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
2024-10-23邢纪红
内容提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促使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进入新境界,具体实践有了新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涉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网络道德与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建设的立场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文化的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观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新的伟大斗争”实践要求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践要求的现实顺应,这三者分别构成了引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在具体实践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系统建构思想道德制度体系,全面塑造社会良好道德风尚,下沉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思想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建树与政策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为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想道德建设“四个自信”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梦
邢纪红,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本文为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四柱五维:新时代‘学工+’辅导员队伍育人的创新实践”、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三全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2021JSJYDJ02007)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道德建设关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深入论述了以德治国、学校教育、家教家风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指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着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充分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是学界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创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理论上的最新成就[1]。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发掘其中与思想道德建设相关的思想,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充分的养分。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新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并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着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同时,对人们的精神意志也产生着持久且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网络道德与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建设的立场等的论述,既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宗旨,也是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追求。
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内涵的把握,首先要在本体论上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与核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使命即传播马克思主义,激发人们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信心,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引领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2]新时代,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也必将迎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着重强调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的同时,开创性地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繁荣、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文化使命的三个层次,从产业发展到国家兴盛再到文明建设,三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有着逐层递进和逐步跃升的逻辑关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文化的兴盛与话语权的强化以及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与时代重任,共同指向在实践创造中开展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推动文化进步。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最核心的愿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鲜明地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旨趣。与新的文化使命相对应,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也理应具有新的道德使命。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使命与愿景在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道德文明。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孕育了完备的中华文化体系,体系中蕴含的道德精神、治国理念、价值取向等,是中华民族竭力追寻的精神境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臻于“上善”的制度型文明,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日用化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包括国家兴盛、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等,在建设图景中,不仅国家的政治体制、法治体系有显著提升,而且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思想道德也是一种文明形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能缺少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指向之一。理应明晰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依存关系,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道德观的形成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从而真正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的载体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思想文化的载体也不同。当前,信息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形成了双层社会模式。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包括现实空间的传统思想道德建设,而且包括网络空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求网络道德水平的提高与网络道德环境的改善。现实空间较为稳定且单一,而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发散性、无地域性、去中心性。网络道德的建设要求采用新型宣传手段,增强新闻舆论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效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道德素质。和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相比,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难度更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近年来,政府以“净网行动”“清朗行动”等专项行动对网络乱象进行整治,维护了信息网络环境的文明健康。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视网络建设,在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政策部署中设置了互联网建设的相关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协调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之间的关系,使新时代思想道德适应信息社会发展。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探索发展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代的重要政治任务,也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思想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形成和传播的心理基础和政治工具,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文化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思想道德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到家国情怀,小到待人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构成了生动的意识形态内涵,不仅要求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要求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制度体系。思想道德建设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新时代对思想道德的深入建设,也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实维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呼唤与之相匹配的思想道德观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要贯彻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方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最鲜明品格。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思想文化的人民性要求思想文化工作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评判[1]。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思想道德建设领域提出了重要课题,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符合新时代的总体特征和具体要求。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立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服务于人民更高水平的文化生活,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说,思想道德建设的人民性和主体性更为强烈。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中产生的,而任何思想道德要发挥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都必须具有主体性;有了主体性,思想道德建设就有了根本依托。在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要以人民为中心,也要以人民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既要求国家层面的道德制度体系建设,也涉及社会层面的精神文明氛围建设与个人层面的道德修养提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努力构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系统和新格局,进一步激励人们投身于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斗争中,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富有、健康并充满活力。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三重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与实践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文化的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观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新的伟大斗争的要求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的现实顺应,以上三者分别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1.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唯物史观、人的发展理论等一般性论述均涉及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重大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文化的论述的继承与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呈现不同特点。但是,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都始终坚持探索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逐渐成熟定型。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则以专门一章对文化建设进行系统论述。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文化的论述。从继承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文化的论述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总结;从发展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提出了诸如新的文化使命、文化原则、文化措施等的一系列新观念、新论断,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2.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凝结于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智慧之中,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也具有历史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宇宙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提倡“仁爱”“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倡导美好的人际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提倡“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倡导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人与国家的关系层面,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提倡治理者“以德治国”、爱国者“以身报国”等,倡导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人与宇宙的关系层面,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倡导万物共生的自然观念。上述传统美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资源。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作用,是对中华民族思想道德观的继承与发展。从继承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思想文化的当代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道德滋养,文化自信自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核。从发展维度看,“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和鲜明特色,也是其重大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涵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精神。建党初期的红船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抗洪精神,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继承与发展。从继承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伟大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党的领导;从发展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将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放在首位,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文化的领导权。
