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表演
2024-10-19王雯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集凝聚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卓越文化精华与民族声乐的精粹,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深沉的意象和雅致的旋律,展现中国诗词独一无二的韵味。将中华古典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璀璨地展现在全球的文化舞台上。钢琴,作为西欧古典音乐体系中的键盘乐器,擅长在伴奏人声或器乐时激发和渲染情感氛围。当以钢琴为伴奏手段诠释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内涵得以深化,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更得以深入人心,进而有力地推动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的发扬与传承。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钢琴伴奏;艺术表演
引言: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象、浓烈的情感和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传统美学的精髓。如今,众多诗词被赋予动人的旋律,融入我国音乐艺术的殿堂,成为钢琴伴奏下的独特艺术歌曲,丰富了我国的艺术歌曲体系。在这些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绎过程中,钢琴伴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塑造作品的艺术个性,起到强化情感、支持表达和构造氛围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于古诗艺术歌曲的再创作实践,钢琴伴奏的艺术特性更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对特定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在演唱中展现钢琴伴奏的精彩魅力,为歌曲表演提供专业而多样的艺术指引[1]。
1.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作用
1.1强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底蕴挖掘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文化的瑰宝,其诗词本身便流淌着深厚的艺术与历史韵味,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内蕴激发人们的共鸣。钢琴,作为音乐的灵魂载体,以其多变的音色和宽广的表现空间,为古诗词的艺术演绎增添无尽的魅力[2]。具体体现在:(1)钢琴的和声与旋律设计能深化古诗词歌曲的音乐构造。每首诗词歌曲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度和深层次的文化密码,钢琴的和弦编织犹如丝线般细腻,使得每个音符都能精准地传达出诗词内敛的情感波澜。(2)钢琴的宽广音域赋予歌曲多样化的演绎可能。通过不同音域的运用,可以巧妙地捕捉和转换诗词的多维度情感,让歌曲更深入地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展现诗词情感层次的丰富与氛围的变幻。
1.2钢琴烘托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深度
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古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韵律的精妙、意象的深邃、情感的深度以及哲理的探索,赋予其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音乐,作为情感的催化剂,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情感韵律更是其核心价值所在。钢琴的伴奏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同情感的画笔,细腻地勾勒出诗词情感世界的美[3]。(1)钢琴伴奏如同情感的调色板,精准地映照出诗词的情感维度。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忧郁或是欢快,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和复杂的和弦变化,巧妙地捕捉并再现这些情感的细微差别。比如,柔和缓慢的旋律能生动传达诗词的温婉,而激昂热烈的旋律则能诠释其磅礴气势。(2)钢琴伴奏如同情感的绘图师,生动地构建诗词情感的视觉图像。古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描绘传递诗人的情绪。钢琴以其卓越的表现力,或模仿潺潺流水、习习微风,或模拟欢笑、悲泣等情绪,从而构筑起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使诗词的情感内涵得以立体呈现。
1.3钢琴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风格体现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著称。能够刻画出各种音乐场景,无论是喧嚣还是宁静,平和或是激昂,同时也能传达爱恨情仇等多种情感色彩。因此,古诗词本身就蕴含特定的氛围、情感和意象,成为艺术歌曲创作的基础。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借助不同的语调、语气、发音和旋律线条等技巧,以揭示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精神内涵。钢琴伴奏则通过音色变化和节奏处理等演奏手法,为歌手塑造古诗词歌曲的形象增添更多层次,从而使艺术歌曲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4]。
2.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创作特点
