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
2024-10-13姜晓妮
【摘要】本研究针对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探讨小学语文作业如何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以提高作业的实效性。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跨学科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达到语文作业的教学目的。研究结论是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发挥各学科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跨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01-03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亟待研究与创新。适当的跨学科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达到语文作业的教学目的。因此,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如何通过跨学科融合实现作业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作业仍停留在语文学科内部的设计。所以,本研究拟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如果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语文作业如果能够融入历史知识,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了解语言的运用和文学作品的背景,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语言的能力。如果语文作业能够融入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语言风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总之,语文作业的跨学科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接触和学习多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双减”背景下,适当的跨学科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达到语文作业的教学目的,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语文作业如果融入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从科学现象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这可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从更丰富的角度理解语言。再如,语文作业如果融入音乐知识,可以让学生从乐曲中领悟语言韵律之美,也可以实现拓展学科知识面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双丰收[1]。总之,语文作业设计中的跨学科元素,可以启发智慧,激发兴趣,这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意义非凡。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科作业量和课外负担压力均有所减轻,这为语文作业的设计创新提供了空间。如果语文作业能够吸收其他学科的优质素材,进行跨学科的有机设计,这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语文作业中加入趣味数学元素,通过语文表述、描述数学问题或几何图形的特征,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或者在语文作业中融入历史故事,学习历史事件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总之,语文作业设计中的跨学科融合,可以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娱乐中学语文,容易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四)有利于发挥语文作业的实际效果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语文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语文作业如能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设计,就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实际效果。例如,语文作业中融入美术素材,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一件艺术品,描写它的形态、色彩,表达自身情感,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如,语文作业中融入音乐元素,让学生听一首乐曲后表达自己的体会,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总之,语文作业跨学科融合设计,可以将其他学科的优质学习素材与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作业的深度,让语文作业真正发挥多学科综合的教学实效。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现状
(一)作业设计仍停留在语文学科内部
当前,许多小学在开展语文作业设计时,仍然停留在语文学科内部,很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大多只使用语文课本和教材中的材料,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吸收和利用,导致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时获得的信息高度同质化,视野狭窄,也无法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获得跨学科的启发。作业的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难以达到检验学生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和鉴赏、表达能力的效果。
(二)作业难度与深度不够
部分小学在开展语文作业设计时,作业的难度与深度均不够,没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考查重点。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导致作业太浅显,重复性强。一些语文作业的设计停留在简单的语言记叙上,很少涉及到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多角度解读和评价体会。有些作业采用的素材也较为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这些问题导致语文作业的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检验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作业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学生语言表达的文字描述上,很少有音频、图像等多样化的形式。一些语文作业的检查方式也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学生完成后老师统一批改,很少设置展示、交流等形式。这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不足。作业形式的单一也限制了对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多角度检验,无法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评价。这与新课改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不相符合。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评价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停留在教师评语和打分上,很少进行过程性评价或多角度评价。评价标准与方法也比较单一,强调语言的规范性,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评价。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也难以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无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很好的诊断评价作用,也无法让学生清楚掌握自己的语文学习效果[3]。这是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研生析材,贯通学科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要深入研究文本材料的内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能够体现跨学科融合的优质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作为语文作业的载体。这些材料既要符合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又要包含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如数学、科学、历史等[4]。在设计作业时,要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明确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关联其他学科知识目标,设计能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跨学科知识的运用的题目,如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地理或历史知识,在作文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表达观点等。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兴趣,实现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有机融合。例如,《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科学原理,联系到雷达在飞机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包含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这类材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拓展学科视野。在设计以该篇文章为载体的语文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文本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蝙蝠夜间飞行和雷达工作原理这一跨学科知识。同时,关联语文学习目标,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程度,以及归纳总结、立论等语文能力。如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蝙蝠夜间飞行的科学原理,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些设计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获取与迁移应用。此外,作业设计还可以设置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跨学科知识兴趣的创新题型。比如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人类失去视力,要依靠超声波进行导航,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力,将语文学习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目在检验学生对文章跨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也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跨学科思维训练。
(二)立足内核,创新设计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坚持语文学科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应注重发挥语文本质属性,通过文字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创新思维。语文作业可立足语言文字这一语文内核,设计需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创作的题型,如要求学生运用地理或历史知识创作新颖的现代诗词,或融入科学概念写小散文,既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应用能力,又锻炼语文表达与文学创作能力。此外,作业题型可设置文学阅读融汇科学思维元素的创新题目,让学生从诗词歌赋中领悟科学道理,从文学描写中体悟数学规律,在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培养的同时,接收科学精神熏陶,开拓跨学科视野,实现语文学习与科学、数学学习的有机统一。语文作业还可通过要求学生采用编程方式生成古典诗词等手段,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与语文思维的协同,使之在创新实践中体悟语文学习与编程学习的内在契合,拓展新视野。这些立足语文内核、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跨学科融合题型,不仅丰富语文学习内涵,拓展学科交融新路径,更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让语文学习成为开启跨学科新视界的一扇灵动之门。
(三)关注生活,融合育人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关联的语文材料。这些材料既要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又要包含丰富的德育意蕴。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品行进行评价,表达个人看法的题目,引导其在语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也可以设计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困境的题目,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这既能帮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体会生活,又能使生活经验反过来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实现语文学习与学生身心成长的有机统一[5]。《走月亮》描写了一个孩子与母亲在明月下漫步乡间小路的情景,语言清新质朴,充满诗意,内容充满亲情和乡土气息,深入浅出地展现出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文本描写的乡村夜晚静谧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作业设计可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联想自己与父母或长辈共赏月色的经历,描写亲子间融洽温馨的场景,启发学生感恩长辈、珍惜家人的道德情操。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生活实践类题目,组织学生结合文本,探讨及提供解决方案,如当前农村人才外流、乡村发展改造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
(四)多元评价,激励成长
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应当构建立体化的多元体系,全面检视学生语文能力进步与整体发展。评价要兼顾过程与结果,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意志发展,如语文学习是否激发思维,提升学习兴趣,培养道德品质等;并检视最终产出的作业成果,如语文知识运用的正确性、作文质量等。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设计学生自评、互评环节,通过评价他人和接受评价的互动,获得成功体验,逐步培养评价能力和推进自我成长。此外,教师评价要全面而具体,既肯定学生进步,也指出不足,助力学生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评价主体还需家校结合,教师、家长观察学生平时的语文实践,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内化升华。构建立体、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将持续激励学生探索语文学习之美,在主动实践中获益匪浅、融会贯通,使语文学习成为开启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跨学科融合问题,分析了其重要性、现状和策略。研究认为,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发挥语文作业的实际教学效果。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学科融合的具体方式方法与评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罗文.“双减”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J].亚太教育,2024(1):160-163.
[2]李燕.基于学科实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3(36):64-66.
[3]郑丽贤.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22):202-204.
[4]冯志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31):108-110.
[5]周琴.“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2(2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