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族歌曲《虽借端》的演唱和传承探析

2024-10-19包汉斯荣

当代音乐 2024年10期

[摘要]《虽借端》这首民歌是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最具特色的民族歌曲。它是三都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端节”必唱歌曲,因为这首歌既表达了水族人民节日的热闹场景,也抒发了人们愉悦的心情。每逢节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敲起铜鼓、举起酒杯高声歌唱,甚至有的围着铜鼓边唱边跳,一声声“哟,依哟,哟喝.....”弥漫村寨,一阵阵浑厚、响亮的鼓声响彻村庄。就这样,水族端节中人们举杯高歌,敲锣打鼓的浓厚、淳朴的民族风情年年演绎,代代相传。

[关键词]水族;水族民歌;演唱;传承

一、水族端节的特点

(一)端节是如何形成的

端节是水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它等同于汉族人民的春节,又区别于春节,因为它持续时间长,人们过节时间不一致,它不以整个民族过,而是以家族为单位过。各个家族各选一个时间,传说这是为了让整个民族聚在一起相互庆祝,以示民族的团结、祥和。水族端节是水族人民以自己民族创编的书籍(水书)中的水历推算出来的,总时长共49天(也就是第一家过节到最后一家过节的时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用水族的话来说,端节就叫做“借端”。“端”,它的意思为一年开始的时候或是新的一年;“借”的意思为“吃”。因此,端节也叫“吃年节”,俗称“过新年”。又因为在水族的日历中,把农历九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农历八月作为一年的结束。所以在一年开始的时候就要过年,于是每年的九月初九就被定为过年节(端节)的日子,通常称为“水年”。每逢这个时候的亥日,水族人民就分批过节,要分7批(古代分9批)才能过完。

(二)端节有哪些风俗

水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端节就是其中的一个传统节日,它预示着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祝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里,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寓意。节日前夕,热情好客的水族人民就会准备各种各样的节日食品、果品,祭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男女老少准备新衣。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预示新年新气象,也体现家中生活富裕。除夕夜,有铜鼓的人家,必须将铜鼓置于庭中,全家人或者一族人汇聚一起,尽情敲击,让钟声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家家户户摆席祭祖,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糯米饭、米酒(多数为自酿的)、豆腐、酸汤、花生、糖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包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

(三)端节的风土人情

水族端节除了具有浓浓的习俗外,还有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节日期间,不管男女老少都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戴上水族独有的头饰、挂饰。白天聚集在村里附近的山坡上举行赛马;晚上,家人和亲戚朋友就围着铜鼓载歌载舞,一起欢唱水族民歌,尤其是《虽借端》这首歌是家家户户必唱歌曲。大人、小孩只要一唱这首歌,就会激情四射,群情激昂,整个村子到处荡起了“哟,依哟,哟喝.....”“秀,秀,秀秀.....”的歌声。

二、水族语言特点

水语属于汉藏语、侗水语系。在壮侗语族中,“水语”的声韵母最多,共有71个,韵母55个,这一特点与其他侗语尤其是壮语和布依语有很大区别。由于“水语”是一种具有音调的单音词,它的音节构成与汉语,藏语,壮语,苗语等都是相同的,其句式也与汉语相近,因此,学术界通常将其归入汉藏语系,归属于壮族、侗族两个民族。

水语在音韵上要比其他的壮侗语更加复杂。在母音部分,浊塞音声母为纯浊塞音和前紧喉,软腭后清塞音有k和q,浊擦音为v,z,j,γ,而v,j,γ,a分为单纯的和前紧喉的,再加腭化和唇化,合计有71个。声母体系也很复杂,有6个单位音块,a元音带韵末时间长度,同壮语,傣语,侗语,黎语等相近,有-i,-u,-m,-n,-ŋ,-p,-t,-k,共55个,其中,“松”音有六个,“快”音也有两到四个,与其他的“音”是相同的。

