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2024-10-22李立新朱珠

职业 2024年18期

■摘 要:语文是一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通识课程,其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践行课程思政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具有先天优势。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创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教师应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深挖语文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发挥其育人功能。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含义、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希望实现语文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职业院校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大多年龄为16~18岁,正处在成长阶段,可塑性强。如何抓住课程建设这一“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语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亟待语文教师们探究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是古今中外的作家高尚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集中呈现,蕴含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元素。所以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的内容,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责任感等内化于心,从而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完善,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古人的智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培育充满文化自信、富有家国情怀、拥有较高道德情操和素养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二、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一,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社会需求,部分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忽视了文化课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文化课教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因为一些学校对文化课重视不够,语文教师对教学缺乏足够的开拓创新热情,往往存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想法,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政和语文没有关系,思政教育主要是政治课教师的事情。由此使得语文蕴含的深刻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深层展现。其实,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多数教师没有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思政元素,就课文讲课文,削弱了语文教学教化育人的功能。

第二,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传统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通常以教师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有时竟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思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语文课之类的文化课较为排斥,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更为实际有用。

第三,语文课教学方式缺乏新意。语文课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逐段逐句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边听边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院校在每间教室都配有智慧黑板或者多媒体设备,年轻教师也开始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思政就难以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三、语文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重思政

1.润物无声讲教材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思政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深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正面的思想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如在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孙犁的《荷花淀》这类具有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色彩的文章时,教师结合“以天下为己任”或弘扬抗击外敌入侵、保卫家园责任担当的选文主旨,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战争年代人民的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时刻谨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承红色基因,立足本职,以一颗螺丝钉的精神接续奋斗。

2.用心用情选典型

在传统课堂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字、词、句、段这些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就语言讲语言,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因此,教师应在授课时有针对性地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进行分析,促进思政教育元素完美融合进语文课程的讲授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如教师在讲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可选择几个典型段落,引导学生细致梳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用心体会这位基层干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用心感受榜样的力量,从而让学生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

3.别具匠心挖素材

职业院校新版语文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语文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文,选择与学生生活和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如《闪亮的坐标——劳模王进喜》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的优秀事迹。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坚持语文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改革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领悟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特色,认识人文素养教育对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加深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增强职业意识,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体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4.开拓创新跨媒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入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各种媒介相互补充,彼此融合,丰富了阅读的内容与形式,扩大了交流的渠道和空间,拓展了参与社会的深度与广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信息的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了解其特点和规律,理解、辨析媒介传播内容,培养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如以某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搜集与其相关的信息,辨析筛选有效信息,达成一致意见,参加班级交流活动,而后按类别建立电子资源库。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体会传统节日历史记忆中的时代气息变化,感受新时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领悟现代文明进步中所饱含的国家力量,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诵读经典渗思政

1.以生为本,选择诵读内容

在选择诵读内容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和实际认知水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让学生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诵读《左传》名篇《烛之武退秦师》、辛弃疾所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诗文,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进而深刻体会到这些作品中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诗词中所渗透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学生诵读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基础现状,教师应先对经典古代诗文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语言文本及蕴含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有初步认知后,再让学生自行诵读。如此,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诵读《论语》《孟子》这类语录体经典文章时,教师围绕重点字词、文章大意、文化内涵、现实价值等进行讲解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分角色扮演朗读,这样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3.以赛促学,升华学生价值观

职业院校还可以组织“经典诵读”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目标。比赛前,学生需要选题,这就要求他们阅读大量的经典,了解文意,尽管只是粗浅了解,仍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个大致认识;比赛时,学生展示一段时间以来的练习成果,在激昂的音乐声里切身感受英雄们的拳拳报国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悠扬的配乐声中体味爱情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通过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胆量,提升了诵读和表演能力,也能更进一步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及思政教育之要义。

(三)课外活动强思政

1.组织辩论,强化认识

要让思政理念与语文课堂相互渗透、融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更应引导学生将思政理念贯穿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授课内容,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政意识。

2.课外活动,践行理念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将思政教育的阵地由教室转移到户外,甚至是校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落实思政理念。如可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遗迹,或访问革命前辈、英雄人物。每位学生选取其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素材,借助图片、音视频或实物,向其他学生讲述那些意义非凡的革命事件、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展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革命精神的感悟更为直观、具体,思想也可得到升华。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交融,语文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在课堂内外深度挖掘思政素材,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力求在语文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李祝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9(29).

[2]张彦,姚丽.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职业教育,2022(3).

(作者:李立新,盐城技师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朱珠,盐城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