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主题为引领探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2024-10-13张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本文以“植被与土壤”为例,探讨了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和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问题引领、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优点和实施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主题式 高中阶段 地理学科 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课题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JG23077。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154-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方式,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植被与土壤”这一主题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以主题为引领的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某一主题或问题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内容[1]。

(一)主题设置与解读

主题设置是进行大单元教学的关键,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探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主题。在主题解读中,教师应深入分析主题的内涵、外延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单元目标与计划

大单元教学需要制定明确的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等,以确保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应根据主题和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实验探究、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学生学习评价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表现。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五)教学资源整合

大单元教学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图书等。教师应根据主题和目标,筛选和整理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多样化的学习材料[2]。

二、以主题为引领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植被与土壤”为例

(一)单元课标解读

1.教学目标。(1)植被: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土壤: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单元主题。(1)植被类型与特征:本单元的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植被及其特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下植物种类的组成、生长特点、分布区域等,同时理解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土壤类型与分布:本单元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土壤及其分布特点,包括红壤、黄壤、黑土等。学生需了解不同土壤形成原因、理化性质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师可结合土壤剖面展示、实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土壤组成和性质。(3)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本单元课标要求学生理解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土壤对植被生长的支持作用等。学生需要了解植被和土壤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反馈机制。此外,教师需要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4)气候、地形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本单元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气候和地形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包括不同气候区的植被和土壤特点、地形对植被和土壤分布的影响等。学生需要了解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例、地图和数据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和地形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机制。

(二)实际学情分析

在学习“植被与土壤”这一主题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气候、地形等。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对于植被和土壤的差异、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践和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植被与土壤”的大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理解其相互作用和影响。2.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理解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4.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活动对植被与土壤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流程

1.引入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植被和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被和土壤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2.确定大概念:教师需要明确本单元的大概念,如“植被与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并影响人类的生活”。3.组织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主题,将“植被与土壤”这个大单元拆分成若干个小主题或小课题,如“植被的分类与特征”“土壤的分类与特征”“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因素”等。每个小主题或小课题都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4.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观察、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被和土壤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归纳总结:教师在完成每个小主题或小课题的教学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6.布置作业: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制作PPT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7.开展评价:教师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品评价、口头表达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8.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如探究不同地区植被和土壤的特点及成因、研究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等。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植被和土壤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9.总结反思:教师需要对整个大单元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并为后续的教学做好调整和改进[3]。

(五)单元教学评价

1.评价目标。(1)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学生在探究植被与土壤关系的过程中,能否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实施,以及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2)地理实践能力:评价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是否具备良好的观察、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能否能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3)综合思维:评价学生能否从多个角度分析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能否理解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进行归纳和总结。(4)人地协调观:评价学生能否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植被与土壤的影响,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对环境的关爱和保护。

2.评价方法。(1)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作业与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实验报告以及制作的地理作品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3)测试与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4)小组讨论与汇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5)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3.评价实施。(1)制定评价量表:根据评价目标与方法,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表,明确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和权重。(2)实施评价:按照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如实记录学生的表现,收集相关数据。(3)反馈与调整: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同时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4)定期总结:定期对大单元教学进行评价总结,分析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进展,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六)单元课时教学活动实施

在“植被与土壤”这一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安排了4个课时的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认识植被与土壤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植被和土壤的概念,掌握它们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植被的定义、分类和地理分布。(2)土壤的形成、分类和特性。(3)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植被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土壤如何影响植被的生长。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植被和土壤的基本概念、分类等基础知识。(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特定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相互关系。

第二课时:实地考察植被与土壤

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理解植被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实际表现和相互影响。

教学内容:(1)实地考察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实地考察的内容:观察不同类型植被的分布和特点,了解土壤类型和特性。

教学活动:(1)实地考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地观察和了解当地的植被和土壤。(2)考察报告。学生撰写实地考察报告,总结观察结果,分析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第三课时:探究人类活动对植被与土壤的影响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植被与土壤,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砍伐、种植、城镇化等对植被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3)农业、采矿、城镇化等对土壤的影响。

教学活动:(1)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植被与土壤的影响。(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植被与土壤,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课时:综合实践与总结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对整个单元进行总结。

教学活动:(1)项目分析。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分析项目地点的植被与土壤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2)项目计划。学生提出保护或改善植被与土壤的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分析报告和实施计划,全班交流与讨论。(4)教师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项目分析和实施计划。(5)学生活动要求。积极参与项目分析和讨论,认真完成自己的项目分析报告和实施计划,准备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演示、讨论、探究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感悟与思考

在实施以主题为引领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一教学设计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性。通过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某一主题或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结束语

综上,大单元教学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问题引领、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子珊,邱世藩.ISM法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4(8):21-24,72.

[2]丁志军.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究[J].新课程,2020,12(24):47.

[3]高慧,郑云清.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地貌单元为例[J].新一代:理论版,2022,3(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