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二胡选修课教学实践探索
2024-10-19袁琦
[摘要]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学担负着塑造未来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任,其“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对音乐师范生全能型教学能力的奠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通过二胡选修课的教学实践,对音乐学(师范)专业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音乐学(师范);一专多能;音乐教育;艺术审美
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学在艺术院校培养模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音乐学(师范)专业培育的学生,教学能力不仅决定了个人前途与能否胜任未来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学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基地,其培养质量关乎基础教育的效果和艺术审美教育的实施与进展。长期以来,师范类高校音乐学(师范)专业培养一直以“一专多能”为指导思想,提倡音乐师范生在具有一项突出技能(声乐或器乐)的基础上,再加入一或多个副项技能。以本校为例,声乐系和钢琴系的学生在前两个学年内还需要选择一门器乐作为选修学习,在四个学期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修毕考试后获得学分。本文将以本校二胡选修课教学为出发点,管中窥豹,尝试探索音乐学(师范)专业教学策略。
一、教学现状
(一)对乐器本身存在固有印象
通常,在师生互选后的第一节课,笔者会与选课学生进行初步的对话与了解,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会选择二胡这件乐器,以及你对二胡的这件乐器是如何看待的。除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对二胡这件乐器比较热爱,有较为强烈的学习诉求以外,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不出意料且可以预见的,如觉得二胡群众基础较好,故感觉这件乐器容易上手;对于二胡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只能演奏《二泉映月》《赛马》等作品;更有甚者,是因为选不上其他的西洋乐器退而求其次选择二胡。由此可见,对于二胡现当代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固有印象阶段。
(二)学习时间较短,练琴时间无法专注
因为选修学习时间较短,从零基础到修毕时间只有短短两年,所以在这两年过程中,无论是“教”与“学”,时间和计划的分配都是一个较为紧促的过程。另外师范生“一专多能”的特点,使得他们的学习与练琴精力被大大分散在几个板块,如主项专业,即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等,如不能合理设置练琴时间与学习计划,会导致在短期内收效甚微等客观因素。
(三)在有限时间内,缺乏科学的练琴方法
二胡作为没有任何品位和指板的拉弦乐器,无论是入门还是更高水平的演奏都是比较难掌握的。在短短两年内的学习周期,掌握较为科学的练琴方法,可使得练琴过程和学习过程事半功倍。目前,在二胡选修课的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外乎于节拍、音准、音色、两手配合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授课之余,学生的练琴过程较为主观和无计划性,其表现为,对于音准的准确性不敏感,如在演奏过程中,遇到音不准的情况下保持着继续往下演奏,状态较为松弛;节拍不稳定,在一个固定的速度中,对于音符节奏的变化较为想当然;练习曲或乐曲没有较为完整的把握,对于突然出现的16分音符等不熟练的位置,会随意放慢速度,改变节拍以完成整首作品。
二、教学实践
(一)选用科学的教材
综上所述,鉴于二胡选修教学的特殊性,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二胡演奏与教学技能,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笔者认为,一部全面的教材除了内容编排科学和难度循序渐进以外,对于知识的化繁为简也非常重要。并且,二胡的演奏较为复杂,入门过程又比较枯燥,学习过程由浅入深的同时,对于大学生阶段演奏兴趣的培养,也应该提升到一定的审美高度。秉持着这些要求,笔者为选修学生所选取的教材是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福先生编著的,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二胡进阶教程》(初级)一书。该教材适用的读者较为宽泛,文字部分通俗易懂,并且编入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为在初学者练习过程中更客观的呈现音准,以及品味歌唱与演奏技巧结合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进而,本着进阶的原则,在设计教学阶段的基础上难度层层递进,不需要教师额外再为教学计划伤脑筋。在多数谱例下方也提供了简短的演奏要点文字,供练琴时作为参考,谱例上的标记精确且规范,对于入门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意义等。教材中,还编入了部分有价值的文论,涵盖了二胡初学的常见问题,且提供了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基于实践反馈,该教材起到了实际且高效的演奏与教学成效。表现为:学生可根据提示文字进行自主练习;在第一把位阶段,编纂了大量耳熟能详的乐曲来促进各调音准稳定以及乐感和兴趣的培养;教材中练习曲的选择极有练习价值和营养,通过进阶式的编排使得教学过程更为合理和高效等。
(二)对于基础技巧的重视
