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应用探索
2024-10-27王小茹
【摘要】游戏教学法是目前学科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知识教学中,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又有助于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文章围绕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特点及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探究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应用
引 言
小学数学相较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等特点,因而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容易产生“数学难”的认知,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笔者现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以期借助游戏教学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动力.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特点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具有多个特点,可以助力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游戏实施教学活动.首先,趣味性和探索性特点.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内容上,使学生在玩乐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认知.其次,多样性和灵活性特点.游戏教学法有多种游戏元素可供选择,并且教师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学情创设游戏,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后,生活化和情境化特点.游戏化教学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游戏素材,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呈现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理解数学,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进而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游戏教学法还具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目标明确等特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此教学法.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很高,具体可以归集为以下几点:
首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建设.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也是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年龄小,思维逻辑还未形成,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在依据教学内容实施游戏教学法时,可以将学生置身于游戏情境中,进行思维发散思考,让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局限在教材课本内容上,而是尝试主动联系现实生活做问题分析,做知识探究,最终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形成发散思维.
其次,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且游戏活动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成就感,使学生在游戏中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会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寻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元素,并将其融入游戏中,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促使学生在探究中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识数教学中应用故事类游戏
识数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起点,与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一样,识数教学是学生正式步入数学殿堂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认识数学学科的关键环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能让学生对“数”形成直观印象,进而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理解掌握数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因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游戏的接受度较高,对故事类内容更有向往性,所以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故事相结合,以讲故事游戏将识数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知识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与抽象能力.因此,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可以设计故事类游戏,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故事,感知故事中的数字,掌握1~5各数的意义,并储备感知其次序的意义.游戏名称是“森林探险记”,游戏目标是通过解决与数字1~5相关的小谜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并且体验到探险的乐趣.游戏步骤:第一步,讲故事:森林中有一座古老的城堡,这座城堡中有5个房间,每个房间中都有一个数字相关的谜题,只要找到谜题的答案就能获得进入下一个房间的钥匙,最终打开最后一个房间,获得奖励.第二步,实施游戏: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推进游戏,带领学生进入第一个房间,解答第一个房间中的谜题:有三个算式,找出计算正确的算式就可以获得第二个房间的钥匙,算式为①1+2=4,②5-3=2,③4-1=2,学生回答②正确,教师表示回答正确,获得第二个房间的钥匙.第二个房间中有一只大老虎,只有投放正确的食物才能令老虎高兴,进而离开房间,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老虎的食物A、3只兔子;B、2个苹果;C、1捆青草.学生回答A选项正确,老虎是肉食动物.教师继续以讲故事的方式推进游戏,直至整个游戏结束,学生成功拿到最后一个房间的钥匙并解开谜题,获得奖励.在此游戏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在故事中,同时在解谜题过程中理解数字可以用来计算,数字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通过故事类的游戏教学,将抽象、枯燥的识数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和应用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故事类游戏,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二)算术教学中应用竞赛类游戏
