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4-10-13李建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回归到生活中,对于当代教学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研究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尝试将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从学生成长以及课程教学两大角度分析了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再从课前准备等环节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依据。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76-03

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唤醒人对生活与生命意义的重要学科,可以引导学生博古通今、知古鉴今,能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但因为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较为枯燥,而且教材中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所以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历史课程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其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强调了课程教学要与时代、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各方面发展过程的实施。因此,本文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历史课程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也能够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活动,促进历史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前并没有正式接触历史课程,同时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因此难以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可以加强枯燥与抽象历史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内容入手,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1]。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新时代的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更是强调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为学生灌输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兴趣、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凸显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生活化导入等教学活动也是对教材知识以及学生学习视野的一种拓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教师单向为学生灌输教材知识,师生之间缺少良性互动,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而生活化教育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手段拉近书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单向的输出,更是师生之间良性的互动。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或者合作性学习活动中需要通过提问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分析与总结历史经验,这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可以营造更为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能够提高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果[2]。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的选择等,也是保障课堂生活化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备课环节。

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学情分析。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日常生活与历史教材中知识的联系,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等。教师备课阶段应该结合学生之前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在课后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础上调整授课过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3]。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前,教师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学生所观看的关于抗日战争有关的影视作品情况以及课后谈话的情况,了解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结合学生对当前中日关系等热点问题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重难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流程等。

其次,收集生活化教学资源。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虽然与高中阶段相比较为简单,但因为学生在初中以前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历史课程,所以对于部分历史事件只有模糊的认识,而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起因、经过与结果以及意义,这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难度。同时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其他史料详细记录了过去的人物与事件,而学生是无法亲身去经历历史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之中,课外丰富的生活资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去挖掘更多的历史素材,帮助学生搭建起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4]。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在备课环节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及现代仍然存在的政治战争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因为学生没有亲身接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对于这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世界各国与人类生活的影响难以准确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该搜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视片段,如《辛德勒的名单》《南京大屠杀》等,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影视片段直观认识到战争的残酷,鼓励学生在观看影视片段后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与二战有关的问题,再为学生补充现代仍然存在的叙利亚战争或巴以冲突等政治战争,增强学生对于战争的认识。

除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以外,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历史资源,如带领学生到历史文化纪念馆、民俗馆、博物馆等地,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二)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在课前必须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目标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所以教学目标也要结合新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就意味着教师也要设置更具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目标中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新课改下更要将教学目标与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相结合[5]。

以“原始农耕生活”教学为例,课标要求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认识到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历史教材中的河姆渡等原始农耕文化距离当代的生活有几千年,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而这些原始农耕地区的居民具备了农业生产、应用磨制石器等原始农耕的特征,这一节课的内容也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起源。也因为教材中的史料距离当代的生活极为遥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用通俗的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基于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通过教材插图以及教师所提供的图片的历史资料,了解远古时期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了解原始农业产生与发展的标志及发展历程,能够应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②可以比较与总结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能够迁移到对当代我国南北房屋以及农作物生产异同点的认识;③通过观察遗址所出土物品的实物图片提高史料实证意识;通过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④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当代农业发展情况感受我国农业历史的源远流长,提高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祖先以及自然的尊敬。

(三)课堂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新课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该结合生活化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点选择合适的新课导入方式,加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当前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是非常广的,影视作品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也是较大的,还有许多优质的影视作品会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的环节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历史知识与学生兴趣、生活之间的联系。如在“三国鼎立”一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片段,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听过的三国故事,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街亭之战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语言导入新课:“看样子同学们对《三国演义》中的内容有不少的了解,虽然这本历史小说中的内容源于史实,但部分内容与真实的历史事件还是有所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真正的三国。”

除了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导入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热点、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以及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未知内容激发学生的一些兴趣与探究欲,顺利导入新课,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由于历史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与理解的难度较高,所以教师更应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氛围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距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7]。

例如,在“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老子的“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但这一思想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习以为常的考试创设情境,即我们在考试中总会看见有些同学这次考试考砸了,虽然看起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受到家长的批评,但是有的同学却能从这次失败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请教其他的同学以及老师,在下次考试中会取得进步。而有的同学却在一次考试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后骄傲自满,在后续的学习中过于放松,导致下一次考试成绩明显退步。所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即使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对我们有激励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客观对待考试以及其他的事物,并且尽可能发挥事物良好的一面,这就是老子这一思想的体现。通过这一生活化的情境以及学生均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老子思想中的智慧,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物操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高生活化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个人发展以及历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等备课环节的工作,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导入以及其他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宗泉.准备·情境·活动——对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2019(12):137-138.

[2]王贺强.浅论生活化教学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3):139,142.

[3]王海燕.浅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9):110.

[4]卢雅莉.回归生活:基于新课标历史教学的必然诉求——探究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20(80):145-146.

[5]王晓红.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天津教育(上旬刊),2019(11):92-93.

[6]赖丙兰.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12):130.

[7]阮少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探索——以中国古代史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2(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