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实施策略探究
2024-10-27王朝国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这一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问题解决与真实性学习模式进行简要论述,解析问题解决方法在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科学的实践策略,旨在创造出真实且实用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真实性学习模式;创新思维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已逐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学习兴趣不高,问题解决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和实际应用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运用该模式,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问题解决与真实性学习模式概述
(一)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综合性的认知过程,要求个体面对阻碍目标达成的难题时,能够系统地进行分析、思考和采取行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手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并实施解决方案,最终对结果进行验证和反思,进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真实性学习模式
真实性学习是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与真实世界的情境紧密相关,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并应用知识,通过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运用该模式时,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实施价值
(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能力
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探索者.面对真实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搜集信息、查找资料,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而且能够让学会如何独立寻找和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主动寻求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积极影响,能够使学生持续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知识环境.
(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
教师运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时,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推理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识别问题的本质、梳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逐步推导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一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教会学生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灵活变通,创造性地提NcjD456QiGWFTKP3sqncTA==出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实性学习模式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运用该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问题、提取关键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验证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如何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应用,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科学的问题解决策略,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三、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实践策略
(一)结合学生T41lvEMwAzIaKiXpr3T63Q==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在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的实践中,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首先,深入了解学生兴趣.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比如喜欢的游戏、运动、动画等,以此作为设计问题情境的灵感来源.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收集学生的兴趣信息,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创设贴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与学生兴趣紧密结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总结与反馈.在学生完成问题解决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总结,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正面的激励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为充分践行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日常观察,发现学生对竞技类游戏和环保主题充满热情.于是,教师可以将这些兴趣点融入教学设计中.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绿色运动会筹备”的真实情境任务.该任务要求学生作为运动会组织者,负责计算并规划各项预算和资源分配,情境包括购买环保材料搭建比赛场地、安排参赛队伍的交通与餐饮以及奖励获胜队伍的环保纪念品等.每一项任务都紧密结合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点,如计算材料总价时需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规划预算时需考虑减法与除法的应用.在提出任务后,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不仅需要计算出具体数值,还需考虑如何在有限预算内实现最优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如果我们想减少浪费,是否可以在某些项目上选择租赁而非购买?”“如何确保预算分配既能满足比赛需求,又能体现我们的环保理念?”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成果展示会,让学生团队展示他们的预算方案和分配计划.通过相互评价与教师点评,学生不仅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技能,而且增强了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等能力.
(二)鼓励学生提出多元方法,发展学生的多样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中,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法是促进学生多样化思维发展的关键.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途径,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灵活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真实化学习活动开展中,应当基于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促使学生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的实践中,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引导成员间进行互动与协作,使学生能够共同探讨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在知识与能力上实现共同进步.
以“方向与位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任务:“学校即将举行一场寻宝活动,参与者需要根据地图和一系列线索找到隐藏的宝藏.地图上将标出起点、终点以及多个检查点,每个检查点都有一条线索指向下一个位置.现在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需要利用‘方向与位置’的知识,制订寻宝路线,并讨论如何高效地找到宝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任务要求和规则,确保每名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此后,小组成员之间开始展开讨论,共同分析地图上的信息,确定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关系,讨论如何通过东南西北等方向词来准确描述每个检查点的位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与理解不同的观点.在确定了寻宝路线后,小组可以进一步细化计划,如分配任务给每个成员,包括负责导航、观察周围环境、记录线索等.随后,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进行实地模拟或虚拟演练,检验路线的准确性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困难,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解决方案,不断优化寻宝计划.任务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上台展示学生的寻宝路线和解决方案,同时解释学生的思考和决策过程.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班级内的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方向与位置”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活化教学情境是连接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不断提升其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
以“生活中的比”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家庭烹饪大赛”的情境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解释比例在烹饪中的重要性,比如食材之间的配比直接影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烹饪任务,比如制作蛋糕或比萨.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食谱中提供的食材比例来准备材料,比如面粉、糖、油、水等原料的比例.在准备材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比例下食物口感的差异,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例如,可以比较不同糖粉比例下蛋糕的甜度,或者不同面粉与水比例下面团的柔软度.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比”的概念,还能亲身体验到比例调整对最终产品的影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这个比例下蛋糕的口感更好?”“如果我想让比萨更加香脆,应该调整哪些原料的比例?”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学生如何通过调整比例优化产品的口感和外观.教师通过开展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真实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兴趣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多元方法、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以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等,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有趣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迎梅,王爱华.真实性学习的内涵理解、实施策略、价值追求: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3(20):27-31.
[2]温娜.PBL促进单元综合探究真实性学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7):39-42.
[3]王素云.真实性学习:教育面向“存在”的现实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23(2):11-16.
[4]王素云,代建军.真实性学习视域下的“真实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1(33):16-19.
[5]殷明,刘珊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学习成果真实性评价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21(2):89-97.
[6]王卉.“学习为中心”框架下的《网络舆情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4):46-49.
[7]张新玉,杨钦芬.学生真实性学习的意蕴、特征与典型模式[J].教学与管理,2020(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