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与实践

2024-10-16许嫄陈于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9期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作业设计要紧扣课标和教材,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切实开展具有实践性、弹性化、跨学科的语文实践活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用好教材设计的作业系统,以打破传统“一刀切”与“大锅饭”的作业模式,避免学生因练习册和测试题等强化训练中的重复劳动耗时用力过多,让学生真正实现“减负”。笔者试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讨论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与实践。

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体现出两者有机结合的设计意图与“下学而上达”的目标追求,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有机融合,环环相扣。教材中的作业设计,聚焦课文和单元整体指向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要求学生选择并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向学生所在的地域文化空间渗透,实现文本与生活打通、历史与现实交融、学生与他者共生,因而体现出开放性、空间性和融合性特征。

一、紧扣教材内容,作业设计凸显开放性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作业设计因此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以教学“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写作手法为例,在《纸的发明》一课,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整合,感悟纸发明以前的从龟甲兽骨到竹片木片到帛再到麻的复杂变迁。在《赵州桥》一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2~3自然段,感受作者如何围绕“精巧”和“美观”来写。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汴京的生活图景,理解课文第2~4自然段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焦点,和盘托出画面三百六十行人物、热闹街市和桥北头情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写法。语文园地让学生通过回顾与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仿写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作业虽然指向教材内容的学习,但向学生阅读经验及其所拥有的不同语词世界开放,允许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词语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追求和而不同。

本单元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传统文化之美。《古诗三首》是对中华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抒写与弘扬。《纸的发明》和《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才干和智慧,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骄傲。虽然课文文字指向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但影响未来而具有永久的穿透性。本单元作业设计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向地域特色和学生经验开放。综合性学习中的习作是写自己家过传统节日的过程或节日里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活动成果展示与春联、月饼、粽子和相关诗歌关联,都是学生看过、吃过、读过以至耳熟能详的。如以“寻根之旅——争做家乡代言人”为项目作业主题,引导学生探寻六安本土的民俗文化:探寻民俗中的六安、戏剧里的六安、舌尖上的六安、工艺里的六安。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配合下,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真实情境任务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关注学生差异,作业设计体现空间性

关注学生差异,无疑需要增强作业设计的选择空间。分层作业设计无疑是主要策略和现实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起跑点,获得学习的兴趣与自信。以“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巩固”为学习模式,以“基础、巩固、探究”为思维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习有所得,并发现与欣赏属于自己的精彩。

基础性作业落实语文要素,通常安排在课前预习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运用工具书与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如《赵州桥》作业设计时,通过课前预习,要求正确认识、理解课后词语,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虽然学生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不成问题,但是赵州桥的建筑年代毕竟久远,学生通过文本去了解1400多年前的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或许有难度。课前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为课堂理解感悟做好铺垫。巩固性作业提升语文能力,大多安排在课中练习和课后巩固中。课中练习以课堂为载体,以课堂学生合作活动为方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整合能力。课后巩固以文本巩固为目的,让他们在基础达标的情况下提升学习能力。语文园地的作业设计安排了“学用动词”“妙笔生花”两个题目:以“包饺子”的过程设置排序与概括,提高表达的有序性和连贯性,再安排剪纸文化相关阅读练习的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将习得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探究性作业追求思维创新,安排在课后巩固练习设计的“点亮思维”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从第9课开始到单元学习结束,在“点亮思维”题目中分别安排了以下内容:(1)向家人或小伙伴介绍传统节日习俗,制作关于传统节日的书签。(2)搜集各种新型纸张,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介绍。(3)搜集“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取关键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4)通过查阅资料、问询长辈等渠道,了解我们身边的古建筑,可以拍一拍、画一画、写一写。(5)课后搜集和阅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6)为喜欢的节日创作一本连环画,并试着配上简短的文字。(7)了解家乡的戏剧,并试着学一学。这种点亮思维的多样化设计为不同感知与兴趣偏好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基础性和巩固性作业为必做题,探究性作业为选做题。分层作业的设置,为全体学生“量身定做”,让他们在面对作业时,敢于接受,乐于完成,勇于创新,让“语文”的嫩芽抽枝长叶,成全学生“不一样的精彩”。

