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2024-10-16韩琼慧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5期

摘 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域之一,乐山是我国西部丘陵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市,亦是“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乐山市乡村建设在宜居宜业等硬件设施方面成效显著,但对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核心内涵和建设要求,在重视程度、文化建设、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因此,未来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强化统筹规划布局,构建整体推进格局;健全责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加快乡村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富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凝聚共建共治合力;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有效有力支撑。

关键词:和美乡村;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4.05.008

文章编号:1009-6922(2024)05-74-09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23。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31,这是党中央对乡村建设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发展脉络与核心内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中央基于新时代乡村建设实践提出的创新性理论。只有准确认识和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一命题“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才能更好地以乡村振兴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的发展过程

乡村建设历来被党中央高度重视,先后提出过“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等发展目标。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标志着我国乡村建设正在发生着阶段性、历史性的转变。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3]。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4]。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把确保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6]。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7]。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8]。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9]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10]。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31。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1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1]14单列一个独立部分,对和美乡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明确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12]。

从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党中央关于乡村建设的系列部署一脉相承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党中央不断优化和完善乡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乡村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

(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内涵

目前,学术界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概念,但通过梳理相关政策发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该涵盖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并能满足农民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生活追求,同时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升级版”。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内涵更加丰富、指向更加鲜明。要理解其中内涵,首先需要把握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两大前提。“宜居”即“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就要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宜业”即能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这就要求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不断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能够多渠道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和美乡村更加突出由表及里、形神兼具的基本功能,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更加彰显乡村建设中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为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完善“硬件”建设,也要提升“软件”建设;既要外在塑形,也要内在铸魂;既要物质文明,也要精神文明;既要推进“物”的现代化,也要推进“人”的现代化。

二、乐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乐山市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中,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难点,创新开展以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为重点的农村“五清”行动,倾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文明蔚然成风,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乐山各县(市、区)按照“深入边角、群众参与、常态坚持、普遍认可”的工作思路,把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作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新成效,初步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6%;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清零;76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占比达到73.8%,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4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3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49%,废旧农膜回收率87.87%。厕所、污水、垃圾的有效治理带动全市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占比超过65%①。沙湾区、峨眉山市、井研县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为四川省唯一一个连续3年有县(市、区)获此殊荣的市(州),井研厕所革命模式入选全国典型范例。

(二)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乐山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乡村倾斜,基本建成了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农村“五清”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建制乡镇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德古调解”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引导。录制“五清”行动倡议书,通过“村村响”“云广播”“入户喇叭”每天进行播放;推动微信小程序“川善治”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普及,入驻1143个行政村(社区),服务27.9万人,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动实现环境卫生美、整洁有序美、庭院绿化美、风貌协调美、家风文明美“五美”目标,全民共建共享、共促共治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三)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乐山坚持将农村“五清”行动与“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深度融合,通过“最美庭院”、“最美乡村”、“最美村民”、“十爱”示范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家家户户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扬家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大操大办、彝区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日益浓厚,不断推动乡村环境由面上美向纵深美、由眼前美向心里美转变。

(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发展

坚持把“美丽环境”转换为“美丽经济”,以农村“五清”行动为抓手,配套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推广“农业+”产业融合新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山区变景区,走出了一条“美丽生财”的好路子,农民群众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增收的产业越来越强。2023年,市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重点县,峨眉山市、夹江县创建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千年禅茶·忆在峨眉”入选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行大渡河风景道·探人与自然之秘”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五)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

坚持茶、果、药、竹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推动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努力实现美丽产业转换为美丽环境、美丽生态。2023年,新命名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3个,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9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20个(含国家、省星级和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乐山市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市,夹江县、井研县获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县。

三、乐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乐山市乡村建设在宜居宜业等硬件设施方面成效显著,尤其体现在农村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三大革命”的统筹推进、乡风文明的持续改善、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等方面。但看到成绩的同时,对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核心内涵,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一)和美乡村内涵理解有待深化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个系统整体的乡村建设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整体推进的综合结果。因此,需要注重把握和美乡村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而调研发现,有些地方对“和美”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一是重环境轻文化。认为只要白灰一刷、彩绘上墙,就体现了良好乡风乡貌,而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利用不充分。二是重建设轻治理。有些地方盲目建大公园、大牌坊、大草坪,有些地方要求统一村庄建筑风格,硬把农家菜地改成现代花园,而乡村治理水平偏低、治理方式单一。三是重统一轻特色。有些地方把传统村落道路过度硬化,用大理石铺砖,片面地认为和美乡村建设就应该对标城市现代化,而忽视了传统乡村的独特价值。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需提升

