的树林沉思,仔细研究榆树亮面和暗面的色彩,琢磨着如果有一天我要把它画下来,应该如何调色,亮部可以用黄绿加草绿加拿坡里黄,而暗部可以尝试墨绿加橄榄绿加天蓝。
每当黄昏时分,日暮四合,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彩霞满天,直到天边那一缕缕金线慢慢消失,观察着云朵颜色的细微变化,耳边回响起老师的声音:“白色加天蓝,再加一点点玫瑰红,不调匀。”
这个习惯是我学水粉画之后养成的。
以前没画过水粉,对它一无所知,也不太感兴趣,觉得又是颜料,又是画笔,还需要准备水桶、胶带,太麻烦了。所以当我第一次开始学习色彩入门课时,简直像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
小时候我学过三年国画,基础课只有第一年的素描和速写,后两年学的主要是线描、工笔和写意。国画所用的基本颜色比较少,只有五种,使用的是毛笔;而水粉基本颜色有三十一种,其中有些颜色名字很有意思,拿坡里黄是淡黄加白,马尔代夫是淡绿加白,而拥有最美名字的颜色——爱琴海,是由天蓝、桃红加白调和而成的。所用的画笔也不同,是猪鬃扇形笔和狼毫圆头笔。上课之前,我把所有颜色按照老师给的顺序装到颜料盒里,做了一张色卡,熟悉各种颜色的名字,尽管如此,还是有准备不周的地方。老师要求准备四开的水粉纸,我只买了八开的,为了保证画面效果,贴胶带必须窄一点,慌张中没有找到窄条的,我只能把宽胶带从中间剪开,因为着急,剪得歪歪扭扭,像狗啃的一样;这还不算,我连扇形笔也不会用,颜料涂得厚薄不均,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第一节课如此狼狈,我对水粉课充满了恐惧。
为了消除大家的焦躁情绪,老师说现在画不好是很正常的,不要太苛求自己,画画是种享受,不要太紧张了。其实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比如调色、用笔、洗笔,每一步都大有学问。这里面的东西光听老师说是没有用的,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慢慢地,我的心情开始放轻松了,调色也懂了一点门道,不像刚开始那样,画一幅八开的画,要么每笔调的色不够,要重新调好几次;要么调色太多,整个调色盘都占满了。
老师常说一句话,画画是门手艺,学成需要努力。熟能生巧,练习多了,对色彩的认识自然会深入。等到第九第十节课,我慢慢了解了色彩的冷暖、纯灰,绘画工具的使用也得心应手了,感受到了水粉画的乐趣。色彩绚烂的星空,鲜润诱人的水果,气势磅礴的浪花,无限美好的落日,还有夏天的树影,秋天的白桦林,看着这些静物和风景在自己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越来越美的画面,内心突然变得无比宁静安详。原来色彩是如此美妙,用这些颜料可以调出千变万化的颜色,达到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课程安排得很科学,每一节课都比之前稍有难度,如果不认真练习,肯定会出错。在画柯基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步骤起形,铺色,还是发现狗狗的眼睛位置不对,修改之后画面变脏了。无奈之下,我只能重新画了一张,结果第二遍柯基的造型回正,最后的效果非常好,看着它咧开大嘴的笑模样,心情就突然变好了。后来我画人物“北方姑娘”时,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姑娘的嘴唇位置太靠右,几经修改之后,变得面目全非,只能再画一张,可是第二张又出现了脸长的问题。我明明跟着老师一步步画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等有空了,还需要再画一张。
我发现,真正的好老师并不是她的教学技巧有多高超,而是她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程度,这种发自内心的挚爱能从教授每节课的时候散发出来,感染到所有的学生,只要你具有足够的感受力,就会接收到这种热力,然后一点点地被改变。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十节入门课到十八节专项课,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从一个对水粉毫无兴趣的小白,变成了一个水粉画爱好者,对色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了用画笔在画纸上的涂抹,痴迷于练习各种各样的调色,业余时间还去图书馆借了三本书来研究。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优秀老师带来的惊人效应。热爱会发生奇迹,我坚信。
画水粉画时,需要使用勾线笔来画树枝等细节。这不就是国画里的白描么?我特别自信地拿起笔,等到开始画的时候才发现,由于好长时间没有练习,颤颤巍巍的,线条画得粗细不均。为了练习线条,我画了十个线描人物,有二次元风格的动漫,也有写实风格的少女。要一口气画出流畅的长线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回忆起小时候画白描和仕女图的情景,那时为了把线画好,用毛笔在报纸上反复练习,常常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却一点没觉得单调枯燥,我想大概是因为看到了画技一天天地进步。现在我又需要从头开始了。