三、创设学习情境,作业设计关注融合性

情境创设服务于学生、文本与生活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本单元中“综合性实践活动”贯穿设计始末,要求学生融合本土文化加以展开。“寻根之旅”主题实践活动,以“争做寻根小主人”开始,到制作寻根之旅宣传册结束,整个作业编排由基础到探究,层层递进。对六安儿童而言,在他们积极自主习得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文化,抛身边的“古建筑、民间艺术、传统美食”之“砖”,引“寻地方特色文化”之“玉”,让学生在资源融合中形成自主行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要关联现实生活并创造美好生活。在“寻根之旅”第一站,通过“我是皖西博物馆解说员”“最佳导游”等生活情境作业的设置,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单元语文要素的巩固,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乡土自豪感。在“寻根之旅”第二站,创设“听故事,做美食”情境,以“蒿子粑粑”名字由来的故事入手,设置与家长做美食的实践活动,最后用“写”或“说”分享所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在“寻根之旅”第三站,“读书破万卷,一字一画皆成作”,创编了开放性作业:民俗中的六安、戏剧里的六安、舌尖上的六安、工艺里的六安……安徽六安山清水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之城,不同的习俗节日有不同的特色活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美食工艺,如裕安区大别山盆景技艺、霍邱临淮泥塑、金安区翁墩剪纸、叶集木榨油技艺、金安区一品斋毛笔制作技艺、金安区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霍山县淠衡钝斋医学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挖掘本土特色,引导学生去考察探索,然后用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向别人做介绍。“情动而辞发”,在这样层层深入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口唱我心”,自能妙笔生花。学生通过询问长辈、在线搜索和实地考察,发现了周围的古建筑、古艺术和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参观皖西博物馆了解家乡民俗,探究了六安“南北双塔”的传说,实地考察独山镇“徽六”瓜片生产基地,绘声绘色讲解六安瓜片的起源和历史,还拜师学艺唱起了具有六安地方特色的“皖西庐剧”和声调悠扬的“大别山民歌”等。在“寻根之旅”第四站,设置了适合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个性化作业:(1)为家乡代言,做个小小“传承人”。(2)爱唱歌的小朋友,去了解家乡特色戏曲,如庐剧、大别山民歌,学着唱一唱。(3)爱绘Sgd38xoUkf+Ufi5aV10GaA==画的小朋友,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家乡美食,画手工艺品,画节日活动,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寄给亲朋好友。(4)爱古诗的小朋友,可以选择喜爱的节日诗词,或者有趣的节日故事,录成音频、视频,上传班级“中国传统文化馆”网站,和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者共同分享。(5)擅长写作的小朋友,可以向大家介绍家乡节日风俗、家乡美食工艺、家乡戏曲民歌等。

经过为期两周的浸润式训练,学生的思维火花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碰撞,设计并完成宣传册“寻根之旅”的任务便水到渠成。自此,学生心中播下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语文”之花悄然绽放。“寻根之旅”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不仅指向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也是他们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凸显和体现,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开展多种评价,作业设计注重实效性

具有开放性、空间性和融合性的作业设计,关键在于实践落实并转化为儿童实实在在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要及时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作业评价要多样化,让语文作业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化于心而外化于形,让文本与生活、写作与阅读、巩固与提升、弘扬与传承等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1.注重及时性评价,强化鼓励性评价

作业评价要及时,肯定学生付出的智力劳动,促使他们获得成就感,鼓励他们后续自主探究的热情。如综合性学习“我的节日我做主”:(1)跟家长学习一项技能——学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食。(2)动手制作与传统佳节有关的艺术品。(3)绘制“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宣传画,并配文字解说等。作业完成后,我们随即开展了“创意达人”和“我行我秀”作业展示活动,并利用评价量表,让学生选出不同层级的优胜者,将其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展示。以学生关于清明节日的表达为例,涉及“清明故事我来说”,或写或画或诵读“清明生活纪实”,折菊寄哀思,从简介、诗词、文化与习俗等方面画出思维导图,做清明美食蒿子粑粑等,展现学生思维放飞的多姿多彩。特别是做蒿子粑粑,包括食材选取、工序、时间与火候掌控等,是学生经由生活行为实践而对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生活艺术和语言表达等的整体性感知。及时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指出学生作业存在不足的同时,别忘记对他们内在心智与外在行动的付出表示赞同,并对他们下一次作业的追求进步表达信心并充满期待。

2.注重发展性评价,弱化等级性评价

评价方式要多样,除了口头表扬,一次进步获得的小奖章,一次挑战赢得的“免写”卡,一次升级获得的“晋级证”等,能充分唤起他们的挑战欲和自信心。本单元作业评价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小书生闯关积星我能行”之闯关活动,整个过程共分为7个关卡,闯关成功后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如“进步卡”“晋级卡”“免写作业卡”等。这样设计意在根据学情,制订梯度任务目标,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作业功能的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作业质量的发展性评价,弱化等级性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注重学生同自己的内部竞争,淡化学生与他人的外部竞争。就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而言,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教师不应停留于学生作业闯关的一次性行为,而应对闯关不顺利的学生提供支持,帮助顺利闯关,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进步。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开展,促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消退,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增强学习的意志。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发现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紫竹林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