算术教学是在识数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算术能力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决定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质量.传统的算术教学多是以大量的计算练习或者背诵一些算术口诀表来提高算术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看法,使其产生厌烦情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可以以唤醒学生学习兴趣,鼓舞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目标,组织实施竞赛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理解算术,掌握算理,提高算术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三个小节的知识内容整合,提取出关键内容,设计练习题.与此同时,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也要着重设计一些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并将这些习题以模块的形式体现,将20-10=,50-10=,60-20=,30+20=,50+40=,36-20=,45-9=,63-5=,37-32=,45-20=,47+30=,45+70=……这些练习题放在第一个模块内,表示基础题;将41+18=( )9,58-2( )=( )6,40-( )0=( )……这些练习题放在第二个模块内,表示提高题;将①57比一个数多19,这个数是多少?②一个数比23大42,请问这个数是多少?③一个书包48元,一个笔记本10元,一支钢笔8元,一个文具盒15元,请问若购买上面所有的文具商品需要花费多少元钱?……这些练习题放在第三个模块内,表示拓展题.确定好练习题后,教师根据这些练习题的特点开展“算一算、比一比”算术竞赛游戏,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答题卡.具体规定如下:①学生需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基础答题卡算术题,3分钟内完成提高答题卡算术题,5分钟完成拓展答题卡算术题,若提前完成可提前上交,领取下一张答题卡.②每一名学生都需参加,且参加后皆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可加入期末总积分中,获得奖励.③获得本次竞赛前十名的学生皆有额外奖励.在竞赛游戏中,学生内心都想要获得奖励,从而沉浸式完成模块内的计算题,并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法原理,发现算理规律,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而在本质上让自身的算术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图形教学中应用操作类游戏
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相对喜欢的知识内容,因为图形具有直观性和想象性,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图形,找到图形特点和特征,理解掌握图形知识.但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图形的认知多浮于表面,可以说出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是正方形,但却不理解这些图形的具体区别和应用.为此,教师可以在图形教学中应用操作类游戏,指导学生通过动手“贴一贴”“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等游戏方式理解图形,感知图形,发现图形间的关联,进而掌握图形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知识教学中,教师先确定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活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类的学习活动,于是教师设计“动手画一画”操作类游戏,具体游戏如下:首先,教师拿出一些积木,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将立体积木上平平的面“留”在纸上,操作成功后展示成果.接着,学生利用手中的铅笔、水彩笔参与操作游戏,一名学生选择用“画”的方式画出看到的积木形状,这名学生看到积木的一面是长方形,于是用直尺测量积木长度后,在纸上画出长方形的积木;一名学生选择用“拓印”的方式画出看到的积木形状,这名学生在想要“拓印”的积木一面的四周涂上水彩颜色,然后快速“按”在纸张上,纸上留下一个彩色印记,这个印记就是积木一面的形状;一名学生决定用积木做尺子,直接将积木放在纸张上,用铅笔围绕积木的一周画出积木一面的形状.当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画”的游戏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收获,并给予肯定性表扬.接着,教师继续指导学生验证自己的操作是否适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绘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将剪下来部分贴在积木上,检验是否一样.在操作类游戏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认知会从形象视角转移到抽象视角,理解“面在体上”,从而初步掌握图形知识.并且,通过指导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习题训练中应用角色类游戏
习题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进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习题训练还能助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目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取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但整个训练多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因此,为有效提高习题训练质量和效果,小学低年级数学教AkQfv2JrMNII2GO8pOh4oQ==师可以尝试在习题训练中应用角色类游戏,通过将习题情境化和角色化,吸引学生关注目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习题练习活动,进而体会数学的现实应用价值.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知识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可以进行基础换算和加减法计算,并能应用这些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应用角色类游戏,通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元”作为最常见的人民币单位的重要性.具体游戏如下:首先,教师要布置一些人民币相关的练习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实施角色扮演游戏,以助力学生理解应用,提高习题训练效果,再将班级学生分为A,B两大组,A组学生扮演顾客,B组学生扮演商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完成商品的买卖任务,理解“元”和“角”的换算原理和必要性.如A组学生想要购买一个文具盒,B组学生表示文具盒的价格是12.8元,A组学生表示自己现在有一个10元纸币,2张1元纸币,6个面值为5角的硬币,于是拿出一个10元纸币,2张1元纸币,2个5角的硬币支付,B组学生找零2个面值为1角的硬币.待完成游戏后,教师要求两组学生各自做出总结,说出人民币单位有哪些性质?按性质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A组学生表示纸币中的“元币”有许多种面额,最大的是100元,依次是50元,20元,10元,5元,1元;“角币”通常为5角和1角.在支付时可以按照商品价格选择适合的人民币支付.B组学生表示在找零时需要关注顾客支付了多少钱,商品是多少钱,用商品的价格减去顾客支付的钱数,就可以知晓需要找零多少.如此,在习题训练中通过应用角色扮演类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不仅认识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而且学会了简单的计算方法,理解人民币单位上的关系,让习题训练效果加倍.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首先应知晓小学低年级游戏教学法特点,然后在此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基础上结合教情和学情,研究具体可行的游戏教学应用策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最终让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广红.游戏化促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应用探索[J].读写算,2024(15):83-85.
[2]陈金山.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应用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11):25-27.
[3]张艳.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J].智力,2023(18):111-114.
[4]李玉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与路径[J].家长,2023(11):74-76.
[5]姚芳霞.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与路径探析[J].新课程,2022(33):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