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活动融合信息技术的思考

2024-10-13林丽冰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新兴技术涌现出来,并应用于教育领域之中,为教育教学增加热度,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减轻压力,有效提升课程活动的整体质量。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领地,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时,应当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身心特征等,跟随现代化步履,将课程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构建丰富、饱满、动态的活动情境,唤醒幼儿内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和活动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幼儿园课程活动融合信息技术的思考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活动 信息技术 融合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幼儿园课程活动融合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NG1453-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133-03

幼儿感知事物的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概念较模糊。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时,应当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心理动态、思想认知等各方面进行优化与设计。幼儿园课程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能够使课程活动更加立体,打破以往的常规模式,积极探索幼儿园课程活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优化幼儿园课程体系,通过声色并茂的方式构建逼真的情境,汇聚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幼儿带来截然不同的视听体验,增加课程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互动性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信息技术的基本了解

所谓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字、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进行搜集、汇总、整合、提取、识别等进一步处理,充分起到延展、扩宽的效果,具备较强的功能性。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带给活动新的方向,打破以往传统活动的界限,融合计算机、一体机、录像、播放等,实现一体化模式。教师根据活动需要,通过收集、获取、编辑、处理、展示、存取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助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开展,创设一个多样、丰富、趣味的活动情境,实现人机交互、师幼交互,给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让幼儿们通过调动眼、口、耳等多种感官,感受信息技术的强大与震撼。

幼儿园课程活动中,教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把活动内容与现代化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以及兴趣与需求,并将各种渠道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活动内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另外,信息技术不仅落实于活动之中,还可以与日常管理相融合,如:远程监控、食品安全监测、档案管理、安全保障等,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做好日常监督与管理,使幼儿园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幼儿园课程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作用

(一)对幼儿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和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课程活动,助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直观性、趣味性给幼儿的活动带来一定的新鲜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将一些抽象的事物转变得形象化、生动化,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喜欢一些颜色鲜明、充满色彩、立体感较强的事物,将静态的物体转变为动态,很直观地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将活动重难点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中,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唤醒幼儿的相关经验,提升幼儿探索欲望和认知水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活动内容,为活动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对教师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助力下,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教师能更直观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活动需求,营造一个宽松、多样、趣味、愉悦、自主的活动氛围,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不断提升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整体质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获取相关的活动资源,并根据现有的资源对课程活动进行及时调整、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信息技术能够不断优化课程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和丰富的资源。

(三)对学园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启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活动平台,并从软硬件上进行全面提升,如,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打造多媒体教室,希沃白板、多功能投影仪等,为课程活动提供信息化条件,提高课程活动整体水平。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及园本课程资源库,汇集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助于课程活动的安排、规划、设计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不断拓宽自身创新思维,充分利用资源库,拓宽知识视野,为课程活动进一步优化打开一个全新的格局。

三、幼儿园课程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原则

(一)课程内容系统性

幼儿园课程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应当注重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统一性,将课程活动进一步优化与设计。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活动资源,丰富幼儿的知识视野,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在生活中积极探究和摸索,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幼儿的知识空间,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信息意识、社会意识,让幼儿能够接触当前现代化科技感较强的信息,有效应用于幼儿园课程活动建设之中,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参与全员性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在课程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钻研,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做幼儿的倾听者、引导者,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助力幼儿学习与发展,带动幼儿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积极探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师幼共同参与的目标。幼儿园课程活动开展期间,可以通过教师、幼儿、家长等多方参与进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意识,融合信息技术优化活动安排,实现课程参与的全员性原则,从而使幼儿园课程活动达到全新的效果。

(三)课程实施多样性

幼儿园课程活动融合信息技术应当立足儿童的视角,倾听幼儿,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并对课程活动做好规划,从形式上、内容上等多方面确保灵活、多样,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之中,提高幼儿自主能力,从而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融合信息技术开展独特的活动方式,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大胆设计、实践,有效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课程活动融合信息技术的思考