虽然乐山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但底子薄、根基弱,整治提升行动需要持续加强。一是“厕污共治”质量不高。乐山户厕新(改)建项目启动普遍较为滞后,存在等资金、等项目的情况;部分地方学习培训不及时、技术指导不到位,个别三格式、五格式化粪池选址布局、格池比例、排气孔高度、防渗处理、人工湿地建设、灰水管道安装等不够规范;部分地方由于重建轻管,个别建成的设施存在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二是“五清”行动还需深化。调研发现,个别地方存在“上热中温下冷”“搞变通打折扣”“执行走样弱化”的现象,工作责任没有落实到“最小单位”。生活污水或粪污直排、路面干净但路边脏乱、黑臭水体未常态化清理、露天焚烧垃圾或秸秆等问题仍时有发生。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待加强。调研发现,部分中小养殖场环保设施设备陈旧,房舍为半开放式,畜禽粪污处理能力不足,臭气、粪污外溢较为突出;部分地方农膜和农药包装回收处理不到位,田间地头随意丢放农业废弃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小散畜禽养殖户放养习惯未彻底改变,畜禽粪污溢流情况时有发生。

(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难以满足

乐山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一是农村养老服务供应不足。调研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和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留守老人逐渐增多,而农村养老院、照料中心等老年人服务机构覆盖率较低,定期文体活动和健康讲座也较少。另外,老年人服务机构运营能够实现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的较少,运营资金主要依赖于村集体和上级政府补贴以及社会捐赠。二是农村医疗服务短板明显。调研发现,乐山各县(市、区)村卫生室医护人员拥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比例较少且年龄偏大,能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的较少,能得到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定期巡诊、驻派服务的卫生室比例较小。三是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城乡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教育虹吸效应明显。进城入学的现象越来越多,农村生源的流失又加剧了城乡间教育失衡。农村教师收入少、发展差,阻碍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待增强

和美乡村建设应该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但是,目前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内在原因。现阶段乐山农村居民对和美乡村建设认识不够,了解不多,期待值不高,参与意识也不强。二是外在原因。政府调动和激发农民主体性不够。比如,一些地方厕所改不改、垃圾怎么收、污水怎么排等,没有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农民对自己家里的事操不上心、说不上话;有的不注重政策宣传、组织动员和指导服务,发动群众参与“厕污共治”办法不多,农民群众的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反而成了“局外人”;个别地方没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政府大包大揽,群众却不买账。

(五)建设工作推进力度有待增强

近年来,乐山关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各类文件发了很多、会开了不少、通报频次也不低,但部分地区仍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有的抓而不紧、抓而不实,不认真调度分析,不深入督导检查,不及时跟踪问效;有的搞突击式、运动式整治,缺乏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意志力和行动力。比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上,个别地方人员力量配备不强,没有及时组建工作专班,下沉农村基层一线现场指导、培训不足,个别地方无法保证日常工作按期完成。有的地方等、靠、要思想严重,不积极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支持,不愿意积极包装项目发债融资,涉农资金整合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保障不到位。个别地方没有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谋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简单照搬照抄其他地方做法,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四、推进乐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担当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13]他在考察调研中多次进村入户了解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情况,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乐山各地各部门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善于观大势、谋大局,牢固树立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的理念,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今后五年,面向2035年,描画2050年,明确分阶段的任务图施工图,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强化统筹规划布局,构建整体推进格局

为了实现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应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村庄规划,牢固树立“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一是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14]为此,和美乡村建设的推进既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色来规划实施,在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文化激活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完善乡村规划建设体系。尤其是要注重突出乐山各地地域文化风格,最大程度保护乡村原有风貌,最大限度体现传统文化根脉和民俗生态风情。二是统筹布局、整体推进。建设和美乡村是一个长期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三是集思广益、尊重民意。在和美乡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真正编制好科学合理又能让百姓满意认可的村庄发展规划,确保讲好村庄故事、描好村庄发展蓝图。

