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27庄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7期

【摘要】在新一轮教育教学优化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借助主题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重要课题.主题式教学是一种围绕结构化主体整合数学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应秉持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并在提炼单元教学主题、搭建真实主题情境的同时促进主体交流合作、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新课标》还在“课程内容”的“综合与实践”板块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应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带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融入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也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生活情境、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者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主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而聚焦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素养的深刻提升,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规定,可以将主题式教学阐释为: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主题,通过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串联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强调通过设计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教学主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融通串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散思维、自主探索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教学有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主题式教学围绕具有针对性和实践价值的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自身的数感、量感、应用意识、空间观念等.比如,主题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购物、测量等实践活动中准确感知数字的大小、顺序和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等;主题式教学鼓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自主展开地图绘制、模型搭建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直观想象,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在主题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现实世界的现象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已有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这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主题式教学所关注的能力指标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在主题式教学的赋能下,小学数学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数学知识孤立、静止、缺乏逻辑关联的困境,为学生提供了耦合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平台.主题式教学实施一般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作为重要的活动开展方式,在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推动下,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也获得了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对于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以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实施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以生为本”是现代素质教育工作所秉持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活每一名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要因材施教.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等前提下进行主题选择,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扬长避短.主题式教学应当发现每一名学生的能力权重,比如,有些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较强,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有些同学精通逻辑推理,但难以将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针对学生的优缺点,主题式教学应当以优势核心素养带动弱势核心素养的发展,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的长处,并在激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短板展开侧面引导,带动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

(二)整体性原则

《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涵盖了数感、量感、几何直观、推理意识等多个维度.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也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迁移应用能力.因此在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在串联小学数学内部知识要点的同时把握数学核心素养与学生其他能力素养之间的平衡点,彰显数学同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师在设计具体的主题情境、任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维水平、生活经验、学习进度等展开全面考量,确保主题活动能够全面测试、正确反映学生的知识建构情况,为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生活问题打牢基础.

(三)实践性原则

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真实的实践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秉持实践性原则,为学生创设提升核心素养的平台.一方面,情境创设要将数学理论融入生活实践.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之处.比如,在进行“序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动物赛跑”的情境,将猫、狗、乌龟、兔子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作为“参赛选手”.在该情境的创设中,如果引入猎豹、企鹅等与我国小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动物,那么学生将不容易形成对“速度”的直观认识.另一方面,情境创设要注重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抽象理论.在主题式教学中,实践只是方便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的过渡情境,在学生对相关概念有了直观体悟后,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回归对理论的探索,使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实践过程,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针对性原则

《新课标》将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四大内容板块.就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前三大板块在课本中具有明显的模块化区隔,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单元映射到以上三大板块中,但课本单元内容与综合与实践板块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板块的主题式教学应当把握数学课程的编排规律,精心选择教学主题.具体而言,主题式教学应当提升教学针对性,突显教学主体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系,既要避免主题的设置过于宽泛而失去知识聚焦作用,也要防止主题过于孤立而失去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三、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提炼单元教学主题,明确课堂活动设计方向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的第一步便是确立教学主题,明确课堂活动的大方向.对此,教师应当基于整体视角提炼单元主题,从而将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晰地阐释出来,设计高质量主题式教学活动.一方面,主题式教学应当以新课标相关规定为指南,围绕“三会”目标体系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等设计教学主题.另一方面,主题式教学应结合生活实践,将直观的生活经验凝练为数学概念.比如,从学生的位次关系联想到数学教学中的“坐标”,又如,从操场的大小、形状推演出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并基于此类概念创设教学主题.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量感、数据意识、模型意识等.主题式教学应当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主体,并全面分析该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耦合接洽点,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具体而言,本节课的主题可以设计为:带领学生经历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从实践出发,探索并总结条形统计图的功能特征,感受数学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这一主题不仅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而且反映了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建构数据分析能力.在确立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单一主题继续细分为若干个具有关联性的子议题.比如,可以围绕上述主题设计统计电视节目类型、统计少先队员身高记录单、记录一周内的家庭支出情况等子议题,提升主题式教学的针对性与精确性.

(二)搭建真实主题情境,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受限于理论的抽象性、严谨性,传统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在主题式教学视域下,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为学生搭建真实的主题情境,深化理论和实践的连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单元教学为例,由于课本展示了运动、奔跑、测量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合的要素,因此本单元本就具有较强的情境感,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题情境构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本单元指向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应用意识等的培养,教师应当围绕这些目标,将主题设计为:理解“起跑线不同”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并借助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起跑线的确立问题.而后,围绕该主题设计教学情境.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操场开展“微型运动会”,挑选几名奔跑能力差不多的学生进行400米跑步比赛,并将起跑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之上.在赛跑的过程中,落后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好胜心而发现比赛的不公平之处.这一情境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品质,为了展现自己的体育能力,学生会积极探索更公平的起跑线设计方式.随后,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圆的周长、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器的使用等学过的知识解决“起跑线如何确定”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胜负欲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发现数学与生活、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自主设计游戏规则、促进比赛公平的快乐.

(三)促进主体交流合作,推动教学要素深度联动

《新课标》着重强调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在主题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小组合作具有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提升使用交流能力的作用.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应当围绕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确保小组之间的整体探究能力相仿,避免某一组过强或过弱而产生课堂教学进度时空问题.在主题式教学的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主导者作用,整体把控教学的节奏,确保学生的合作探索不会脱离教学主线.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中的“梯形面积计算”一节为例,该课的教学主题可以设置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逻辑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小组合作任务设计为“将梯形通过裁剪、拼接等方式转变为其他图形”.在实践中,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把它还原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对这三种方案,教师均应当给予肯定.但有些小组也会出现思路或方向的错误,将梯形裁剪成更为复杂的图形.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借助侧面引导、关键词提示等方法将该小组的思路引入正轨,确保探究活动始终贴合教学主题.

(四)转变教学评价观念,满足多元价值需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往往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数学教学要求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素养展开全面评价.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这些能力难以通过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全面体现,需要教育主体转变评价观念,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此外,主题式教学是一种要素多元的教学模式,需要关注的评价指标较多,而非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应当转变评价观念,满足多元价值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一,拓宽评价主体.要将主题式教学评价的主动权部分性地让给学生,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多主体评价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化赋分规则,提升学生评价的准确性.第二,重视过程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主题学习成果,还要考查他们在完成主题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品质与态度.第三,优化评价指标.要将学生能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对主题情境的感悟以及问题解决效率等能力指标纳入评价的范围内,提升评价的全面性,从而发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短板,为学生在后续学习活动中的查缺补漏提供依据.

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打破传统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框架,转而以主题为主线,将相关的数学知识技能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在实践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展望未来,主题式教学这一模式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持续焕发活力,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星云.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4):112-119,126.

[3]马云鹏.基于结构化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研究,2023,44(2):68-78.

[4]任占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课堂数学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2):55-61.

[5]宋乃庆,张莎莎,陈婷,等.基于“问题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师主题式专业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