三、水族音乐特点

水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曲调少有大变动,简单的旋律,但其歌词会随着时间、场合和个人情感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从而表达人们的情感和体验。从这些民歌中可以看出人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如苦难与快乐、生产与生活方式、爱情与婚姻、奋斗与人生以及友谊与幸福等方面的内容。水族民歌的语言形态丰富多彩,既有七言、五言、三四言的诗句,其押韵和音韵的和谐也特别受重视。

此外,水族民歌在构成与表达上也非常丰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单歌、双歌、蔸歌、调歌和诘歌等。每种类型的歌曲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风格。例如,单歌适合在节日或聚会上演唱,双歌则是富有特色的说唱形式,而蔸歌则需要多人参与,可以包含说白和吟唱部分。调歌涉及婚嫁、丧葬和生活等多种场景,诘歌则用于讲述古代的道理和规矩。

水族民歌除了在音乐上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外,它还有一种原始的、纯朴的教化功能,是研究口头历史,鼓舞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地方政府应该把对水族民歌的保护与利用结合到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去,这样才能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与发展。

四、水族歌曲的调式调性

水族歌曲主要采用四声音阶:(1)“1、2、3、5;”(2)“1、2、3、4(#4);”(3)“5、6、1、2;”(4)“2、3、4、5;”等几种音构成的调式音列。在这两组:(1)“1、2、3、5;”(2)“1、2、3、4(#4)”四声音阶中;“1”这个音在水族民歌里处于主要位置,是整个调试的主音,大多数情况下用在乐段的结束处;“2”音大多出现在民族歌曲的开头或中间部分,多为四度跳进。从“2”到“5”,对“1”音起到稳固的支撑,使得歌曲具有特有的风格;“3”对下行“1”音的倾向性十分强烈,通常位于民族歌曲的中段或接近结尾部分;一般在民族歌曲的高波音上会出现“5(4或#4)”,它和主音之间必须通过“3”才得以解决,否则不可以直接就解决到“1”音的倾向。(3)“5、6、l、2”这里的四声音阶的水族歌曲多出现在黔东南的雷山、榕江地区,“5”的地位比较稳定,是整首歌曲的主音,它出现在结束部分;“6”的位置会出现在歌曲的句中;“1”也位于歌曲的句中;“2”在歌曲的开头,偶尔也出现在歌曲的中间部分;(4)“2、3、4、5”这一组四声音阶的歌曲调试是以“2”作为主音,位于水族民歌的结尾处;“3”在水族民歌开头处起到修饰的作用,通常用于水族民歌的内句;“4”一般出现在歌曲的句子当中,它呈现出调式游离的色彩;“5”通常用于歌曲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的中部。从上述列出的这四种四声音阶来判断,水族民歌具有建立在四声音阶上的民族调式的特点,它跟汉族民歌的四声音阶是不同的。水族歌曲的曲调变化不大,旋律较为简约,大多数是口传接受,并且根据演唱者嗓音的不同而自行定调,后经挖掘整理才标出调。

五、《虽借端》旋律、节奏、歌词的特点

(一)歌词特点

水语与汉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语序、语法有的与汉语言是反的,有的也简化,如果不懂水语是理解不了的。所以《虽借端》这首歌词用汉语言直接解释是不清楚的,看似简短,可蕴含意义深远......我们看到的谱例中的歌词都是用汉语谐音字代替水语的。《虽借端》是一首叙事性的节日欢歌,主要赞美端节期间人们快乐、祥和的场景,也叙述了端节的由来与特点:它讲述了女娲创造人类,水族人创造自己的节日——端节,水族人过端的时候女子穿金戴银,银饰声尤为清脆。勤劳勇敢的水族儿女在端节最为快乐。但是水族祖先创下的端节又是分地区、分批过。先后顺序是按族人大小和地方远近,先按大的族人和相邻的村寨先过。无论哪家过节,都要邀请其他族人和异地的人一同参与。第一个过端节的地方是一个叫“当告”的寨子,现在“当告”过端啦,诚挚地邀请水族各地的同胞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先到“当告”过端再回去忙活。水族人民主要是忙于水稻的农活,男男女女们一年四季都在自己的田地里忙活,插秧完了等秋收,田里的水稻长得可真好啊,年年都是大丰收,水族人民过着舒适幸福的生活。

