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2024-10-27蔡丽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小学数学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呈现是碎片化的,而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较强,因此利用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大单元教学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掌握某一数学知识,建立对知识的全面认知,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全局观念大有助益.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大单元视域下数学教学从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作业、评价等几个方面优化的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视域;小学数学;优化
近年来,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实践.大单元教学强调在教学中重构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知识点,从整体上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小学数学本身知识点较多且零散,运用大单元教学能够更好地梳理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改进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此大单元视域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是指将教材内容重新调整,将内容相关或性质相同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大单元,然后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设计作业及评价等,由此使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构建整体化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学生能力水平由易到难进行的,OBEMgmh6hz//1CxHHDlLmg==同类知识点通常较为分散,开展大单元教学对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大有助益.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大单元设计的根本依据是内容相关的单元和知识点,因此大单元内的知识内容都具有关联性,相关联的内容将新旧知识点沟通联系起来,用更加优化的顺序和结构呈现给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系统,因此大单元内容具有整体性.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及核心素养方面也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由于大单元的内容彼此关联,学习这些知识需要的能力素养也相近,例如将多边形面积作为一个大单元进行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空间能力、图形分析能力;将小数加减乘除作为一个大单元进行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计算能力、转化思想等,因此开展大单元教学可以集中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素养.
其次,教学具有结构性和阶段生长性.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更多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难度,因此很多知识的编排较为分散,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把握不同时期学习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大单元教学将相关联的知识集中学习,这样就把教材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可以引导学生用层次递进的结构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主线.此外,大单元教学并不意味着将小学阶段所有的相关的知识集中学习,为了适应学生能力水平,大单元教学是阶段生长性的,一段时间内只将适合学生当前年龄及能力的知识整合成大单元教学,然后随着学生成长发展开展下一阶段的大单元教学,分阶段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分析
首先,改变碎片化的教学模式.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往往会将一个大的知识点分散到教材的不同章节,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是碎片化的,很多学生无法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无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能够将同类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某一知识点的内容,由浅至深全面掌握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思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整体性、系统性的,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大有助益.
其次,助力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是逐个知识点学习,学习下一个知识点时可能会将之前的知识遗忘,他们缺乏前后联系知识点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能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和图谱,不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大单元教学能够很好地辅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教师将相关知识点经过整合形成大单元,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知识点,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新旧知识结合来解决问题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清晰的把握,从而可以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思维导图和知识框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分析重组数学教材,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长期以来,教材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通常根据教材顺序开展教学,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通常是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基准,这与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要求不相符合,因此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大单元视域下,数学教学的开展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材顺序进行,而要以大单元理念为指导,科学分析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选择内容相似、存在关联的内容组成大单元,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资源,以此将关联知识更加紧密地组合起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在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所整合内容不能跨度过大,例如有的教师会将不同年级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整合大单元内容要循序渐进,主要整合同一册或同一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教材中有几部分内容都是关于除法的,如“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等,这些内容分散于教材的不同部分,如果按照教材顺序开展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不连贯,容易遗忘旧知识等,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三个部分整合成一个大单元,集中讲解除法相关的知识,如按口诀进行除法计算、除法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用除法解决问题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集中学习掌握除法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除法体系.再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六年级上册的“比”“百分数”等内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大单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比和百分数的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计算、应用等,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科学开展学情分析,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来说是新的工作挑战,有的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而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很好地为大单元教学提供理念和方向指引,因此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保证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科学开展学情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等,评估学生能否适应大单元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建立科学了解,通过以往的课堂表现、测试成绩、作业质量等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此确定学生的数学水平,从而建立全面客观的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数学教学的课程要求、教学大纲等进行研究分析,为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部分内容时,由于四则运算与加减乘除运算都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则运算”等内容整合成大单元开展教学,分析学生能力水平可知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单一的、不同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其一,回顾掌握大数相乘、相除的计算方法;其二,分别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其三,掌握带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其次,能够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能够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整合教学内容,综合学习知识技能,由此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三)创新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大单元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教师口头讲解为主,教师较少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手段的创新也不足,因此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需要集中学习某一部分知识,学习过程拉长、学习内容更加综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学生感觉更为枯燥,反而影响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因此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丰富大单元教学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划分大单元之后,要深入分析大单元的内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然后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引进丰富的教学手段、技术和模式,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大单元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将“观察物体”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和教学软件动态展示各种立体图形,通过动态图像给学生直观地呈现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由此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感,然后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结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此外在推导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例如直观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使学生明确计算方法,还可以用动画展示由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学生学习难度大大降低,有效提升大单元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巩固教学内容,设计大单元课后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容忽视,高质量的课后作业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消除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和薄弱点,改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因此科学设计数学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大单元视域下开展数学教学时,学生会集中学习某一知识点相关的所有内容,接触到的知识更加综合,有的学生一时之间无法吸收所有知识,因此要重视设计高质量的大单元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学生学习水平及需求,重视创新作业形式,除习题练习外,还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生活实践、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提升大单元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将“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整合为大单元开展教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重视将两部分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巩固提升,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类作业,放学后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选择几种蔬菜记录购买的数量和价格,计算总的花费,再选择几种蔬菜记录单价和总价,计算购买的重量,通过生活实践来练习知识的应用,这种作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再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内容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进行大单元教学,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从而建立对平面图形的整体认知,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画思维导图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不同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面积计算等知识进行梳理汇总,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五)科学反馈教学效果,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核心手段,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区别,由于学习内容发生调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按照以往经验进行评判,因此教师要科学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及时追踪学生学习状况,并据此实时调整大单元教学策略.首先,开展课前测试评价.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之前要进行课前测试评价,确定大单元内容后,可以测试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开展预习测验,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例如在开展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习题检测学生对分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确定分数乘法除法的教学进度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其次,课堂进行实时评价.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堂活动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多以鼓励和肯定为主,激发学生对大单元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再次,通过课后作业进行评价.课后作业质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大单元学习的状况,对于大单元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和总结,针对作业中体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采取教学对策,进行针对性讲解或调整大单元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数学水平.
总之,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优化创新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要重视在大单元视域下研究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确定大单元教学的内容目标,创新大单元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大单元课后作业和评价体系,由此提升大单元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梁赛香.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对策[J].天津教育,2024(2):10-12.
[2]苏丽秋.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4):38-40.
[3]时晓月.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质量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164-166.
[4]李明月.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2(12):43-44.
[5]钱爽.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重构路径的研究[J].教育界,2022(5):35-37.
[6]沈虹.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