在中国古代诗词音乐的现代演绎中,作曲家对钢琴伴奏的运用展现出了深刻的创新思维。他们不仅坚守传统钢琴伴奏的基础角色,而且针对每首独特的诗词歌谣,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再创作。因此,这些古诗词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融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承载着实用的功能性,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元的艺术风貌[5]。
2.1传统性
钢琴伴奏中的“传统韵味”深深烙印着东方古典艺术的精髓,尤其在古诗词转化为艺术歌曲的形式中,它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的美学特色。这种特质在多个维度上得以彰显:
首先,强调“和”。在中国文化中,融合是一种核心价值,它涵盖了人与环境、社群以及个体间的和谐共生。在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这种融合表现为音乐与歌词的无缝衔接。作曲家巧妙地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融入旋律设计,确保每个声部的和谐共存。在实际演奏中,歌手与钢琴指导通过精准的同步,如步调、力度和呼吸的精密配合,创造出一种人与乐器合为一体的和谐氛围。比如黄自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其激昂的曲调中,钢琴伴奏通过运用颤音、分解和弦以及跨度较大的八度音阶,与歌曲旋律形成互补,完美传达了作品的深沉情感。演唱者与钢琴伴奏的紧密结合,生动展现了作品内蕴的爱国情感,如同一幅流动的诗画[6]。
其次,强调“度”。“度”象征着适度和尺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过度的表现会掩盖主体,而不足则显得无关紧要。唯有恰到好处,才能最大化伴奏的功能与意义。同时,“度”也可理解为“和谐”的深化。中国传统的辩证思想强调中庸之道,认为和谐平衡是理想状态。无论是主旋律与伴奏间的互动,还是歌唱与演奏的融合,都需要恰如其分,展现出适度的分寸感。以刘雪庵创作的《红豆词》为实例,此曲目采取了再现的双段式构造。起始的伴奏借由切分节奏,巧妙地表达出一种急切的情感氛围,然而,随着乐曲的深入,透露出一种哀愁却又不失克制的情绪,有效引导了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尽管整体氛围悲伤,却并未流露出绝望,反而颂扬爱情之美,以及个体面对爱情时的无奈。此外,伴奏的和声丰富多样,要求钢琴艺术指导掌握好平衡,避免抢戏,与歌手形成默契配合。可见,“和谐”与“度”相辅相成,只有准确把握“度”,才能达成“和谐”的目标,创造出优秀的演唱和演奏效果,并充分展现作品的民族风格。
2.2功能性
在西方的艺术歌曲领域,钢琴被选为伴奏乐器并受到精细的作曲处理,关键在于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能够胜任多重角色。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同样遵循这一原则,许多知名作品中的钢琴伴奏都巧妙地展现塑造形象、补充旋律和模拟声音的效果。以赵季平的《幽兰操》为例,钢琴伴奏在这首歌曲中的运用,无疑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幽兰操》的编曲中,作者巧妙地运用音乐语言来塑造一种古典韵味。首先,通过细腻的音色处理,如精心模拟古琴的旋律,为后续的情感叙事奠定深厚的历史底蕴。接着,第二部分巧妙插入间歇的静默,如同戏剧中的短暂停顿,引导听者进行深度的回味和无尽的遐想。 60小节处,音型与节奏的转换如同剧情的转折点,强化对兰花坚韧品性的赞美,并成功将这一情感投射到听众心中,唤起共鸣。至于钢琴的表现,不仅仅是一个伴奏工具,更是一个独立的音乐主体。在曲中,作者先是运用流畅的琶音技巧,精准复制出古琴深沉质朴的音韵,呈现出“幽香四溢”的艺术画面。随后,小提琴部分的演绎别具一格,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和踏板的运用,凸显其旋律的连贯与情感的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作品中,钢琴伴奏不仅仅是对原声的补充和延伸,本身就是一首精细的艺术品,与主旋律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钢琴的独奏能力不仅强化整体的音乐效果,更使其具备独立的艺术价值,使得伴奏与歌唱相互辉映,共同升华作品的艺术魅力。
2.3多样性
多样性的特质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创作家们在技巧和材料上的运用极其广泛,钢琴伴奏的多元性体现在其丰富的维度中,包括音型、节奏和结构等,使其功能得以全方位地施展。比如,音型的变化丰富多样,涵盖了完整的和弦、分解和弦以及半分解和弦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作曲家们运用自如的手法,旨在满足音乐表达的各种独特要求。以《沁园春·雪》中的“在望长城内外”为例,作曲家巧妙地融合了低音部的分解和弦与高音部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雄伟长城内外的宏图和磅礴气势。而在“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描绘中,作曲家用八度和弦的转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之美无尽的赞美和深深的热爱。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艺术家会根据情感的深浅,灵活运用独特的音型设计,从而为作品增添无尽的艺术深度和感染力。以《枫桥夜泊》为例,其起始部分以三个重复的低音阶在三个连续小节中铺陈,此设计在整首曲子中绵延不断,巧妙地模拟出钟声那悠远而神秘的回荡,以此映射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郁之情。再观察织体构建,多数古诗词改编的钢琴伴奏通常包含三层结构:旋律线、和弦层及低音部。这三层可以同步使用,也可交错搭配,甚至可独立呈现,展现出丰富的音乐层次感。
3.古诗词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表演的提升策略
3.1提升钢琴演奏者的交流技巧
