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认证“新时代小鲁班”: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一体化评价实践
2024-10-22陆斌何海霞
■摘 要:职业学校立足于一体化人才培养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什么评”“评什么”“如何评”三个核心问题,落实评价功能从甄选走向一体化立德树人,构建“新时代小鲁班”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方式从单一走向项目递进,建立“新时代小鲁班进阶积星”评价体系。对于一体化背景下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职业学校;一体化;进阶认证;评价
一、背景
职业学校在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找准目标定位,对标课程标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素养提升,促进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笔者通过对浙江省内27所职业学校进行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围绕着一体化人才培养背景下“为什么评”“评什么”“如何评”这三个问题收集分析数据,发现存在几个共性问题。
(一)评价功能:观念差异引发职业学校更强调甄选功能,标准需更多元
针对各个学校专业负责人调研“一体化合作成功的最优标志”时,74.1%的学校认为是“升学率及统测排名”,仅18.5%的学校认为是“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7.4%的学校认为是“一体化的教学与教研”。职业学校思想观念上对于甄选功能的重视,放大了评价标准对于整个评价模式的重要性。
不少职业学校主要以学业成绩和竞赛成绩两方面评价为主,虽能体现学生最核心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也能形成激励效应,但从“立德育人”视角看,对人格塑造、品行养成、通识能力、思政认知等方面的评价是存在不足的,这些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因此,需要建立更多元的综合性育人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方式:导向差异引发人才培养目标分等级
一体化育人的多主体视角下,供给与需求交错分布。
在供给端,学情决定了其更注重于基础学科与岗位工作领域的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线教师认为相比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而言,一体化学生更需要通过基础学科的重修提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在需求端,随着建筑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推进,用人单位需要“一专多能”的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从单一技能到一专多能再到综合发展,需要一个贯通化、过程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进阶过程,要重构人才进阶路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建筑工作的流程、建筑核心技能形成的规律或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设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合、由实践到创新的“进阶式”过程化的学习与评价体系。
二、“新时代小鲁班”的内涵定位
邀请职业学校专业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专家开展内涵论证与指导工作。
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与特征、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研讨人才培养目标。
规以成圆有素养。在建筑施工行业,施工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调研结果梳理出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念意识类的质量意识(对施工质量负责)、责任意识(履行岗位职责),还包括严于律己、吃苦耐劳等行为品质,团结协作、沟通交流、遵守法规等社会能力。
工以至巧增能力。笔者对调研结果梳理出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规划类的能力(包括精准识图、规范用图、明确规范工作任务等)、计算管理类的能力(包括工料机的算量、施工成本与进度管理等)、实践应用类的能力(包括完成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具体任务、解读运用施工标准等)。
学以致用能应变。建筑施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不断发展,之前的老技术、老方法逐步被淘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行业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能够灵活应对新情况的技能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灵活应对新情况的能力。
三、进阶认证评价策略
(一)评价功能从甄选走向一体化立德树人,构建“新时代小鲁班”人才培养机制
笔者所在学校将“学生发展”作为教育评价的功能与导向。实施能力分析,对共育“新时代小鲁班”要达成的能力开展定位分析,更新理念,改变以往知识为本、纸笔测试为主的单一评价形式,从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维度,构建基于一体化立德树人理念的综合评价内涵。
做细做精综合测评评价(50分),做实做活职业能力评价(课程标准),做优做强竞赛项目(免试申请)。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条例,构建“规以成圆有素养”的小工匠核心素养评价机制(可转换为学分)。
针对中职阶段现有核心课程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过程化评价改革,推进“新时代小鲁班”技能等级申报与鉴定。
结合产教融合平台,推出从体验到现场学习再到实践运用的“工以致巧增能力”的“新时代小鲁班进阶积星”实践评价项目(可转换为实践学分)。
通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展示、社会服务和实战项目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应变创新机会(可转换为学分)。
(二) 评价方式从单一走向项目递进,建立“新时代小鲁班进阶积星”评价体系
构建“进阶升级”的实践评价项目,在活动中细化素养态度评价、能力成长评价、应变创新评价。
1.以职业理解为主的体验岗——积累见识,沉淀自我
主要集中在访学阶段。通过师徒对接、企业调研、岗位体验等活动,体验行业文化与素养,统称为体验岗。通过师徒结对分组分岗,体验岗位职责;通过观摩与参与师傅主导的项目,感受职业素养。学生以企业现场为教室,企业师傅做教师,11家企业、15个不同类型场地、3个职业岗位预设16项学习任务进行体验。
2.以技能“建构”为主的单项岗——梳理任务,分项评价
多个基础式的专业技能组合为单项岗。这主要集中在知行阶段。针对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常用的五大项目,梳理出36 项核心任务,组织专项教学、比赛、考核。
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开展现场学习,企业专家对于他们的测量、识图、CAD制图、BIM运用等岗位实践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指导。
以测量项目为例,在工作现场进行评价,不仅仅包括对于各种测量技术、规章制度、标准、规定的掌握,对于各类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对于施工测量需求的完成,还包括对于测量放线的资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涉及团队合作与职业规范的工作细节评价以及严谨规范、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的评价。
3.以综合“应用”为主的综合岗——技术升级,创新创业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创业项目、技能比赛与课堂文化展示、社会服务推进、做学研创一体化项目等活动开展评价。
项目式评价。学校的智能建造岗位技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可以开展BIM真实项目、建筑工程测量项目、装配式实训项目,学校根据教师教学的需求邀请高职院校专家与企业专家进行学生项目评价。
依托“1+X”项目试点,着手完善BIM、测量、建筑识图、装配式四项项目化人才培养方案。
展示竞赛式评价。分学期开展课堂节或技能展示活动,以展促评。创新项目在课堂上的展示得到了中国教育在线的关注与报道。
真实项目评价。以“一张蓝图学到底”的方式,依托学校鲁班楼工程图纸和鲁班楼现场教学,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形成基于真实工作项目的“BIM中心工作站”项目课程,并基于岗课赛证开展评价。
四、实施成效
(一)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快
近三年,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囊括杭州市中职建筑类技能竞赛金牌,获省级以上奖牌31枚,国赛银牌4枚,铜牌1枚,省赛特等奖1项,金牌5枚。
毕业生在读期间与本、专科学生同台角逐获唯一特等奖。毕业生毕业后被企业破格录用,参与全国建筑新技术应用最深、规格要求最严格的鄂州花湖机场项目。优秀毕业生主持的浙江音乐学院电力配套项目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
(二)专业技术影响能力强
笔者所在学校成为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建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专委会副主任单位、全国智慧建造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对浙江省、杭州市建筑专业发展有较强引导力,被浙江省建筑业院校产学研联盟和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授予产教融合先进单位。
(三)产教融合平台发展好
创建智能建造岗位技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具备承接智能装配、智慧工地、测量、建筑装饰工法等项目的能力,成为杭州市实训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中职建筑专业实训基地。
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主阵地,个性化订制培训及评价项目,探索“学校出菜单、企业来下单”的“交互式”企业职工培训与评价项目,形成“考证培训、企业培训、扶贫培训”一体化培训及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
[2]吉亚兵.产教融合机制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职教发展研究,2020(4).
[3]桑雷.职业与教育互动中的职业核心素养及其价值论析[J].职教论坛,2020(10).
(作者:陆斌,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校长;何海霞,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