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美视角下彰显小学数学魅力的策略
2024-10-27任慧明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乃至于学习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及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教师也面临着更高的教学标准.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以数学基础知识,更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之美,让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魅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和谐之美;数学魅力
数学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应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起来,以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在课堂上体现出数学应有的和谐之美,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该和谐之美.事实证明,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容易实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更容易实现,这奠定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从已有的实践来看,不少教师在相应的努力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认识误区与操作弊端,这无法真正展现和谐数学课堂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从理论层面来看,真正的数学和谐课堂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和谐体验,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情感需要而去努力的.应当说,在传统的智力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然的着力点,也是在实践中应当努力达成的重要目标,这要求教师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显著的主动性,那这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和谐课堂,而也只有基于数学和谐之美的课堂建构,才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美好的学习体验.在这样的目标追求之下,看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实,并审视其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就可以在认识到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寻找到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和谐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的约束
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经常会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而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显然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其结果就是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氛围沉闷、死板,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一板一眼的陈述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学习比较敷衍、不重视,使得学生的学习观念出现严重的偏差.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追求课堂和谐之美,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当中过于敷衍,没有将情境教学和生活实际进行高度融合,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遇到很多消极因素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设计常常过于浅显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追求和谐之美,彰显小学数学魅力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情景教学法.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比较肤浅,没能充分地发挥该教学法的优势,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常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具体如,在课堂引入的时候只有情景而没有问题,所以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当中;又或者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小,无法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无法刺激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没有实际意义的帮助;再比如教师提出的情境问题难度过大,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在创设生活情景时,如果没有很好地利用生活当中的例子,没有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进行有机结合,那么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三)忽视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教学内容,能够构建更为高效、和谐的课堂,在给学生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能力;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优势,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培养,这使得教学始终停留于口头讲授和习题训练,使得教师停留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等.这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是不利的.没有了学习品质的支撑,小学数学教学就不能真正得到优化.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真正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变得和谐起来,要真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体验,那么教师就必须努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精心的教学设计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在能力生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和谐,在和谐的数学学习体验中获得能力的生长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之美视角下彰显小学数学魅力存在的问题
数学学科是有魅力的,数学学科的魅力体现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教师来说,无论是在教学理念建立的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设计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需要让自身有显著的追求和谐之美的意识,这样才能驱动自己去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去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凸显出来;同时,教师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能够支撑起数学学习.如果能够努力做到这些,那数学的和谐之美与数学学科魅力的彰显,就能够形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具体通过如下几点来阐述.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数学教学才能够更具科学性,且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数学学习热情才能被激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并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教学效益的角度来看,这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和学习品质,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来优化教学模式,并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和谐、有序的课堂.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名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尊重课堂上的每一种声音,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心倾听、耐心解答,要挖掘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要明确学生主要的学习难点和痛点,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要及时给予学生以适度的表扬,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当中.这也就意味着教学中要避免用激烈的语言和不当的行为对学生进行呵斥和责怪,要将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从而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知识模块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此外,还要能让学生正确说出钟表指针所指示的时间,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与生活密切的教学情景,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展示一段时钟走时的声音,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滴嗒滴嗒’的是什么声音?”学生自然会回答:“这是钟表的声音”于是就可以此引出章节学习内容;在之后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昨天老师请你们回家仔细观察钟面,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谁愿意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于是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用心倾听每一名学生的声音.
待学生有所收益之后,教学可以进一步深入,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里有一个钟表,上面有12个大格,还有1至12这些数字,这跟你们家的钟表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一大格之间有什么变化?一小格又有什么变化?……”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活动,此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通过这样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的营造,学生可以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去总结出相应的结论.
通过上面的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在数学中要体现出数学学科的魅力,要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更加和谐,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能够真正立足学生的学习与体验需要去设计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对儿童的教育教学方式备受关注的当下,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而基于学生更好学习体验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体验,这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实践表明,智与趣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并主动参与,让儿童感觉学习的快乐.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他们才会收获数学学习的“智”与“趣”,才会认同数学学科的价值,才能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二)创建生活化教学课堂,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小学数学教学要彰显数学魅力,并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不断尝试使用包括生活化教学在内的多种方式.从实际情形来看,生活化教学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还需要不断调整这些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中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存在.事实证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挖掘数学知识,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对于教师而言,要做的是努力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形式,因为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场景进行有机地融合,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数学知识,更能够让学生觉得数学比较亲切,从而减轻对数学学习的排斥和抗拒心理,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后续数学学习的进程中.
比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这一模块知识内容时,在开始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入:“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小黎同学在调查他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时,是通过画“正”字的方式来进行记录的,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更直观地表示统计结果呢?”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此时如果提供相关的数据,学生还能够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且能够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这otTbz/9CHteUK9Xr+/mmme5DnvaHFJbL1uYBvVRfmjo=就意味着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并积累统计图的活动经验.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统计活动当中,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感受这一知识模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从而在和谐的学习情境中更好地提升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三)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再创造”过程,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高效消化与吸收,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更加深刻.基于和谐课堂的打造,教师要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这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与魅力,进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比如,在教学“千克和克”这一模块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如光盘、课件、食物等.然后在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去感受并认知“质量”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称重活动,并形成操作体验,然后交流称重的结果,这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并学会换算,且能够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质量单位”,去联系生活实例进行灵活的估测物体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打造快乐课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建生活化教学课堂来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再创造过程等.这样可以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充分彰显小学数学的魅力,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在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雪珍.打造“情智交融 和谐共生”的小学数学新课堂[J].天津教育,2022(1):71-74.
[2]王颖.智趣教学打造和谐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175-176.
[3]赵娜.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魅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5):102-103.
[4]庞秀辉.和谐情境 彰显魅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艺术[J].学苑教育,2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