在中国传统诗词歌谣的钢琴伴奏艺术中,演奏者被要求与歌唱部分形成深厚的同步感,这样的要求超越了单纯的独奏表演。为了实现钢琴伴奏与古典诗词歌曲的完美融合,演奏者必须拥有包容性的技艺,能够灵活应对歌曲的主题变化和节拍流转,同时能与各种性别嗓音的独特音质相得益彰。在表演时刻,钢琴家不仅需要全力以赴,还要与歌手建立起心灵的桥梁,敏感地捕捉到演唱者的呼吸韵律,并洞察歌曲在各段落中的情感起伏。甚至,他们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眼神的交流,微妙调整演奏速度,以实现歌唱与伴奏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传达歌曲的艺术内涵。以《大江东去》为例,这首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在男低音的演唱下,钢琴伴奏者的角色尤为重要。在省略前奏和尾声的表演中,伴奏者需密切留意歌手的呼吸和情感动态,通过无声的肢体和眼神互动,确保过渡流畅,避免冗余,从而展现出歌曲的完美艺术价值。
3.2提高钢琴演奏者的表现力与掌控力 钢琴伴奏的创作是基于对古典诗词声乐歌曲的歌词和背景的深刻理解,以揭示其深层意义和传达意图。因此,尽管钢琴伴奏旨在增强歌曲的表现,但同时也需保留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展现钢琴伴奏的独到之处,演奏者需在领会歌曲本质的基础上,对伴奏进行创新设计和改编,通过细致调控踏板使用和按键力度与方式,借助演奏技巧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演绎过程中,钢琴伴奏者需娴熟地掌握节奏与技术,这既是技艺的体现,但也要求他们适度而精准地发挥,避免因过分强调钢琴的魅力而削弱与歌曲的融合,从而损害歌曲的艺术完整性。因此,钢琴伴奏者的掌控力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在彰显伴奏魅力的同时,兼顾歌曲的旋律线条、歌词的情感内涵以及歌手的呼吸节奏,使听众能在歌声和伴奏的交织中仿佛身临其境,沉浸于音乐的魅力之中。《不辞长作岭南人》便是这一掌控力的典范之作。在歌曲的开场,钢琴家通过模拟古筝的音色,渐强的旋律犹如云雾缭绕的山峦在听众眼前展开。随后,歌手介入,钢琴伴奏的音量随之减弱,仅以简洁的音符作为衬托。在演唱接近尾声时,伴奏技巧地使用八分音符来保持其旋律,使其在强劲的音量下凸显出钢琴伴奏的性格,同时也加深了乐曲的感情,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古代诗歌中的歌唱审美价值。
3.3着重体现音乐中的民族特性
为古典诗词创作的旋律往往富含鲜明的民族韵味,包括五声音阶的民族调式、体现民族唱法特色的音调、演奏时的灵活节奏感、以及对民族乐器音色模拟的表现手法等。在演奏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这些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表达。
以《枫桥夜泊》为参照,这首曲目构架为带有前奏及尾声的简单二部曲式。在作曲技巧与和声应用上,巧妙地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如半音阶的广泛运用和频繁的调性变换,赋予音乐异彩纷呈的质感,这些在中华音乐作品中并不常见。尽管如此,其创作主旨仍深深扎根于中国古典音乐的传统之中。整首曲子采纳中国的雅乐七声音阶,而在情感巅峰的尾声部分,转而采用六声音阶——宫、商、角、徵、羽、闰,保留了中式内敛和谐的旋律线条,以及古代文人士大夫诗词中的那份沉静与克制。演奏时,应与歌手默契配合,除了对这些民族风格的元素有深刻理解之外,还需把握弹性节奏和拖腔等细节,以确保全面传达出曲目的音乐韵味。
又如《春江花月夜》的民族管弦乐版本,其根源可追溯至琵琶曲《夕阳箫鼓》。此曲的声乐变奏版是由徐景新先生依据同名管弦作品精心改编,歌词创意取自张若虚的诗篇,描绘出“海上明月升,江畔花簇锦,春水共长天一色,月色洒满人间”的如画景色。曲中大量运用衬词来丰富旋律。作曲家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巧妙地融入西方音乐的形式,钢琴伴奏部分鲜明地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3.4塑造钢琴演奏者的坚韧心理品质
卓越的钢琴伴奏家不仅需擅长与歌唱者交流,并能精准驾驭演奏,还必须拥有坚定的心理素质。在实时伴奏的场景中,时常会有不可预见的挑战,如歌唱者的发挥波动。这时,钢琴伴奏者应能从容面对这些变故,镇定地消除紧张感,快速恢复到稳定的演奏水平。此外,他们应在保持冷静应对突发状况的同时,利用深厚的舞台经验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巧妙地掩盖或弥补歌唱者可能出现的不足和失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伴奏在古典诗词音乐作品的构建与演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是提升艺术歌曲整体审美层次的关键元素,而且在二次创新过程中,钢琴伴奏艺术引导能够深度辅导歌手的演绎技巧,生动诠释情感意蕴。因此,在诠释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时,应充分认识到钢琴艺术指导的影响力,有效挖掘钢琴伴奏的独特魅力,从而为这些歌曲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彰显钢琴伴奏艺术指导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仔.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绎路径[J].艺术研究,2023(1):123-125.
[2]吴雨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绎路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2):76-78.
[3]王雯.论古诗词歌曲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与语境创造[J].艺术评鉴,2021(18):68-70.
[4]杨文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及其特点探析——以《关雎》《枫桥夜泊》为例[D].陕西:西安音乐学院,2021.
[5]魏田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春晓》的艺术特征及钢琴伴奏诠释[D].山东:青岛大学,2021.
[6]王雯.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J].当代音乐,2021(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