(二)旋律

根据水族歌曲调式调性的特点,《虽借端》这首最具民族特色歌曲就是按照这一特点而创作的。它的旋律由“1、2、3、5”四声音阶组成,旋律波动不大,每一个乐段都结束在“1”主音上。引子部分旋律抒情优美,第一段旋律延续引子部分的抒情,好像在诉说端节的由来,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例如图一:

第二段旋律比较热情活泼,体现了邀请兄弟姐妹们一起过节热闹的景象;例如图二:

最后一段讲述的是勤劳智慧的水族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丰收果实的喜悦,所以这一段前两句的节奏比较欢快,然后从第三句开始用语气词感叹做一个过渡连接,整首歌曲在抒情平缓的旋律中结束。

(三)节奏

《虽借端》这首歌曲为4/4拍,引子部分节奏舒缓自由,第一乐段节奏特点为两个八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第二乐段的节奏特点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八和前八后十六的节奏特点,使得歌曲节奏要欢快一些,更能体现过节热闹开心的场景;最后一个乐段,节奏没有过多的变化,以二八节奏为主。

六、《虽借端》演唱的情感和技巧

《虽借端》是一首叙事性的节日歌曲,整首歌曲的旋律由抒情优美到热情活泼,从引子部分一直到结束,音乐都是在不断地递进。全曲的高潮在第二段,所以要求演唱者要注意运用情感,一开始应该以安静神秘的状态演唱引子部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接着像说话一样慢慢地叙述歌曲中故事的开头,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接着喊出“秀,秀,秀”(水族人民过节邀请亲朋好友喝酒时候的口号)的口号,营造出过节热闹的氛围,快乐的情绪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释放出来。演唱者的情感要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整个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技巧,因为是一首叙事性的节日歌曲,中间有很多语气词和下滑音,应该以说话,聊天的感觉去唱,如果过多的炫技,就会失去原生态歌曲原有的乡土气息。结束部分应该唱得舒展一些,换气要快且干净,不能拖,否则就无法表达出水族人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七、《虽借端》的传承

《虽借端》这首水族民歌,之所以成为水族人民最喜爱的歌曲,不仅是因为歌词描写了水族人民快乐祥和的幸福生活,而是因为旋律简单流畅,唱起来气势磅礴,特别彰显水族人民粗犷、豪迈的性格;它还传承了水族歌曲调试调性的特点,转化了以往那些复杂的水歌演唱技巧;它的歌词记载了水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民风民俗,也颂扬了水族人民勤劳善良的品格。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如今有许多人创作很多现代水族歌曲,可它们与《虽借端》这首歌比起来,它们没有《虽借端》这首歌的气势,也没有了《虽借端》这首歌的淳朴,更没有水族人民那种传统的民族风情。笔者是水族儿女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首歌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民认识我们水族人民,了解水族文化,演唱水族歌曲!

结语

继承和发扬水族音乐,可以增强青年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喜爱。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从音乐中获得音乐知识,表演技巧,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承水族音乐的重要作用是对水族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弘扬水族音乐艺术,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认同,这对于维护水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推动水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三都水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水族端节[N].黔南日报,2014-05-25(007).

[2]韦祖雄.谈水族民歌的艺术特征[J].音乐时空,2011(7):19-20.

[3]潘国强.水族音乐创作与研究[C]//.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贵阳文史》编辑部,2010:8.

[4]赵凌.水族音乐研究综述[J].歌海,2017(1):80-82.

[5]赵凌.水族民歌的音调特征分析及传承研究[J].歌海,2013(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