3.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逻辑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顺应了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新的伟大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新时代新的伟大斗争,离不开包含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顺应了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实践要求,有利于发挥党的斗争精神,增强党的斗争本领与经验,推动党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摆脱斗争困境,赢得历史主动权。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顺应了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3]新的物质文明需要新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实质上就是促进精神富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理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一是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系统建设思想道德制度体系,二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三是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为手段,下沉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不断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方位提升。
1.系统性建构思想道德制度体系
道德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内隐工具[4]。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支撑。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在改革开放时期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全方位的指引。
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要注重制度体系的整体建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之一,必须始终坚持。思想道德建设关注个人全面发展与国家社会整体进步。宏观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涉及整个社会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微观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涉及个体的思想水准、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由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的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工程,从个人素质到社会风尚再到国家治理,都是思想道德建设要关注的领域。当代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经历了从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到重视科学文化建设再到全面发展的过程[1]。为此,要在各方面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一是思想道德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要通过党的政策文件、政治活动强化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以政治力量系统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二是思想道德的法治保障。要通过推进思想道德领域的立法倡导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将道德规范嵌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
2.推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全面塑造
特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道德观念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出的,而人民群众生存在社会之中。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扎根于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特点。在社会的人际互动中,多数人公认并一致遵循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和准则最终形成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道德的基础,也是思想道德的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准则。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七个着力”的文化措施中,习近平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既是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追求,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目标。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要注重良好道德风尚的全面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蕴含社会情感、社会心态、社会风气等多种要素,全面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必须在全社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要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系统工程,将社会主体的思想道德建设连接起来,从而提升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文明素养。二要发挥先进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先进模范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善于让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通过表彰先进道德模范,发挥榜样的示范与激励作用,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
3.实现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下沉推进
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体身上。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以文化人,其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同样强调对具体个人的文化滋养与素质培育。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为手段,下沉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
第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应当以德化人,下沉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整体上汇聚成整个国家的道德文明水平。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国家为适应我国实际状况而作出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决策和部署。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知行合一、伦理与治理相统一的过程[1]。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应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2019年出台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对于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引领,更能激发全体公民积极向善的道德热情。
第二,要加强对处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于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长为有理想的爱国者、有担当的开拓者、有情怀的奉献者,最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理论传授、经典诵读、课堂教学,在青少年心中种下追求高尚道德的种子,促使其向真向善向美。考虑到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要创新道德教育方式,以趣味性的教育活动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此外,青少年具有主体性,因此思想道德教育不可一味灌输,而要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渴望,涵养其道德情操。
第三,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党员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的关键力量,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路径统一思想、明确操守,是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2]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推动全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觉悟,强化品格锤炼,才能锻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不辱党的使命,不负国家和民族的期待。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价值
当前,国际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博弈不断加强,而中国“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3]。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一种新的思维面对变化着的局势,顺势而为、应势而动,有针对性地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指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1.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深远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之间存在着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逻辑关系,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能够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的价值与魅力,进一步激活文化自信,发挥其悠远绵长、“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引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内在修养,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文化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2.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凝魂聚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设与发展承担着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2]。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否获得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是人们感知生活美好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把文化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进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力量,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挑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注入持久的思想道德力量。
3.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与精神动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民生活有希望、有精神,国家发展有方向,就能激发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精神既包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包含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改革创新精神,它们都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核与取向,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基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给予人们思想道德指引,赋予人民追寻中国梦的动力与信心,使中华民族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融入世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责任编辑:洪峰〕
[1]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求是》2024年第17期。
[1]田鹏颖、刘颖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
[2]《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1]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1921—2021》,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版,第234页。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23页。
[4]王玉玲:《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创新特点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1]吴灿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之路的回溯与总结》,《伦理学研究》2018年第6期。
[1]张晓东:《中国公民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理性升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理论境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1页。
[2]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