(一)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

1.构建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创设趣味横生的互动游戏情境,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幼儿在玩中获得新发展,在玩中建构新经验。如小班早期阅读活动《轻巧魔法树》,教师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敲一敲”“摸一摸”等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互动游戏中感知理解绘本内容。游戏形式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助力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四季的变化,建构初步的“数”和“序”的概念。又如中班幼儿在《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图形宝宝到森林王国做客的游戏情境,结合希沃的蒙层功能,引导幼儿把隐藏的答案擦出来。在互动游戏情境中,活跃活动氛围,调动幼儿的先前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营造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在课程活动中,有效的提问能够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领幼儿的思维方向。通过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幼儿容易理解的方式,助力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科学探索活动。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影子呢?”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步展示影子产生原理的动画,引导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因为有光,光照在物体身上,所以会有影子。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光照在所有物体身上,都会有影子吗?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励幼儿不断进行深度探究。

(二)支持幼儿多元游戏

1.创设条件,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的活动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通过打造智慧课程模式,结合活动内容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问卷等,为幼儿提供有别于传统桌面操作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如中班幼儿在《学习5以内的序数》活动中,教师结合活动的重难点内容设计找车厢、找楼层、找房间等操作游戏,在操作环节将“游戏活动”发送到每位幼儿的平板上,幼儿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自主游戏。融合信息技术,通过形式多样的操作游戏,吸引幼儿主动活动、积极探索,在人机交互的不断反馈中,支持幼儿建构新知识,获得新经验。

2.关注个体差异,支持幼儿个性化学习。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发展水平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通过推送线上活动资源,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平台大数据及时了解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将本次活动的微课程视频及希沃胶囊游戏推送给家长,支持幼儿在家自主游戏。教师通过希沃胶囊的反馈数据,发现个别幼儿对于“从两个维度找到小动物相对应的房间”这一活动难点理解不够,错误率较高。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根据这一情况,进行重点引导,并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上传活动资源,发布课前导学,使幼儿的活动随时随地发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支持幼儿个性化、差异性的学习。

(三)梳理提升活动经验

1.优化交流方式,唤醒活动经验。

幼儿通过与教师、同伴分享交流探索过程中的感受与发现,有助于及时梳理活动经验。在手机同屏、传图等信息技术助力下,进一步优化幼儿的交流方式,能够使幼儿与同伴、教师的交流“有理有据”,同时也有利于同伴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分享交流的内容。如大班社会活动《我会遵守规则》,教师将幼儿的活动过程以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在组织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利用希沃白板5的传图功能,将所拍摄的活动照片、视频,上传到活动一体机上,引导幼儿交流分享:你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是什么问题让你觉得不公平?结合活动过程中的照片、视频进行分享交流,及时梳理经验,支持幼儿拓展话题。

2.有效梳理经验,助力活动小结。

小结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小结能够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融合标注、放大、思维导图等信息技术进行活动小结,聚焦活动重难点,能够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理解重难点。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师在进行活动小结时,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当距离一样时,光从上往下照在物体身上和从前往后照在物体身上,所产生影子大小的对比动画。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及标注提示进行小结,使活动重难点进一步可视化,更易于幼儿理解物体产生的影子大小与光照射角度的关系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3.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活动经验。

幼儿的活动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即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在信息技术助力下,能够有效整合实际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生活带到课程活动中来,又把课程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去。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师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直接感知中探索影子产生的原理及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在活动延伸部分,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幼儿感知、了解影子产生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参与影子变变变游戏,进一步感知影子大小与光照角度的关系,提升幼儿的科学活动经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信息技术开展幼儿园课程活动,创新课程活动方式,使幼儿的活动更有趣味性、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引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性,继续优化课程活动方式,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明英.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有效整合模式研究[J].读写算,2021(34):41-42.

[2]张静.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思考 [J].启迪与智慧(中),2020(8):25.

[3]马元志.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20,9(20):142-144.

[4]包朋.幼儿园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J].儿童与健康,2015(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