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优化研究
2024-10-13毛春菊赖剑琴
【摘要】幼小衔接是面向幼儿发展而开展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块。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其所面对的环境、时间、课程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若幼儿缺乏适应能力,其就可能无法应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学困的现象。幼小衔接教学的开展,可以推动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度过小学生活,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做好幼小衔接非常必要。本文对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的优化做出了研究,并从四个方面给出了教学调整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幼小衔接 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136-03
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幼儿需要学习基本的知识与必要的技能,为未来学习生活打好基础。不同于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度和压力有明显的提升,其会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若幼儿缺乏相应的能力,其就会在学习中举步维艰,影响学习的效果,甚至产生学困的现象。为了强化幼儿园的教学规划,发挥幼儿园教学的综合效益,幼儿园教师需要从幼儿发展出发正确认识到幼小衔接的价值,并从小学生必要的能力与素养入手做出教学的规划,并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培育与培养。
一、立足幼儿发展需求,推动幼儿习惯培养
习惯是人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不好的习惯则会影响人的发展。对于幼儿而言,其需要在幼儿园学习中获得一些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实现自身学习能力与技能的发展。为做好这一点,幼儿园教师需要做出系统分析,就幼儿园与小学学习生活的差异做出研究,明确幼小差异,并就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所需的行为习惯做出研究,以此设计针对性教学。
(一)做出系统分析,研究幼小差异
为做好幼小差异的分析,教师可以从课程要点、培养目标、学习任务等多个方面做出解析,研究幼儿园阶段幼儿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评估幼儿的基本能力。在完成研究后,教师借助访谈调查与网络检索的方式,研究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并将其与幼儿园的相关任务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定位其存在的差异。
例如,为了摸清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教师便可以先做出调研。在调研中,教师要先总结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特点,再整理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进而进行对比。一般而言,从整体课程要点差异来看,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幼儿园课程综合性较强,强调各领域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以主题方式呈现,且教学方式偏向游戏,小学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知识性教学较为突出,教室的布置较为单调,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座位也较为固定。从培养目标来看,幼儿园阶段的教学除了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常识性技能外,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幼儿园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更加重视知识学习,教学的目的性更强,教学过程也更为严肃。从学习任务的差异来看,幼儿园阶段教师给出的任务往往具有更强的引导性,难度低、趣味性强,小学阶段教师给出的任务则更为具体,且多指向具体知识的学习,难度高、趣味性相对较低。在明确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基本差异后,教师便可以从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出发来做出安排,围绕幼儿的发展需要,形成针对性教学。
(二)围绕行为习惯,设计针对性教学
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其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相较于幼儿园,小学更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教师并不会过多地干涉学生的个人生活,相应地,幼儿在步入小学前就需要有基本的自理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对于学习而言,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要难于幼儿园阶段,小学教师需要从学习习惯出发做出分析,定性需要学生培养的习惯,并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过程。
例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制力有较高的要求,且强调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做好升学的准备,教师便可以围绕幼儿能力和自制力分析幼儿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一般而言,个人卫生与独立饮食是幼儿需要培养的首要技能,在小学阶段,教师并不会过度干预幼儿的独立生活,幼儿需要做好基本的个人卫生工作,并根据教师要求完成班级区域的打扫,在午餐时段,幼儿也需要完成独立就餐。基于这两方面要求,教师需要围绕个人卫生来形成基本教学,让幼儿学习整理课桌、整理衣服、清洁地面等基本的技能,也需要设置学生独立就餐的任务,要求幼儿按照要求体验打饭、吃饭、清理餐具等基本行为。在自制力方面,教师则可以通过“1分钟不许动”“比比谁站得直”一类的活动,让幼儿尝试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自制力。
二、生成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的形成是幼小衔接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又一要点。在小学学习中,幼儿需要有一种参与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并能有效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以便幼儿能主动地督促自己。为了帮助幼儿获得责任意识的培养,幼儿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开发活动资源,再联系现实情境,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其中认识到责任的存在,获得责任意识的培育。
(一)联系园区条件,开发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的开发是实现生活实践活动构建的基础,幼儿园教师应做出调查,从园区的实际条件出发,寻找并开发生活实践活动所需的资源与素材。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寻找的活动资源包括场地、器材等。其中,场地可以为教师的活动构建提供空间,其也是教师选择实践活动类型的关键点;器材是教师开发形成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根据可用的器材来选择活动的内容。在完成活动资源的开发后,教师便可以选择合理的主题来形成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合理的措施与手段进行干预,推动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教师便需要做出园区活动资源的开发。首先,教师要就场地进行开发,分析始于生活实践活动开展的场所。由于部分活动对场地需求较大,因此,教师除了要调查教室内的空间利用方式外,还需要寻找园区中的空地操场等,预设利用空间开展活动的方式。在完成场地开发后,教师便需要再做器材的开发。一般而言,器材包括一些玩具、职业服饰等,这可以为教师设置的角色扮演性质的生活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如此一来,在完成园区资源的开发整理后,教师便可以对可利用的活动资源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做好设计并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的准备。
