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有效举措
2024-10-16陈燕飞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022年版课标设置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就是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旨在通过“对比、质疑、推断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对阅读文本的观点、事实等进行梳理……养成崇尚真知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2022年版课标理念为指引,注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课堂的落实,促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思辨欲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建立在对文本展开多元思考以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上的,要想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真正发生,教师就要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展开辩证思考、合理联想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基于文本而高于文本的学习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及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假如你是主人公,你愿意吃掉下来的面包渣吗?蚂蚁队长把掉下来的面包渣分给了最小的蚂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同意蚂蚁队长的做法吗?”教师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兴趣,让学生真正经历假设、猜想、推理等学习过程。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珍珠鸟为什么会信赖人类?为什么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对此,你怎么看?”这个学习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驱动学生主动通过阅读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对文本形成个性化的解读。
真实语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辨性表达的欲望。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中,教师依据文本特点创设出适切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辩证思考中获得对课文全面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促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找准思辨落点,明确思辨方向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并不是随意可以产生的,只有找准思辨性阅读的落点,依据课文特点设计出适切的阅读话题,才能让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为此,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找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落点,并以此展开思辨性阅读活动,让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路径更加清晰明确,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1.在核心处引导学生阅读思辨
教师若想要学生思辨表达的理由更加充分,有理有据,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课文内容。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文本核心处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时,教师可以围绕课题设计问题:“你觉得桑娜夫妇是贫穷还是富有?说说你的理由。”有学生从描写桑娜夫妇一家家境的词句来证明桑娜一家是贫穷的;有学生从桑娜夫妇的行动及对话中认为他们在物质上虽然是贫穷的,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提取相关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的核心进行阅读思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与提取信息,抓住文本的本质内涵。
2.在“矛盾处”引导学生阅读思辨
教师要发现文本的“矛盾处”,鼓励学生围绕文本“矛盾处”展开阅读,并能够把对文本的观点、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基于此,教师可以就文本的“矛盾处”进行设问,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如六年级上册《桥》一文中学生印象深刻的是老汉的“一拉”“一推”等,这个地方也是文本“矛盾”集中之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老汉爱自己的儿子吗?既然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儿子从队伍里拉出来?如果不爱,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为什么又用力把儿子推上岸?”这些内容说说看法。教师紧扣文本“矛盾处”的“拉、推”引导学生阅读思辨,可以让学生对老汉的做法有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真正感受到了老汉廉洁奉公、一视同仁、视死如归、一心忠于党的崇高精神品质,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文本“矛盾处”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3.在不同寻常处引导学生阅读思辨
教材中一些课文的不同寻常处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质疑,不明白课文为什么会这样写。思辨性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发现文本中的不同寻常处,并围绕文本的不同寻常处展开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能够在质疑探究中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时,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对“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东海那么大,她这样做有用吗?女娲为什么要化身为精卫而不是其他更大一些的动物呢?如果她化身为更大一些的动物去复仇是不是会更加容易一些呢?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疑问,也是学生觉得不同寻常之处,教师围绕这些话题带领学生阅读思辨,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编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地凸显精卫不屈不挠的意志,体会到精卫那种坚忍、执着的精神,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从而使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文本的异于寻常处也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的不同寻常处展开思辨性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用不同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习惯。
三、开展实践活动,嵌入过程评价
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为了确保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以评促学、以评测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于本单元双线目标,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作为本单元的重要目标任务。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教师以思辨性问题为引领,带领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活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你是如何看待楚人自相矛盾的现象?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自相矛盾的人,你会如何对其进行劝说?”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已经被齐威王一方知晓,假如下次比赛时齐威王也用这种方法,田忌的方法还能奏效吗?他需要怎样做才能获胜?请你预测一下他们下次比赛的情况。”教学《跳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你觉得船长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你还有比船长更好的方法吗?”这样的学习活动,将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的评价融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的组织与评价,关注学生思辨阅读的过程,依据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围绕思辨点、开展实践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更聚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