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单元整体 发展高阶思维

2024-10-13刘妍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演进,传统的讲解式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显得滞后。在新课程实施这一背景下,引入结构化学习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串联结构和搭建学科知识点,有望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结构化学习的基本理念,明确了其特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结构化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高阶思维 结构化 小学数学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2129;福建教育学院资助)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184-03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单元整体教学与结构化思维的发展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将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使其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从定义、基本实质、学习目标确定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结构化思维的内涵意蕴

(一)明晰单元整体教学的定义

单元整体教学是将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强调整体性的学习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可以是某一章的内容,也可以是特定主题下的知识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通过深入学习一个完整单元,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科素养,培养系统性思维。

(二)把握结构化教学基本实质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强调组织、体系和层次的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协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结构,使之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结构化教学,学生能够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对学科的整体理解,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成为有组织、有层次的学习者,为更高层次的认知建立坚实基础。

二、基于单元内容整体分析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展开单元整体教学之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仔细梳理和归纳知识点,为后续的教学策略提供清晰的方向。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确立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综合考虑学科认知水平,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引导他们在整个单元中建构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目标设定,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科需求,推动整个单元教学朝着明确的方向发展,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策略

(一)系统梳理单元知识,渗透结构化教学机制

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首要任务是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以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例如,当涉及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实际问题等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明晰的结构图,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安排上,教师需要合理设计课程,确保各个知识点之间能够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前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入相关概念,先讲解加法,然后顺接引入减法,通过比较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透过教学安排,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对整体知识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还以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在讲解加法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减法的联系,强调它们共同的数学原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脉络,形成对数学体系整体性的认识。在教授加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购物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商品和价格标签,让学生扮演顾客进行购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计算选择的商品总价,体验到加法的实际运用。通过这个生动的购物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还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践感。接着,当引入减法时,教师可以以同样的购物情境为背景,但这次让学生思考找零的过程。例如,如果顾客支付了一定金额,学生需要计算出找零的数额。通过这一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减法的概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例子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不仅梳理了单元知识,而且强调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方式,提高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拓展整合单元内容,优化结构化教学设计

除了系统梳理单元知识点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应该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整合,以丰富学生的学科体验并促使他们建立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以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学为例,通过引入相关的拓展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整合不同知识点,促使他们形成对几何学整体性的认知。在几何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拓展知识,如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通过讲解三维几何中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等,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几何学的空间概念,不仅限于平面形状,而是将目光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维度。通过制作简易的纸立方体,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加深对几何学的理解。首先,教师准备好事先剪裁好的彩纸或卡纸,以及胶水或胶带。然后,向学生简要介绍立方体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六个面、十二条边和八个顶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指导进行折叠和粘贴,完成一个纸立方体的制作过程。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将亲自参与折叠和固定纸张,通过手工操作形成一个具体的立体图形。这个亲身体验不仅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方体的结构,还促使他们观察不同面之间的关系、边的长度以及顶点的位置等几何学概念。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生动,还通过亲身参与激发了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学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数学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体验。与此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不同知识点也是至关重要的。继续以几何学为例,当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中的直线、角等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整合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中。例如,向学生提出设计迷宫的任务。学生需要考虑迷宫的整体结构,包括墙壁的布局、通道的宽度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直线的概念来规划迷宫的路径,确保通道和墙壁的直线关系得当。同时,学生还需考虑使用角的知识来设计迷宫的拐角和转弯部分,以增加迷宫的复杂性。另外,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方向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真实场景,比如在城市中如何找到某个地点。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直线和角的知识,通过判断方向和行进距离,来规划自己的行进路线。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涉及到直线的距离概念,又需要考虑角度的变化,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几何学知识。

通过在几何学中引入拓展知识和整合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扩展了学科的广度,丰富了学生的学科体验,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有益于提升学生对数学整体性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未来更复杂的数学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思维结构

结构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以及促进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优化其思维结构。在学习分数的情境下,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分配食物或糖果的情况?我们如何用分数来公平地分配?”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对这一概念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从而使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其次,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图表和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一起设计一个关于校园活动参与情况的柱状图。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通过合作,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制作图表,并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结果。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也促进了他们对图表和图形的深入理解。另外,通过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数学任务,以学习测量长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的周围环境中,有哪些需要测量长度的场景?请设计一个测量长度的实际任务,并记录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比如测量教室的一段墙,通过使用标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来探究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他们对长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此,结构化教学不仅关注知识传递,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性任务,培养了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了数学学科的思维结构。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其数学学科素养。

(四)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实现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知识应用的考验,更是对学生结构化思维的检验。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形成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以学习有关时间的概念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一张电影票,上面标有电影开始的时间,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到电影院?”这个问题涉及对时间的计算,考验了学生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还要考虑实际行程、交通等因素,从而提升了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在学习数据统计时,教师提出:“在学校食堂的一周销售中,不同种类的食物销售数量如何变化?请你用图表表示并分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和图形工具,同时要求他们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不仅巩固了数据统计的知识,还培养了分析和解读图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这些问题解决的实践,学生不是在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结构化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整合所学知识,理清问题脉络,形成系统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从而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结束语

在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浪潮中,教学方式的更新势在必行。结构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模式和工具,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性。通过有效串联和巧妙搭建学科知识点,我们期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在未来,随着结构化学习的深入应用,我们相信小学数学教学将迎来更多令人振奋的变革,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独立探索与深刻理解。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努力创造一个更富活力和启发性的数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薛师文.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21(32):50-51.

[2]陈萍萍.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69-71.

[3]夏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运用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3):20-22.

[4]钟旻琦.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促深度学习”的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C1):21-22.

[5]马云鹏.基于结构化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研究,2023(2):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