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点面结合” 感悟场面描写

2024-10-16张瑞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9期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地点和时间内活动情况的描写,多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动态描写,是较为深刻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展示故事情节或者营造氛围的文学表达手法。它通常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点面结合是一种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面”是多个事物或者人物的概括描写,一般有一个中心词语或者句子作为引领。“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者人物的详细描写,详细描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甚至是心理,也就是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是通过总体性和个体性的描写,增强场面的层次感和画面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表现力和说服力。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的人文主题编排了从长征开始到抗美援朝结束期间,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真实事件,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加了“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的自豪感和力量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教学应该定位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一、遵循“从面到点”的传统方法学习,让“活动面”扣人心弦

《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教学时,教师可遵循传统教学的基本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自然段是写战斗场面,既有对五位战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接着让学生用“_______”画出描写群体形象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个体形象的语句,理清点面后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标注使学生能准确找到描写群体和个体的语句,也能理清点和面分别对应的语句,但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概括这样写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点面结合对刻画五位战士英勇顽强形象的作用呢?

首先,从第一句中提取关键信息“痛击敌人”,也是本自然段和本篇课文的主题。接着,阅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语段,理解描写人物活动场面要从“点”入手,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如“沉着”“狠狠地”“大吼”“满腔怒火”“总要”“抡”“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其始终为“面”服务。其次,再次研读这一自然段,明白当人物众多时,可以让人物性格等相同或相似的一组人物组合成一个点,这样的方式避免了死板,增加了灵活性,丰富了阅读体验。学生能更容易地得出以下结论:“我深刻体会到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他们好像就站在我们眼前。”“这五位战士英勇顽强,但是个性形象不完全一样,人物的不同是通过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的。”“这样描写增强了战斗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既能感受到五壮士作为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开国大典》向全世界报道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式”是其中的一个场面。教材选文同样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单元组文的形式能促进学生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掌握的分析技能迁移到后续学习上,进而让学生总结《开国大典》一文中的点面结合描写:先总体写受检阅部队缓缓入场的情形,这是“面”,再具体描写每个受检阅部队,这是“点”。这样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整个阅兵仪式的庄严、隆重、气势恢宏,既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也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真正的学习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习作“多彩的活动”能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拔河比赛的激烈来自每个学生的动作、神态和呐喊所体现的拼搏精神;戏曲节目精彩是因为生、旦、净、丑的一招一式和拿腔拿调;学生到社会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手中为老人擦汗的手绢、叠被子的专注和深情的拥抱祝福都倾注着爱意……场面的层次感和画面感因为运用点面结合而跃然纸上,镌刻于受众者心中,文章主题自然突显出来。

二、另辟“连点成面”创新学习方法,让“人物面”鲜活立体

《狼牙山五壮士》每个点都是战斗的灵魂,每个人物都是抗日战争时期英雄形象的代表。让学生认识到狼牙山上英勇的战斗群体和五位顽强的战士,明白了点和面的关系以及运用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好处。作者沈重用大量笔墨描写班长马宝玉的言行、动作、神态,塑造了班长马宝玉的英雄形象。教师可以把描写马宝玉的言行、动作和神态作为这位英雄人物身上的不同“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让学生像欣赏一幅人物画作一样,感受马宝玉这个形象“面”的魅力。

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教师结合课后练习题目,指导学生寻找塑造马宝玉形象的句子,并强调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离不开对其动作、神态、语言几个方面的细腻描写。其次,细读课文,要求学生用不同符号(言行用“_______”,神态用“ ”,动作用“ ”,其他用“ ”)分别勾画出塑造马宝玉的词句。课文写班长马宝玉带领四位战士战斗是在塑造“人物面”,其在“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场景中的每一个行为都在表现马宝玉这个“人物面”上的诸多“点”。最后从整篇课文中拎出这些“点”组合在一起,使马宝玉的人物形象逐渐变得立体丰满,更加沉着冷静、高大英勇。

教师引导学生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认识“点面结合”,丰满了马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在读描写马宝玉相关句子时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熟读课文的基础,没有一步紧跟一步的五个场景的故事,学习起来会存在困难。这就告诉我们,创新学习点面结合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不能凌驾,不能单独存在。这样的学习是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题的有益补充,也是创意表达的有效途径。

教师运用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场面描写中的点面结合,促使学生敢于思考会思考,丰富学生的认知和追求,共有三点:第一,点面结合描写场面不需要通篇使用,可以出现两次以上的点面结合,这是谋篇布局的一种写作手法。针对写作练习,首先要明白点面结合一般运用在记叙文中,如本单元运用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的重点部分;其次要确定本场面的主题,如:热烈、激动、忙碌,描写的“面”和每个“点”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绝对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战。“面”要顾及全局,要有广度,“点”要注重个体,突出重点,体现深度。“点”的选取角度要多样。如,《狼牙山五壮士》作者在“痛击敌人”这个重点场面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他部分依然按照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完成。第二,要想使“点”有深度,就要抓个性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甚至心理,抓小部分群体的动作或者有代表性的特征。如,《开国大典》的重点场面是“阅兵式”,兵种是重点,突出了海军制服的颜色、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第三,为使场面生动,画面感强烈,层次感清晰,点面描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突出细腻描写特征。

教材编排了优秀范文供师生学习语言、掌握表达的方法。一线教师要研读文本,发现可再塑语段或者可重新编排组合的因素,指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晋城市星河学校)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