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2024-10-13栾心凯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教育进入了“双减”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各位初中历史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研究和落实,使得自身的教学符合“双减”时代的要求,还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历史学习体验。“双减”政策包含减轻作业负担和减轻课外辅导负担两方面的内容,归根结底是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优化自身的历史教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相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不再背负沉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负担。教师该如何优化自身的教学呢?他们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课后作业的优化很有必要,其都属于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背景 历史教学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181-03
不同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科,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度并不够,存在很明显的认知误区,他们认为不需要听课,只需要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长期的死记硬背带给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学生不仅容易记混,还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发展综合能力。作为学生历史学习路上的启蒙者,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优化自身教学,用自己的教学行为,摆脱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错误认知,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去,有着愉悦的历史学习体验,而不是背负着沉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负担。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初中历史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能使得学生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因而他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融入多维度的内容,使得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如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优秀的思维水平,智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如此一来,学生面临抽象的历史知识,就能轻松学习和理解,而不是视历史学习为负担。本文以“科技文化成就”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优化教学目标。
(一)设计知识目标
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前提。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目标的设计,因为学生首先要完成的是知识目标。此时,教师应该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知识目标,用以指引自身的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授“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内容之前,初中历史教师首先需要进行备课,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预习。在备课环节,教师要归纳该节课需要学生学习的所有知识,如“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以及其成功研制的意义,青蒿素的培育推广等,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借助网络交流工具传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结合学生的答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由此将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设计成知识目标。
(二)设计能力目标
初中历史教师在处于“双减”背景的同时,也处于素质教育时代。即便再对学生进行减压,教师也不能忽略素质教育时代的号召,他们需要在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提前剖析课本教材,结合学生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为学生设计能力目标。例如,“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中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初中历史教师不能直接一一列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为学生设计能力目标。学生需要提前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科技文化成就,教师所设计的能力目标中就包含培养学生查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需要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教师所设计的能力目标中就包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现实的洞察力,以及对未来的预见力。
(三)设计情感目标
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发挥历史学科的这一特性。那教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为学生设计情感目标,并以其为指引选择和应用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例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的背后,是老一辈科学家们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因而,在“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教师可以因此设计情感目标,具体如下:引导学生分析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事迹,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予以学习,使得他们的优秀品质得以继承和发扬。
二、优化教学过程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很有必要。在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时,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策略要能为学生构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影视视频、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课堂提问都属于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具体运用,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优化自身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获益匪浅。本文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优化教学过程。
(一)借助影视视频,趣味课堂导入
学生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蕴含于历史教材中,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翻阅历史课本,剖析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学生可能会缺乏积极性。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具有生动性的影视视频,为学生进行趣味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之前,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导入形式,以便奠定整堂课的趣味基调,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实施上网操作,搜集涉及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影视视频,如在《我和我的祖国》回归篇中,“154年了,香港回归中国,我们不想也不能再多等一秒了”这一句铿锵有力的台词,震撼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教师可以以该句台词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并为学生呈现整部电影70分43秒到90分19秒中间的一些片段,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体验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学生之间隔着久远的时间,导致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历史知识,学生很难攻克。这些知识同样是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借助形、声、色俱全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重演当时的历史。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他们对于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内容时,“一国两制”是学生必须要接触到的一个词。此时学生就产生了如下疑惑:为什么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了,却还要延续以往的制度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国两制,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香港和澳门,让学生去体验香港和澳门人民的生活,再对比大陆其他城市人民的生活。学生身处其中,很自然地就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方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加深了对一国两制的理解。
(三)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意识到,他们与学生之间属于平等的合作关系,不能一味地灌输自己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此时,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与学生就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展开积极有效的互动。例如,在教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内容时,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鼓励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并将产生的困惑以问题的形式列举出来。接下来,各小组需要派出成员,呈现该小组的困惑,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负责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其他小组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以及负责对所有学生无法解决的困惑进行指导。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使得学生解决自身的困惑,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教学评价
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除了显现出优点之外,还会暴露出一些缺点。如果任由缺点一直存在,那学生的学习质量可想而知,他们无法及时完成本应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而将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完成,增添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负担。基于此种情况,身为学生历史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优化教学评价,使得学生对自我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进而扬长避短,查缺补漏,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优化教学评价。
(一)关注学习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对学生予以持续的关注,并且分析学生的表现,从多方面展开记录,用以作为教学评价环节的素材,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例如,在教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内容时,教师虽然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但却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完全放任不管。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者合作探究的时候,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优点、学习缺点等,用以作为教学评价环节的素材。
(二)关注学习结果
初中历史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此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来判断他们的表现是否优秀,而是要对比学生课前的学习起点。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那么不管收获多少,教师都需要对其进行奖励,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之后,初中历史教师要为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询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其是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要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结合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学习结果,其是学生的学习终点。教师需要对比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终点,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予以评价和奖励。
四、优化课后作业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会以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且背负沉重的作业负担。站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优化课后作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为学生设计实践类型的趣味作业,也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得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有效应用和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本文以“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1bc196beec2c668a2820cb7a50afce9a015bd8558cb9dda671029c7f21c68997优化课后作业。
(一)设计实践作业
初中历史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优化,首先要改变作业的纸质类型,让其成为实践类型。原因很简单,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静坐在书桌前完成纸质作业。此时,教师通过布置实践类型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不是使得学生视课后作业为负担。例如,在教授“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之后,初中历史教师会让学生化身记者,去采访家里的长辈,询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家里生活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并联系课堂上所学的历史知识,用其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对于自己与长辈的对话,学生需要录制下来,上传给教师,就算完成了实践作业。对于学生而言,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玩的过程,他们会积极参与其中。
(二)发挥家长作用
初中历史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优化,其次要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因为学生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强,往往能用半个小时完成的课后作业,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被延长到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导致学生视课后作业为负担。此时,教师就需要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使得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必要占用自己的玩耍时间,也不再视课后作业为负担。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对于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基础,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必须要发布到班级微信群里,让学生家长知道。当学生回到家之后,家长需要借助学生喜欢的奖励,对学生进行督促,使得他们专心于课后作业的完成,并且在教师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后作业,从中实现所学历史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与此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立足于“双减”背景,以“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为自身教学的落脚点,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根本发展为教学宗旨,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引入历史教学中,有效优化自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历史学习时间内有更加丰富的学习收获,扎实历史基础,培养诸多能力,轻松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快速解决历史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1]罗素华.“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2(19):10-11.
[2]石玉荣.“双减”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8):48-50.
[3]高菲菲.基于“双减”政策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减负”[J].甘肃教育研究,2022(4):62-65.
[4]包宇潘.“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探究[J].教师,2022(10):54-56.
[5]吴松钦.“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