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有效活动设计

2024-10-22王泽宾

学语文 2024年5期

摘要:长期以来,单篇教学大行其道;而大单元教学理念及其实践方兴未艾,且阻力重重。新课标提倡“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重在探索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整体设计和有效活动设计,即落实新课标学科标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视域;单元整体设计;有效活动设计

一、大单元教学的利与弊

(一)名师谈论大单元教学

褚宏启老师曾言:“大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论从国外看,还是从国内看,都不成熟。地方和学校可以做一些试点,以落实新课程方案提出的‘探索大单元教学’,但在目前这个不成熟的阶段,不宜全国、全学科推广。”[1]此言得之。

因为大单元教学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实施的困难。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老师一口气写了《单篇不单》《单篇教学不过时》等文章,并戏谑作诗道:“他人热追大单元,我为单篇鸣不平。单元形与名俱灭,单篇松柏万古青。”对大单元教学大有“嗤之以鼻”之意。闻者赞之。

(二)单篇与大单元教学的利弊论

褚程二名师的执教水平和属文能力都属上乘,他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广为语文同仁认可。但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凡事皆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和分析:单篇教学有其不言而喻的长处——无论是教师的从容地教,还是学生的细致地学;无论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具体且明确地确定,还是课堂问题的精准设置、对文本的深度挖掘;无论是对教师的知识技能调度的难度广度,还是对学生预习、生成甚至习得的有效性……相对于大单元教学而言,单篇教学都更具体些,容易些,习惯些,“有效些”;但是,单篇教学也有其鲜为人知的短板——如果是复习和备考的话,单篇教学或复习,难免会让师生有重嚼旧馍之感,既味同嚼蜡,又难出新意,更难打破单篇的壁垒,很难产生同类题材或体裁间的纵横联系,难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了师生的教材整合、重组的探究能力,减少了学生将知识与能力相互关联和网络化的可能性,也削弱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乐趣,从而可能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师生的长足发展;而从整本书阅读和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只强调单篇教学,而不想或不愿从单元或大单元的视角来主动积极地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和活动的有效设计,就无异于闭塞双眼抓麻雀,关起门来造木车,恐怕会落得个“墙角的梅,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的窘境吧!

在单篇教学的常态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和有效活动设计,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擦亮眼睛,用心设计。2023年11月下旬,在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承办的以“‘双新’实践促成长,课程提质育俊英”为主题的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项目成果展示交流会上,我有幸代表语文学科做了题为“用诗意点亮生命”的单元教学展示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从单元整体设计和有效活动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希望能够得到方家指正。

二、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突破与创新

“核心素养需要真实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真实体验、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育。因此,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需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需要大一些的主题或项目来承载,需要相对复杂和综合的学习任务来承担。这样就需要根据素养导向的目标重构单元,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学习。”[2]

在单篇教学后或备考复习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宜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

基于此,在整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力求对单篇教学的突破与单元整体设计的创新。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在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开发上,既可以尊重并遵循教材编写顺序,也可以根据学情进行跨单元甚至跨年级的重组;再如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力求从生活化和地域化情境入手,贴近学生情感和经验;在活动和任务的设计上,以读写结合为基底,以学生的参与度为衡量标准,尤其注重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学法,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再如在作业和评价环节,除了日常的分层设计,更注重学生的主动选择和自我评价;还有在作文教学中,依托并整合教材内容,开展贯通高中三年的阶梯式作文教学。

(二)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与路径

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艰辛的、反复的,是在不断推翻旧的做法、大胆尝试新的做法的过程中,进行较长时间的、大量研讨和实践的结果。这需要学校语文学科组通过集体备课,群策群力,细化分工,有效整合。

以下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首先,要对本单元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如从文本的知人论世、内容情感、体裁特征、表现手法等进行有机整合。详见表1

其次,根据本单元的主题——“生命的诗意”和具体文本——对以上八首诗词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优化。虽然八位诗人的人生大多是“失意”而非“诗意”的,但他们面对生命的“失意”时,都选择用不同的“诗意”来点亮了自己灰色的生命。在整体设计本单元时,可以用一个关键性动词把“生命”和“诗意”关联起来,如“用诗意点亮生命”。这样既扣住了单元原来“诗意”的主题,又赋予课堂“生命”的底蕴,更用提炼每位诗人品质和作品特点的关键词去“点亮”二者。

