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构思单”,让思维可视化
2024-10-16江泱泱
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建“习作构思单”外化构思过程,通过搭建思维支架帮助学生学会逐步思考习作要点,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例,阐述如何指导学生创建“习作构思单”。
一、构思三要素,定框架
小学生习作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无从下手。小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没有明确自己要写什么,尤其是在写记叙文时,很容易写着写着就偏题,习作也就没有了重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先学会定习作框架,框架规定了习作可自由发挥的范围,奠定了习作的基调。
人物、情节、环境是习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要让学生以这三个要素为基点,来构思习作的框架。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其核心就是情感要真挚。在教学时,首先,教师定下要流露的是什么感情,学生围绕这一具体感情进行描写才不会偏题。其次,学生要考虑情感真实展现需要的条件,让情感的流露合理且自然。第一个条件是人物,由于在记叙文中往往从第一视角出发,写的是“我”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因此这里的人物着重强调使“我”流露感情的对象,面对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如,面对教师多是尊敬,面对朋友往往是喜悦,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则更多是感恩。第二个条件是情节,即“我”真情流露的具体事例要明确,要有明显的情感出发点,否则流露的感情看上去会莫名其妙,如虽然写了“我很感动”,但是在事例中完全看不到感动的地方,所谓的“真情”也就完全没有了感染力。第三个条件是环境,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对人物进行衬托,能更好地表达感情。例如“我”看见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本身就会对他感到敬佩,再加上环境的渲染,是在“大雪和寒风中依旧在坚持清扫马路”,那这样钦佩的感情就显得更加真实。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动笔前就考虑好这三个问题,以免在习作时遇到不匹配、不合适等问题。在确定好三个条件后,教师要让学生将三个条件和想写的感情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大致结构为“我因为什么事对什么人产生了什么感情”,这就是学生在习作时要时刻记住的要素,能保证习作的大方向不会偏离。
第一部分的“习作构思单”设计如表1所列。
二、构思故事线,定内容
框架支撑起了文章的地基和走向,那么内容和故事就是文章的血肉,优秀的作文必然是生动且饱满的。在习作时学生往往存在着虽然事例选择得很好,但真正动起笔来故事却不够丰满和吸引人,又或者没有合理分配笔墨,导致前面铺垫过多,形成头重脚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细致规划习作的故事线,合理选择习作内容。
所谓构思故事线,其实就是情节要素的深入展开。故事是记叙文习作的主体,尤其是要表达感情的记叙文,因为真情的流露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言之无物。教师要带领学生规划构思好事件的发展走向,从事件前、事件中、事件后这三部分来确定习作内容,在每一部分也要用感情类词汇进行概括,从而体现感情的变化。第一部分事件前,既包括交代故事背景,包括人物和环境,也要交代事件的起因和即将出现的转折,学生同时也可以通过略微对环境的描述来为接下来的故事进行铺垫。有了转折才会有所感触,促使后续的情感转变或表达更加合理自然。在第二部分事件中,其实就是写故事发展的高潮。真情实感的流露不是无病呻吟,往往是由于事件中的某一细节真正打动人心而产生的,因此学生尤其要注意把握事件中的富有感染力的一点。第三部分事件后就是要写结局。事件结束之后,“我”会有怎样的反思和感悟,学习到了什么,这一时期“我”又有怎样的感情,在此时得到升华。例如要写朋友对“我”的宽容,让“我”感动,事件前就是要点明“我”与朋友争吵或有不愉快的原因,争吵的内容以及争吵后“我”愤怒或伤心的感情,以此更好地为后续发展进行铺垫。而事件的高潮就是朋友能宽容“我”,在“我”还是处于生气的情况下,朋友的原谅更显珍贵,从而让“我”深受感动,那么事件后,“我”就会及时进行反思与感悟,使得文章深度进一步加深。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如何构思时,也要让其注意详略,事件前和事件后作为开端和结尾应当略写,而事件中的部分则需要详写,切记不能本末倒置。
故第二部分的“习作构思单”设计如表2所列。
三、构思词句段,定细节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题材恰当,遣词造句也需要进行仔细打磨。小学阶段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还不熟练,常常出现明明情感很充沛,但是不知道如何进行表述,形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因此,在习作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字进行打磨,用优美的文笔和细节描写来为作文锦上添花。
这里所谓的定细节不是指第二部分的事件细节,而是指语言和文笔的美化,是在细微处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教师要带领学生从两方面来进行考虑:第一,是指语言的丰富度,尽量减少同一词语的重复使用,多使用近义词、成语等,使文章看上去富有文采,也不会因为过于重复而显得枯燥。如在习作时要表达自己很感动,学生往往就会用“感动”一词贯穿全文,其实可以在恰当的位置依据意思进行替换,面对在生病时期照顾自己的妈妈,这种感动更多的是感恩,面对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的同学,这种感动中钦佩的分量会更重。再例如同样是说一件小物品,不只是可以用“美丽”“好看”,还可以用“精致”“小巧”等形容词。学会使用好词好句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教师要在平时引导学生做好好词好句的记录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习作时能信手拈来,为自己所用。第二,就是指所用的习作手法。习作手法不仅有比喻和拟人,还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对比、衬托等,教师要让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多种手法,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习作水平。例如要写“我”的喜悦之情,可以用动作“笑咧了嘴”“挥舞双手”“眼睛放光”,语言“哇”“太棒了”来直接表达“我”的开心和兴奋,也可以通过侧面的环境描写“天气更加晴朗”“连花儿都笑弯了腰”等进行感情的侧面衬托,使自然流露的真情更加立体饱满,真正做到感染读者。对于习作手法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让他们在习作时选择好段落进行仿写,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故第三部分“习作构思单”设计如表3所列。
综上所述,“习作构思单”可以打开学生习作构思过程中的“思维黑箱”,让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便于了解学生习作前想了什么,怎么想的,写的生长点在哪里,从而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