(三)健全责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压紧压实建设责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县(市、区)党委书记应该当好“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应该当好“主攻手”,村党组织书记应该当好“施工员”,形成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委农办抓好统筹协调、督导落实;市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住建、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包装、规划设计、用地调整、资金整合等工作。各县(市、区)应扛起主体责任,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定了就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健全要素保障体系。充分用好各项政策、调动各方资源,建立好“倾斜优先、重点支持”的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好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地、钱的问题。围绕“人从哪里来”,着力挖掘、培育、使用乡土人才,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专技人才培养等工作,破解农业农村缺劳力、乡村振兴缺人才的瓶颈。围绕“钱从哪里来”,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用好金融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确保资金有效供给。围绕“地从哪里来”,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对上争取“增量”,对内用活“存量”,保障产业发展和建设用地需求。

(四)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风貌

一是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新(改)建,因地制宜推广“厕污共治”模式,确保整村推进示范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二是有序推进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水美新村,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有序增加。三是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市)处理”模式,新建垃圾收转运处理设施项目,全面消除农村露天垃圾池和敞开式垃圾收集车。四是不断提升村容村貌,从严从实抓好农村“五清”行动和乡镇场镇管理服务提升工作,常态化保持村庄干净整洁,力争创建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五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五)加快乡村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富民

产业兴旺是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和美乡村,产业是根基,因地制宜是关键。为此,乡村富民产业的发展需突出本地特色,矢志不移地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真正让乡村因特色而更加和美、因特色而更有活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着重以现代农业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景观特色塑造、乡土文化重塑等为重点,加快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如:加快农村三次产业横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与农业发展良性互动;通过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最终实现利润的有效增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拓片成面”,点、线、片、面结合不断推动乐山茶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四大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示范区。二是推进产业发展要素融合。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支撑。为此,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不仅要盘活村庄内部土地、人才、资金等沉睡资源,而且要对接城市人才、先进技术、前端信息等外来要素,形成融合态势,促进农村农业技术效率提升与生产组织模式创新,进而带动产业增收能力的提升[15];同时,还要立足村域、着眼县域、放眼市域,通过强化市县统筹、推进镇乡产业聚集,促进产业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市、县、乡、村产业联合发展体系。三是推进产、村、景、人融合,构建惠及更多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美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应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秉持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理念,创新利益联结带动机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除了抓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硬件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外,还应着力抓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软件建设,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因此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以“和”的理念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一是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创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载体和方式,提供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村民文化认同,凝聚乡村共同体意识。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补齐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短板,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格局。三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助推和美乡村建设。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持续开展厚葬薄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治理,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四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持续创新开展农民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

(七)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尤其是要聚合村民、乡村精英、村“两委”、乡贤、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同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本质应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从农民内心喜好着手,最终落脚点应是让农民群众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因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应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强化村民参与力度的基础上,形成一条以广大村民为基础,多元主体紧紧围绕共同目标集中发力。具体而言:一是加大各类主体参与力度。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入宣传引导、加大培训教育、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拓展参与渠道和方式。在传统参与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微信群、短信、腾讯会议等各种线上平台,使参与方式更加多元、更加便捷。

(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有效有力支撑

和美乡村建设在生活垃圾治理、改厕治污、供水保障、庭院环境整治提升、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发展、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要按照“政府投一块、社会筹一块、向上争一块、开放引一块、部门帮一块”的理念,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具体而言,在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如:对积极开展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者给予项目支撑、奖励补助等政策扶持)的同时,还要努力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激发个体、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增添新动能。同时,鼓励农民主动投入资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3-12-25(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6]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18-05-20(1).

[7]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8.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

[9]习近平.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N].光明日报,2021-03-26(1).

[10]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N].光明日报,2022-05-24(1,8).

[11]习近平.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光明日报,2022-12-25(1).

[12]中共中央 国qDNa186LSxGVl87RZgvN4w==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2024-02-03)[2024-04-05].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186/202402/content_6934551.html.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58.

[14]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光明日报,2020-12-30(1).

[15]刘建生,郝柯锦.共同富裕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机制与路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4):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