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以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或印发《卑鄙的圣人:曹操》、《曹操评传》、《陶渊明与田园诗》、余光中的《寻李白》、《李白诗歌精选》,《杜甫诗歌精选》《名家关于白居易的精美散文》《苏东坡突围》《苏东坡的“赤壁”》《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女神》等诗词文,并进行相应的阅读批注和撰写读书心得;让学生观看央视的纪录片《三国名将之曹操》《诗仙李白》《苏东坡》等;通过广泛占有和拓展课外材料,才能让学生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各位诗人。

第四,进行比较阅读。如将曹操和陶渊明,李白和杜甫,苏轼和辛弃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主要从诗人的不同经历、诗歌风格及情感态度去把握不同诗人间的异同。

三、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有效活动设计

(一)依据教材内容与具体学情,确定活动目标、方法和主题

教材和学情分析:从大单元教学所需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来说,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和理解诗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古代诗歌的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艺术鉴赏、语言表达等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积累,对不同诗人的人生遭遇、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认知,也掌握了写文学评论的一定的方法。

依据教材内容和具体学情,确定以下教学活动目标:增强大单元横纵联系的意识,整合课内外资源,激发学生对古代诗人诗歌的研习兴趣,加深对诗人诗歌的理解(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展示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和多元表达;通过研习,增强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学会诗意地生存(教学难点)。

结合教材内容、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确定以体验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根据第三单元的主题“生命的诗意”,以及以上——用诗意点亮生命——研习魏晋唐宋诗人是如何用诗意点亮其生命的。

(二)根据学生喜好与主题探究方向,设计具体情境、体验式活动

导入语: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今天我们就来用诗意来点亮生命。——直截了当地引出和明确本节主题

活动一:“诗人卡位赛”。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知识储备选出自己最爱的诗人,并据此进行重新分组。意图是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也便于下一步的讨论和展示。

活动二:围绕主题,合作探究。通过让学生围绕主题——“唐宋六位诗人是依靠自己怎样的诗意来点亮其生命的”,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进行充分讨论,再提炼出能够概括自己所喜爱诗人品质或作品情感的关键词,进行合作探究和明确组员各自任务。

活动三:个人展示,各抒己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方式(朗诵、赏析、吟唱、课本剧等)和最强代表进行展示,首先是将提炼的关键词书写至黑板,其次围绕关键词进行相应解读。

这样就把课堂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教材和材料的研习者、开发者、整合者和运用者,而老师成为旁观者、聆听者、学习者和参与者;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培养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同伴互补的优势,在选择中找到喜欢和方向,在头脑风暴中激活所学,在讨论和分工中找到合作和灵感,在展示中找到自身的长处和价值,在分享中找到快乐和收获。从教学过程和效果看,整堂课学生活动丰富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互动自然热烈,课堂生成效果很好。

总之,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标、教材、学情和课型的实际需要,老师们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绝不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满堂填鸭。一堂有趣有效有得的课是必须有学生发起、参与和思考的课,必须是放得开手而又收得回来的课,必须是把零碎的知识理成系统可循的,把无声无我的课堂变为有声有我的,把原来由学生被动听讲接受变为主动习得的。真正的课堂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引导下,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生长空间,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的触动和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通过头脑风暴调动所学,去根据主题或问题自选角度和形式,思想碰撞,合作探究,大胆展示,各抒己见。

四、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单元整体设计和有效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一)提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即兴点评能力。放手给学生发挥的课堂,更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适时恰当的点评。尤其是课堂的主题——唐宋六位诗人是依靠自己怎样的诗意来点亮其生命的——既定,并且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先确定每位诗人诗意的关键词(多是诗人的品质、态度或作品反映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找准关键词并围绕主题来展示,难度较大,跑偏概率高,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和精当点评以及有效互动,而且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六个小组最好都要展示完,其挑战系数是很大的,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灵活驾驭课堂能力。

(二)扩大学生展示面,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增加全体同学的参与度,也可以结合主动展示的同学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互评或其他小组的反驳或辩论,以及师生互动,针对性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辨思维。如一组同学选的辛弃疾,提炼的关键词是“生不逢时”和“事与愿违”,我就追问她,辛弃疾是用这两个表客观结果的诗意品质或态度使自己的生命诗意起来了吗?孩子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所选的关键词有所偏颇了。

(三)在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上,尤其是单元教学设计上,仍存在较多的难题,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如怎样选一个能够既有深度、价值的探究主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切入情境;再如如何兼顾或协调大单元教学中各篇文本的内容,以及取舍问题;再如如何处理好拓展材料的敲定以及内容处理分寸;不同的单元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也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加上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灵活选择和处理好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等。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四谈以现实主义态度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J].中小学管理,2023(10).

[2]王春易,等.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4.

(作者:王泽宾,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编:尹达;校对:张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