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汽车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10-22黄保养莫心福
■摘 要:随着技术革新和工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德技双修和工匠引领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赛教融合,探索汽车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可行性、效果与实际应用。在分析汽车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的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更加灵活的课程体系及实施“赛教融合”的教学策略等,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汽车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22年“南宁市黄保养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技工院校的汽车专业在我国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近年来由于汽车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日益突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改革。技工院校汽车专业要培养满足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必须树立“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要建立“工匠引领”的传承方式,发挥名师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实施“赛教融合”的教学策略,将职业技能竞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唯有多措并举,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笔者在此重点探索如何将“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工匠引领”的传承方式以及“赛教融合”的教学策略相结合,构建一体化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现状与必要性
(一)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广西汽车专业面临挑战,如课程设置偏理论化、实践不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等问题。一项针对广西28所高校汽车专业的调查显示,有85%的院校认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其中,实践教学薄弱被认为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当今,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新技术在汽车领域广泛应用,这对复合型汽车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单一专业培养已不能满足岗位需求,迫切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据统计,未来5年汽车行业对复合型汽车人才的需求将增加30%以上。因此,探索“德技双修·工匠引领·赛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实践技能且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汽车人才很有必要。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与新时代汽车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高度契合。一项调研数据显示,88%的汽车企业认为采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其职业适应期比传统方式培养的缩短20%左右。可见,采用“德技双修·工匠引领·赛教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采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汽车行业正面临新能源、智能化、共享化等重大变革,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迫切。传统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技工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贯通中级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系统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其岗位胜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技工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现代社会终身受教育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学历层次的通道。通过减少重复课程设置,实现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学生能在较短时间提升技能,节约教育资源。同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学生及早适应职业环境,增强职业意识,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技工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紧密结合,优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地方产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技工院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实现无缝对接尚需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需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汽车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需立足汽车行业发展前沿和人才需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整合技工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匠引领”“赛教融合”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强调在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时,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职业技能竞赛,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培养品格。
“工匠引领”的传承方式强调发挥优秀教师和能工巧匠在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汽车专业实践性强,需要一批既精通理论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可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专家,学习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因材施教,精准施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赛教融合”的教学策略是指将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许多研究表明,技能竞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技工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并将竞赛项目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备赛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此外,还可将竞赛内容和标准融入课程考核,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三、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一)实施“德技双修”
“德技双修”作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理念,其本质在于将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强调德育与技能并重,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工学交替、项目引领等途径,将学生培养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过硬专业本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汽车专业教学中,“德技双修”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方向。
2.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突出实践教学
围绕汽车领域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发项目化、案例化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提升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例如,引入信息化手段建立汽车虚拟装配与维修等实训平台,让学生掌握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检测维修等专业技能。
3.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活动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级汽车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事为载体推动教学改革。以赛项为导向设置课程模块,将赛事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做”。通过赛前强化针对性训练,赛后总结提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创新意识。
4.完善“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既要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理实一体”的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同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传授技艺。
总之,“德技双修”强调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这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协同发力,构建“育训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汽车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只有坚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二)实施“工匠引领”
在“工匠引领”理念下,技能传承成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实施对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显著作用。笔者通过构建工匠引领技能传承流程图,详尽阐述工匠在技能传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是明确培养目标,确保技能传承的方向满足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二是选择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技术水平的工匠,这些工匠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职业精神的典范。工匠选拔要体现技艺与教学能力的双重优势,以期在传承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三是工匠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这一过程注重工匠个人经验与教学大纲相匹配,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在理论知识的传授阶段,工匠不仅传授汽车知识的基本原理,还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技术的适用场景和创新点。这一阶段的理论教学,强调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理论教学同步,工匠还负责示范技能操作,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各项汽车维修技能的精髓所在。示范环节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工匠通过清晰的步骤展示和重点难点的讲解,形成标准化的技能展示。学生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操练习,工匠则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在模仿中理解并吸收技能要领。
学生实操练习并非一蹴而就,工匠会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个性化教学,必要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技能达到预期水平。在评估阶段,工匠会全面考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未能达到培养目标,工匠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在整个技能传承流程中,工匠引领起到了桥梁和灵魂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技能掌握再到职业素养提升的全面教学。笔者基于实证数据和深度访谈,采用案例分析法,全面剖析了工匠在技能传承流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工匠引领”的技能传承不仅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行的实施路径,更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支撑。
(三)注重“赛教融合”
在探索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深入剖析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的互动机制显得尤为关键。基于“赛教融合”,确立一整套动态调整的机制,意在通过实时的反馈和评估,优化教学内容。
在实施层面,课程计划的制订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精心设计了与赛题紧密结合的教学单元,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均衡提升。知识讲解部分不仅涵盖了汽车专业的基础理论,更通过案例剖析,链接赛题背景,提升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组织实践活动,此环节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模拟赛事场景演练,将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学生在实战中提升技能,通过赛事针对性训练使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赛前准备阶段注重实践操作与心理调节,力求在赛事中展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赛事的组织工作严格按照专业竞赛的标准推进,公平、公正的评比机制可确保竞赛结果的权威性。而比赛结束后的总结不仅为竞赛成绩做出了客观评价,更为后续的教学与赛事策略提供了改进的基础。
“赛教融合”的核心在于教学与赛事反馈分析的深度融合。课题研究团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比赛与教学环节中的数据和反馈进行全面分析,追求准确性与深度,借助数据和案例指导下一轮的教学与赛事计划调整。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确保任何微调都立足于实际。
调整教学与赛事计划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每一次实施后均基于总结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这样动态的迭代机制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竞赛效果,也充分体现了课题研究团队对教育和练习模式的深度思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汽车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深入贯彻“德技双修”理念,发挥“工匠引领”作用,探索“赛教融合”策略,构建系统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关键。同时,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德技双修·工匠引领·赛教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完善。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服务,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搭建校友资源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总之,新时代,技工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孔令鸟,魏桃英.基于“赛教融合”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食品工业,2022(6).
[2]李世宗.论高校教师素质及提高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3]刘文英.机加工工艺基础项目课程设计过程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6).
(作者:黄保养、莫心福,广西南宁技师学院高级实习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