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

2024-10-16刘燕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5期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基于单元视角,提炼单元主题;深入研读语篇,明晰主题意义;整体设计活动,探究主题意义等措施促成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对话教学;主题意义;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刘燕,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第一小学。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基于主题意义引领的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学习和使用语言,促进学生得体交际、主动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和交际素养,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3 “My friends”中B 部分Let's talk板块教学为例,探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

一、基于单元视角,提炼单元主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单元视角完成对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My friends”这一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同伴交往,互相尊重,友好互助”等子主题。其中,A部分语境为“John's friend”,主要学习有关人物性格、整体外貌特征的句型和词汇;B部分语境为“Mike's Friend”,在A部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描述人物细节特征的语言知识。C部分则通过小故事“Rabbit and his friends”加深学生对Friends内涵的理解,即朋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知识背景,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Meet My Friends”,学生在相互独立又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中构建基于主题的知识框架,学会客观友好地评价朋友,感受美好的同学情谊,从而实现育人价值。

二、深入研读语篇,明晰主题意义

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基于 What、 Why、 How 三个维度剖析文本内容和主题,挖掘文本承载的价值取向,将主题意义与语篇内容进行关联。

What:本课为B部分第一课时,围绕“Mike's friend”这一主题展开,分为两个板块。Let's talk部分通过John 猜测 Mike 的好友是谁的趣味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核心句型“He / She is ... ” 和“He / she has ...”描述朋友的整体外貌和细节特征。Let's play是“介绍朋友”的语言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课的核心英语表达归纳。

Why:通过“Share my friends”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在介绍朋友、猜测朋友的过程中体会友情之美好,感悟本课的主题意义“We are friends. We are happy together.”。

How:本课的语言结构是递进深入的,从整体到细节,符合语言逻辑和日常交流习惯,也为后续学生构建清晰、有逻辑的知识框架提供依据。

三、整体设计活动,探究主题意义

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策略和技能,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依托情境链设计有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连续语境中充分感受、自主建构、创新表达,从而提升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一)基于语篇理解,感知主题意义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围绕主题意义,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学习理解类活动来获取、梳理和整合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师要基于语篇主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关联,设置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获取与梳理文本主要信息,概括与整合文本脉络,建构结构化新知,感知主题意义。

1.师生互动,引入主题。

教师带领学生说唱A部分歌谣,呈现教材中新出现的人物,并说“These are our new friends. ”随后,教师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描述,让学生进行猜测,具体表述如下:“He is a boy. He's tall and thin. He has long hair. He's cool. What's his name?”。 教师的描述激活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为后续文本学习做好了铺垫。猜一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学习期待。

2.挖掘文本,深入主题。

教师应根据对话课的课型特点,引领学生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地学习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深入文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梳理、概括整合、发展思维,逐步形成结构化知识,领悟文本承载的文化意涵和价值取向。

Step 1:发散猜测,滚动旧知

教师呈现John和Mike在照片墙边交谈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Hi, John. I have a good friend.”进入课文情境。随后教师提问“Is Mike's friend a boy? Is he tall? Can you guess?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进行猜测“Is Mike's friend a girl? Is he/she short/...? ”。教师将学生猜测时涉及的关键词分类呈现。该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巩固复习了旧知,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Step 2:悬念驱动,获取信息

教师播放去除答案的教材对话录音,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主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教师及时将学生获取的关键信息词汇移到相应人物周边位置,逐步构建出Mike好友的人物肖像。

上述活动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初步获取并梳理了语篇信息,初步理解了语篇内容,并在甄别判断信息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Step 3:归纳构建,形成支架

教师结合板书描述Mike的好友“Mike's friend is a boy. He's tall and thin. 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 But how do you know that?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模仿录音来获取文本信息,教师板书并教学重点句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听、尝试说来逐步获取完整的文本信息,自主归纳、构建核心语言结构,厘清对话发展的逻辑。

图1

Step 4:聚焦思维,合理推断

基于学生已经获取的信息,教师适时呈现教材中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结合人物信息进行小组讨论“Who is Mike's good friend? Why or why not? ”。学生结合图文细节,借助支架进行分析、推理,并说出理由。有学生表达如下:

S1: Sarah is not Mike's good friend, because Sarah is a girl.

S2: I think Mike's friend is not Tim. Because Mike's good friend has blue shoes. But his shoes are black.

S3: Maybe Wu Binbin is his good friend. Because he's tall and thin. He has glasses.

学生积极思考,根据信息自主推断出Mike的好友身份,最后教师播放录音揭晓答案。学生在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思辨交流中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巩固结构化知识,为后续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Step 5:多元演绎,内化语言

多元化的文本演绎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地领悟文本内涵,对语篇进行拓展和超越。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听音、模仿掌握对话的语音、语调,借助面部表情及声音变化渲染对话气氛,体会角色人物心情,在操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化。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完整动画视频并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角色代入和情感投入中进一步内化语言知识,达到有效巩固知识结构、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理解的目的。

(二)依托语言实践,深化主题意义

英语教学中要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学习活动中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语篇的主题,帮助学生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1.挖掘素材,巩固结构化知识。

单元主情景图内涵丰富、内容生动,为单元主题提供了整体语境。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呈现本单元主情景图片,创设小朋友们讨论自己画的好朋友画像的情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Wu Binbin的画像,引导学生代入Mike的角色,并运用核心句型“He's.../ He has ...”对画像进行描述,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旧知对人物信息进行扩展和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逐步完善板书。学生以所学对话文本的图文信息为支架,对所学对话内容进行描述与阐释,再次巩固结构化知识,为后续的语言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图2

2.趣味实践,深化主题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人物角色代入,和同桌完成“我来描述你来猜”的应用实践活动。有学生表达如下“I have a good friend. She is a girl. She is short and thin. She is has big eyes. She has a big tail. She is very cute. What's her name? ”学生惊叹:“She's Zip!”学生在角色扮演与情景对话中进一步理解对话意义,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从而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并初步感受本课主题意义.

(三)迁移生活实际,升华主题意义

新课标指出,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教师应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迁移运用到真实生活中,获得深度学习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深化主题意义,最终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1.链接生活,活化主题。

在本课拓展环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把课前准备好的朋友画像藏在身后,轮流描述自己的好朋友,组内成员进行猜测。小组活动结束后,邀请个别学生上台描述自己的朋友,全班同学进行猜测。学生对话如下:

S1: I have a good friend. He's a girl. He's short and thin. He has small eyes and a big mouth. He has glasses. What's his name?

S2: Is he Ray?

S1: No. He has a blue bag.

S3: Is he Tom?

S1: Yes, you're right!

随后,教师提问“Sam's good friend is Tim. Why can you guess right?”, 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播放学生日常一起学习、玩耍的配乐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渲染下感悟“Because we read together, we sing together, we play together. We are friends. We are happy together! ”,实现对主题意义的升华。

2.实践作业,延伸主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设计综合实践类的作业,引导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完成本课对话教学后,教师布置作业“Introduce your friend,shoot a video and post it on the Moments.”。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积极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主题意义探究推向高潮。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对话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需要。教师应将语言学习和主题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Goodman K.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M]. Berkeley, CA: RDR Books, 2005.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李孝燕.单元连续性语境下小学英语主题建构式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3):39-44.

[4]梅德明,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潘玲茜,陈赛赛.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3(2):42-46.

[6]孙晓慧,钱小芳,王蔷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解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