就二胡的结构形制特点,可以说二胡的演奏技巧是较为复杂的,学习和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选修的学生,基础技巧的掌握和演奏是他们在两年学习阶段的重中之重。“基础技巧”是指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逐步为学生掌握的,诸如长弓、短弓、快弓、顿弓和换把,揉弦等最基本的弓法技巧,是相对于“应用技巧(含“风格性技巧”)而言的最基本的演奏技巧,是教学和演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在两年的时间内,作为音乐学(师范)的学生,最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个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在此之后,因为他们本身已经成年,不需要任何家长和老师的介入便可以自主学习,更复杂的作品便可水到渠成的进行练习。但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一般在后续的演奏中往往是力不从心的,或者是养成了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很长时间都无法解决。在选修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进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对于急于求成的学生,笔者均会说服他们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基础技巧的教学中,其过程较为枯燥乏味,教师避免急功近利的同时,也会出现部分较为显著的问题,因篇幅所限,这里仅以音准,节奏,两手配合三个问题为例。
1.音准
由于二胡既没有指板,也没有固定的品位,因此二胡的音准问题将一直伴随着演奏者的整个演奏过程。其中较为常见的音准问题表现为:按音的位置不准确导致音程关系失调,半音的按音位置间隙过大等。对此,笔者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为:初期学习时,在D调与G调入门阶段,可进行打点式练习。即在琴杆上对基本音阶进行视觉上的固定,但同时告诫学生,打点只是对于学习初级阶段的一个准确的音准位置,按在点上的同时还是要敏锐的去听辨音准的高低,同时需要对于即将按音的手指有音高的预视性。经过两个调性的训练,在进入F调的练习时,多数学生均能持有较为准确且自觉的音准概念。笔者认为,在副项教学过程中,对于听觉敏锐性的培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对于音准的“责任感”。通常,在还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遇到音不准的情况下很容易蒙混过去,再明确学生对于音准概念没有偏差后,得到的回答都是“老师,我知道自己音不准,但仍然想拉完整首再回头纠正。”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教师强力介入,遇到演奏中的音准问题马上给与指出并要求迅速解决,才能把音不准的问题克服在萌芽阶段。
2.节奏
节奏不稳的主要问题,来源于对节奏的感觉不敏锐,以及节拍的意识不明确等。主要表现为节奏忽快忽慢,音符时值不充分等。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内心缺乏稳定的节奏律动和严格的节拍意识。在学习初期,笔者便要求学生准备节拍器,在练琴过程中,对于节拍器的使用应该贯穿整个练习过程。随着乐谱谱例编写的越来越规范,大多数练习曲或乐曲均有明确的速度要求,在练习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先从慢速开始,至于有多慢,要看整首作品中的最难点学生可以达到的速度,并以此速度作为底线开始练习。在一个速度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逐渐递增速度,以达到乐谱上的标准和要求。
3.双手配合
在最初的练习中,学生在运弓和音阶练习阶段较为顺利,但在后面稍复杂的两手配合时,便会出现配合不敏锐,按弦与运弓不协调,不同步等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在练习中缺乏慢练意识导致。笔者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首先要有耐心确保左右手各自的方法正确,而后再由慢速开始,保证两手配合的松弛与协调,待动作娴熟,感觉通顺后,在逐渐加速以音乐旋律线条的速度和表现力完成,最终做到音乐演奏完整流畅,两手配合敏锐自然。
(三)设置科学的练琴计划
在有限的时间内,设置合理的练琴计划非常重要。在每周的授课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向笔者诉苦,“老师,我这周练的太少了”或者“老师,我因为这周太多的课程作业而没时间练习”。每当这时,笔者通常会给出设置练琴计划的建议,如在练习过程中,先练习空弦长弓练习,再根据所学调式练习音阶,琶音,最后进入到乐曲的练习阶段。在整个练琴过程中,应当做到对于每个节点时间段的分配合理,练琴过程精力集中,培养敏锐的视听能力。在初学阶段,因二胡发音难度较大,练琴过程中弓毛挂弦极易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运弓练习与乐器磨合,这时更应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不要恐惧狼音的出现,对于练琴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与关注和解决,并在练琴计划中明确练习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实践的再探索
(一)教会学生调试乐器
选修学生大多是零基础开始学习,所以对于二胡各个构造和形制不是很了解。当我们拿到一把新的二胡时,必须要经过一番调试才可以使用,其调试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调弦换弦、绑定千斤、正确地放置制音垫和琴码的位置、根据握力大小调节弓鱼螺丝的松紧等。调试的目的是为了让乐器的演奏更加的顺手和舒适。区别于孩童的二胡教学,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和调试手中的乐器,使之乐器的各部位以正确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震动出悦耳的声音。所以,在教授选修伊始,笔者便会从二胡各个构造开始,以示范的方式给学生详细讲解各个部位的功用和调试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演奏之余对于出现的乐器部件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二)对乐谱谱例信息的精准把握
