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迁移的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训练策略

2024-10-13徐喆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思维训练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训练方法:基于学习迁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并通过设计迁移性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迁移 学生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121-03

学习迁移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习迁移教育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由外而内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结合案例,阐述基于学习迁移的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训练的意义、原则与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学习迁移的理论概念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等应用到另一种学习情境中的过程。它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能提高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习迁移的过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掌握。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包括概念、原理、技能等,打好迁移运用知识的基础,为迁移运用做准备。

2.技能的迁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通过反复练习和反思,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灵活地用迁移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

3.迁移的策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迁移策略与能力,包括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概括、比较、揉和等,以便更好地把迁移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二、学习迁移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意义

学习迁移是指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训练应该注重基础,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等应用到另一种学习情境中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迁移在数学思维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迁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数学时经常面临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够灵活,只知道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生搬硬套地解题,不但方法死板、单一,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更好的锻炼。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其他更加灵活的解题方法,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学习迁移能力的提升,就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实现思维转变,更好、更灵活地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为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打好基础。

(二)学习迁移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抽象、复杂、深奥,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才能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中对知识迁移运用做到严丝合缝,逻辑严谨。所以,在数学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数学相结合,并运用逻辑思维来思考以及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分数运算时,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整数运算的方法理解分数的加减乘除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学习迁移还能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还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的关键。实践证明,通过将学习迁移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成绩,还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

三、学习迁移下的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训练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知识基础、学习与思考能力等因素,制订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训练计划,发挥针对性原则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在迁移学习与运用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系统性原则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将各个知识点、方法、技巧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让学习迁移下的思维训练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实践性原则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需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总结和反思,从而在学习迁移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技巧。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

显然,学习迁移下的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训练需要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尝试、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四、学习迁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题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迁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解加减法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掌握加减法的本质。如“有10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游戏,其中有5个小朋友被找到了,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找到?”针对这道题,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运用迁移方法调动其他学科知识和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题目中的问题是什么,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例子中,学生需要理解题目中的“找到”和“没有找到”的含义,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迁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如公式、概念、定义等,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保障。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理解和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不但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更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在运用知识时,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体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还是以“有10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游戏,其中有5个小朋友被找到了,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找到?”这道减法计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迁移法,把“总数-已知部分=剩余部分”的基础知识运用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中,很快就能得出“没有找到”的小朋友的人数。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基础是根本,非常重要。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例子,诱导学生运用迁移法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解、巩固与积累,也能为学生思维的训练打好基础。再如,在讲解“乘法口诀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出乘法口诀表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在迁移运用中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运用基础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过去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重视,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现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学习迁移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以“有10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游戏,其中有5个小朋友被找到了,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找到?”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地数8Kvx7oa2IGGVWVFnd5tkajOA98Wc1x1sGiuzvpgIom8=出有多少小朋友没有被找到?或者让学生思考如果找不到所有的小朋友会有什么后果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迁移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灵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强化学生的知识关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与连贯性,如加法与减法的关联性,乘法与除法的关联性,整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关联性等,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构架,强化小学生迁移化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学习迁移,提升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整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让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小数乘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区别?”等等,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将小数乘法运用到购物、食物配方、财务计算、利息合算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训练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面积计算”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的面积,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两个分数通分或约分后再进行加减运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何将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抽象性,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迁移学习的原理训练学生思维,就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积累知识,同时也能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渗透迁移思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张毅.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146-148.

[2]玉年新.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名师在线,2018(13):18-19.

[3]董俊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迁移的运用策略[J].教育界,2022(24):23-25.

[4]陆光洲.促进数学迁移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