(二)组建实践活动,培养责任意识
为了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教师要从责任意识的培养出发来选择活动的主题与方向,再联系已经获取的资源来形成活动的内容。一般而言,幼儿责任意识可以体现在活动中幼儿应尽的义务上。为形成这一设置,教师可以构建角色扮演性质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职业,并从职业的行为中感受到责任感。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思考在学习中作为学习者应承担的责任,改变其想法,让幼儿不再将作业和任务看作负担,而将其作为责任。
例如,教师可以构建角色扮演的活动,在培养幼儿职业观的同时,让幼儿认识到人们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发展其责任意识。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开发教室或园区空地开展扮演活动,让幼儿分组开展“警察抓小偷”“超市购物”“我是导游”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展示与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职业,让幼儿明确各个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在最后,教师可以联系幼儿的身份设计收作业的任务,让幼儿明白,在升学后作为小学生需要承担好好学习的责任,以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三、联系幼小衔接需要,形成专项培养计划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也不同,若想帮助幼儿做好参与小学学习的准备,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发展现状出发来分析幼儿的培养方向,再联系实际形成专项培养计划。
(一)整合幼儿现状,明确培养方向
教师要借助调研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整理,明确幼小衔接教学的主要培养方向。为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立足幼儿能力检测的小活动,分析幼儿的各方面技能发展状况,并结合小学阶段幼儿学习需要达成的能力发展层次做出定性研究,找出教学培养的合适方向。
例如,为了充分调查幼儿的发展现状,为专项培养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设计幼儿升学档案。在档案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各项技能和能力的调查填写表单,并分析幼儿现有的不足,评估幼儿是否可以较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如,对于缺乏自理能力,难以维持个人卫生情况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充分记录其表现的情况下,着重点出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指明“幼儿自理能力的欠缺可能会影响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二)做出路径解析,形成专项计划
专项培养计划的形成需要从具体的幼儿能力出发做出拓展,再联系实际的教学路径,形成针对性的活动。通常而言,为了形成专项计划,教师需要联系幼儿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做出评估,再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出活动或教学内容的安排。在罗列了内容后,教师需要给出阶梯型的任务,用任务适配幼儿的发展需求,以此形成专项学习计划。
例如,针对专项计划的形成,教师便可以结合幼儿升学档案的分析,将幼儿分成几组,根据各组幼儿存在的困境来设计专项计划。其中,对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幼儿,教师可以开展专项教学活动,重点传授幼儿生活技能,让幼儿掌握并习惯独立清理卫生的方法。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通过奖惩结合的活动来提升幼儿的自制力,实现专项培养。
四、重视家校沟通工作,获得家长倾力配合
家校合作是现阶段一个热门研究方向,从幼小衔接来看,家校合作的开展可以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对幼儿实施干预,推动其专项能力的发展。在过去,家校合作的效益并不高,很多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使得学校教育承担了幼儿的主要培育责任。对于即将升学的幼儿,他们不但需要在学习上做出调整,还需要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这就需要家庭也提供相应的环境。为此,教师在设置有效衔接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家校联系的价值,并围绕家校合作构建针对性的活动,推动幼儿的有效发展。
(一)强调家校联系,争取家校配合
家校联系是指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联系。从价值来看,家校联系可以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这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有效衔接来说,家校联系的实施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明白幼儿在升入小学后需要面对的新考验与新挑战。在家长充分了解幼小衔接的价值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幼儿发展实际,用科学的论述帮助家长明确幼小衔接背景下家长应在家中为幼儿塑造的生活学习环境,实现幼儿自理和自立。
例如,为了争取家校配合,教师便需要活用微信沟通工具,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发送幼小衔接相关材料的方式让家长重视幼小衔接问题。在沟通中,教师要邀请家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结合家长的话语作出答复,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如,对于一些家长提出的“为什么需要家长配合,光靠幼儿园做不好幼小衔接吗?”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做出介绍,让家长理解升学对家庭和学校提出的挑战,并重点诠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二)形成亲子活动,推动幼儿发展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这一活动也建立在家校沟通的基础上,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小衔接中,亲子活动的开展可以为教师提供设计活动的机会,让教师从小学学习的需求出发来做出活动模拟,为幼儿建构与小学学习生活类似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实现体验。在活动的参与中,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幼儿升学后的环境变化,并结合教师给出的建议支持幼儿的学习,推动幼儿的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教学的开展,是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关键,幼儿园教师应关注幼小衔接教学的设置,从教学的优化构建出发做出分析,形成更加高效合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从实际教学的设计来看,幼儿园教师可以从幼儿习惯培养、幼儿责任意识培育、专项培养计划构建、家校沟通工作推动四个方面做出研究,并细化形成教学过程,实现幼儿发展的合理推动。
参考文献:
[1]梁有瑜.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式分析[J].新课程,2021(27):70.
[2]李丽芬.构建家校园共同体 促进幼小衔接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2(10):40-41.
[3]姜婷.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智力,2022(29):163-166.
[4]肖海霞.发挥附设办学模式优势,提升幼小衔接教育质量[J].学苑教育,2022(28):12-13+16.
[5]李芬芬.幼儿园教学中幼小衔接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