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2024-10-22俞翔

学语文 2024年5期

摘要:学习任务群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打破年级、单元限制,通过整合、梳理相关文言文的共性,明确特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古文中文言文字词和常见的语言现象,理解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初中文言文;劝说的艺术;实践活动

当前初中文言文所在单元的组合形式主要是由多篇现代文搭配单篇文言文、多首古诗和多篇文言文组合等形式构成。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文言文单篇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此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合相关文言文篇目的学习主题,合理设计文言文的任务群任务学习,实现任务群的具体目标,这是当前任务群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亟需突破的难题。

本文选取了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孙权劝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四篇文章,基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特征和平时的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立足教材与学情,明确劝说的主题和情境

新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1],据此,在设计和规划任务群时,我们可以从课文内容上注重挖掘课文的共性,提炼出任务群的学习主题。

《孙权劝学》叙述了三国吴国的吕蒙在吴主孙权的循循善诱下,最终听取劝告,学有所成的故事。《曹刿论战》详细地写了春秋时期曹刿与鲁庄公在齐鲁长勺之战前后的三次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邹忌以自身的事例为喻,委婉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出师表》则是叙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这四篇文言文都展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其中《孙权劝学》是君王对臣子的劝说,而其它三篇虽是臣子对君主的谏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劝说方式最终都达成劝说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学习任务群的主题设定为“劝说的艺术”。

围绕“劝说的艺术”这一主题,本任务群设计以“渴望光荣,灿烂六月”为大情景,通过阅读和鉴赏这四篇文言文,我们发现四篇文章因劝者身份、劝说对象和劝说内容不同,它们所采取的劝说方式也各有特点,学生进行任务学习时,我们多引领学生梳理出劝说的有效方式,汲取古人规劝的智慧,同时观看学校所推荐的《我是演讲家》节目,了解演讲相关的技巧,最后每个人撰写为自己、同学鼓劲加油的演讲稿,先在小组交流,竞选,最后班级演讲。具体设计规划如表1、表2所示。

二、兼顾总体与个性,体会古人的劝说艺术

新课标提出在第四学段,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2]。这四篇文言文涉及许多较难的文言文字词、句子翻译,也涉及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如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同时它们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篇目。

因此我们应该围绕“劝说的艺术”这一主题,综合学习任务群、学情和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特点,确定这一任务的总体目标。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四篇文章的共性——劝说的方式,还应当关注单篇的个性,依据课文的写作目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在设计单篇学习内容和活动时可以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孙权劝学》在刻画孙权、吕蒙、鲁肃等人物形象时基本都以人物之间的对话为主,并且不间断运用语气词,如“邪”“耳”“乎”等,而其它三篇文章除此以外,还大量运用了“焉”“矣”“也”“哉”等语气词,通过语气词的比较、探究,可以发现大量语气词的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化。在具体教学时,我们可以侧重于分析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味语言,理解孙权“劝”的方式。

《曹刿论战》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对比来凸显人物性格,语言简洁精炼,几无赘笔,文章叙事繁简得当,脉络非常清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侧重学习文章写作结构;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家国情怀。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邹忌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反思,在进行类比推理,劝而不着痕迹,让齐王乐于接受。文章以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形象,对话中有反复、有排比,语言生动形象。我们在进行学习内容和活动时,可以稍加侧重掌握文中特殊的句式;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理方式;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君和臣的高尚品质。

《出师表》一文中的劝说,既有作为“相”的忠臣和诚挚,又有为“父”的教导和深情,劝说的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到位,文章以议论为主,兼具叙事、抒情,语言质朴率真,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就是在真挚的文字间表现出来。在学习时,我们应该侧重积累重点字词和句式;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寄情于理的写作特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忠君报国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这些单篇任务时,我们对照学习目标,相应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过程性评价,具体形式如下:

三、融合各种资源,理解高超的劝说技巧

在完成单篇任务学习之后,在任务群学习主题的大方向下,我们进一步引领学生梳理与探,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整合有价值的信息。

作为经典作品,这四篇文言文魅力不仅在于其动人的语言,更在于其蕴含了深邃思想。我们以“劝说的艺术”作为主题,细化学习活动内容,以活动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不断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进而总结有效的劝说方式。具体探究活动和成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了劝说语言的技巧。在此基础上,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推荐他们观看《我是演说家》中的《教育的意义》《寒门贵子》视频,让学生写观后感,谈谈他们对演讲注意事项和技巧的理解,然后在班级小组交流,分享,再在班级总结,进而更加直观的感受演讲时眼神、仪态、语气、服装等外在要素的重要性[3]。

四、应用具体情境,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根据“具体的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4],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生活实用取向。

在前面几个任务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理解了劝说的艺术以及演讲时的相关注意事项,针对目前班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中考复习进入疲惫期甚至有些“躺平”的情况,初步要求撰写一篇劝说他们重燃学习热情的演讲稿,要求观点明晰,层次分明,论据充分,具有感染力。为此,我们可以单篇内容作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参考,列好演讲稿的提纲,具体如下:

根据以上示例,学生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优化,在学生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撰写演讲稿的写作清单,让学生以此作为对照,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演讲稿,写作清单示例。具体如下:

通过以上的任务群学习,学生在多重任务的引领下,积累了文言文相关的知识,感受到文言文中蕴藏的古人“劝”的智慧,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真切感受到劝说的艺术,最终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综上,学习任务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起着重要的聚合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单篇文言文链接起来。我们依据特定的学习主题和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细化任务学习,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打通古今之“隔”,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22,19.

[3]殷秀德.难以为继的“传道受业”与跋涉前行的“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实践探索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3(7/8B).

(作者:俞翔,上海市闵行区上宝中学高级教师、闵行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责编:尹达;校对:张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