在选修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乐谱上的标记经常忽略,如弓法指法、强弱记号、表情符号、演奏速度、重音记号等。笔者认为,20世纪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乐谱写作的完善与规范。乐谱上所呈现的内容非常重要,能把这些谱面符号准确的做到,一首作品几乎能演奏的八九不离十。并且,短短两年的选修教学,教师应该对于演奏的方法和读谱方法更加重视。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可以传播科学,系统的演奏与教学观念,推动二胡演奏与教学的良性发展。
(三)对音乐美感的追求
在选修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对学生强调,对于二胡的演奏与教学,不是局限于练好笔者课上布置的作业,或者是将一首乐曲演奏的向主项的同学一样。而是在演奏中,哪怕是一首小的乐曲,也能用恰如其分的乐感给与展示。在演奏过程中做到自己不排斥,观众也有兴趣。进而,无论乐曲的篇幅是否长大,难度与否,对演奏中对于乐曲演奏的美感的表达都要恰如其分。要做到演奏时技能顺畅自如,同时恰当的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笔者认为,“教”与“学”过程中的示范与模仿非常重要。同样的一首练习曲也好,乐曲也好,教师的示范演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旋律性的培养,更可以设置一个标准让学生在演奏中进行模仿,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乐感的感知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对于不同演奏情绪的捕捉与消化。通常,学生在还课过后,笔者便会把学生还课的内容示范演奏一遍,学生在惊讶于同一首作品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的同时,对学生欣赏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完成演奏与教学间的转化。
(四)美育元素的融入
基于师范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笔者认为在选修教学中应尽可能的把美育元素融入授课过程中。从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到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进步主张,再到“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要求。艺术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在普及性艺术教育方面能提高整个社会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能力,并且通过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和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来影响艺术接受的趋势与结构。落实在选修课教学中,虽然选修学生不以二胡演奏与教学为专业,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把演奏过程中的美感享受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的过程便能使得二胡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下去。所以,在选修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教授二胡的演奏,同时也热衷于向学生分享经典的二胡作品甚至是民族器乐大领域的作品,通过演奏与赏析使得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以及对美好情感的热烈期盼;并且通过作品分享的形式,在授课中积极展示传统乐器的现当代舞台呈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器乐传承至今的旺盛生命力。
结语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整个过程取得预期的效果。选修课学生大多都是从启蒙教起,正如刘长福教授在其撰写的著作《弦上春秋-二胡演奏与教学文论选》中《浅议“教学”》一文所指出的“从启蒙教起,对于教师而言就如同用白纸画画,甚或是创作根雕作品,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生理(包括听觉和手)的条件等进行。”这就意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气质,基本生理条件等培养出各样的演奏人才。选修学生虽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基于其成年人的认知,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对乐器较快的控制能力,均可以在教学过程为其拟定适宜的学习计划,但切不可追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规律讲究学习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演奏与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升级,让音乐师范生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得以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长福.弦上春秋-二胡演奏与教学文论选[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3.
[2]刘长福.二胡进阶教程(初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3]吴宁,李金羽.核心素养下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齐鲁艺苑,2023(01):123-128
[4]王宏健.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