水粉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练习还要继续。每当我打开颜料盒,在画架上贴好画纸,拿起画笔的时候,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心随着画笔跳动,绘画为敏感多思的心灵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沉醉在色彩的世界里,我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从彩铅到彩铅
我刚开始学画的时候是从小幅彩铅入手的。那时还不知道要买彩铅专用纸张,我用三十二开的素描纸、水性彩铅笔绘画。我画过刚摘下来挂着露珠的西红柿、切成两半令人垂涎欲滴的蛋黄派、点缀鲜红草莓和浅黄奶油的松软蛋糕,总而言之,都是看了就让人食欲大开的美味。我一边描绘一边直流口水。为了保持画面的整洁干净,我忍痛舍弃了各色美食,转向其他风景,例如蓝绿色瓷瓶里插着的马蹄莲、椭圆形玻璃鱼缸里的锦鲤和水草、鲜绿叶片上趴着的橙底黑点瓢虫、垂落蔷薇花簇窗台上的小橘猫。
小幅彩铅画一般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就能画完,从铅笔起形,四五遍上色和晕染,过程中我内心总是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幸福感。因为预料到将会完成一个美丽的画面,仿佛一个正在奔赴远方的旅行者,为了梦中的仙境,经历了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的辗转颠簸之后,仍然神采奕奕、心怀期待。我像一个发高烧的重度痴迷者,抓住一切时间画画,虽然一平方厘米的色块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画完,我还是斗志昂扬地继续着。
我画完了一本素描纸,大概有二十多幅,那时候只是想完成,并不太关注画材和作品的最后呈现效果。其实也不能称之为作品,只能算是练习。画得多了,我才知道彩铅要用细纹水彩纸画面才好看,还尝试了十六开的画幅,画画的时间从四五个小时渐渐增加到十四五个小时。水性彩铅适合刻画细节,但笔芯很硬,不能太使劲,而且上色很慢,这就意味着画出来的色块略显轻薄,有点像水彩画,没有油画的厚重感。
随着气温升高,进入了画油画最好的季节。当我拿起扇形笔在画框上潇洒地刷了一笔颜料,马上出现了一平方厘米的色块,此刻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用彩铅一笔笔描绘的那几个月,油画笔刷过去一秒钟的效果可以抵彩铅两个小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画彩铅了。”
油画画起来很畅快淋漓,不过要画完一幅至少也要十一二个小时,如果要追求超清晰的效果,罩染的次数在五六遍以上,尤其是用小笔画细节,对耐性的磨炼和用彩铅比不相上下。在完成三幅油画之后,我又尝试画了一幅水彩人物画。那种大片的纯色背景用毛笔画起来确实很爽,可是模特身上衣服的花纹简直要把我逼疯,只能用勾线笔一点点描,真是一口大气都不敢出,否则手轻微一抖,前功尽弃,一幅画全毁了。这幅画完成之后,因为有红绿相间的背景衬托,艺术表现出乎意料的好,模特白色短发并不显得萧瑟,反而有种清新飘逸的感觉。
当窗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时候,我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又忍不住拿出了彩铅。这次我要挑战一幅八开的画。对于彩铅来说,这已经算较大尺幅的了。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还买了彩铅专用纸和油性彩铅。这幅画之前画过一次,因为纸挑得不合适,纸面凹凸不平,画面上的白色噪点清除得不彻底,所以最后的成画效果并不如人意,一直想再画一遍,冬天适合宅在家里,这个念头又顽强地冒了出来。没想到,整整画了一个月。
起形和铺大色阶段还需要聚精会神地盯着纸面,等到一遍遍上色的时候,就可以一心两用了。我习惯了打开电脑播放音乐,一边听歌,一边画画。有时候也会听电台的访谈节目。时间飞逝而去,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就溜走了,那种沉浸在旋律和色彩中的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彩铅需要反复叠色,一遍又一遍,看在不用洗笔的份上,我还是坚持每天晚上画上一两个小时,看着森林在我的笔下从模糊变得清晰,空间感逐渐明朗,我心中的喜悦一层层翻涌着。
终于有一天,我画完了最后一笔。其实如果我想画,还可以一直画下去,但我觉得已经足够了,完美只能无限接近而永远无法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