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实践探究

2024-10-13王浩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新教材的引入使得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组织者。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探究,以新教材为基础,介绍了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探讨了在教材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新教材 教学实践 新课程背景 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55-03

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具有独特性,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有效地教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编写为教师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一、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特征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的更新和拓展上,也体现在教材的编排方式、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上。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知识内容的全面更新和拓展。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新教材充分结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和应用场景[1]。其次,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编排方式上体现出了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点。和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材开设了大量实践案例和综合实践项目,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此外,该教材还采用模块化、任务型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地选择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针对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一主题,教材中引入了丰富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内容涉及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性强的学习任务与项目,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创新思维与创意设计的能力。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最后,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注重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教材中配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辅助材料,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与此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网络资源,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和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论坛、博客等方式与其他的学生、专家进行沟通和合作,方便知识分享和学习互动。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随之发展与创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对当今社会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新教材的引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比如,新教材的编制和更新速度赶不上信息技术行业的要求。如今信息技术行业的更新速度超乎寻常,每天都有新的技术与应用出现,但是教材的编写周期普遍较长,很多新兴的技术在教材出现之后可能被淘汰掉,这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扰,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这对教师来说是个负担。

同时,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困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以及编程等多个方面。然而,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这就导致了教师只能对某些内容进行简单介绍而无法透彻地讲解和实践。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学生无法充分了解某些知识点的深层意义,无法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由于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很高,但教师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较大改进,如项目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缺陷。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现状认识不清,难以将最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于新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则较为生疏。这就导致了教师无法充分地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无法让学生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下真正地受益。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大多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信息技术学科本质是相违背的,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的方法

(一)强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信息技术这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出现,使得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有必要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知识点众多,而且往往涉及各种能力的结合应用,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次、有计划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类,让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计算机网络知识教授中,教师可先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然后逐步深入地讲解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采取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在教授数据库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该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强化教学效果,学习信息技术一般都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交互,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兴趣和需求关系到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编程比赛、设计创新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信息技术的乐趣和神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独立的学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这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使命。而传统教学方法一般都存在着内容庞杂、学习难度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开始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进行教学。思维导图是用图形化的方式呈现思维结构和表现思维关联的一种工具。它通过将关键概念、主题和思想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也可以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例如,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点繁多、内容杂乱无章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以知识点为单位,很难有机联系。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关键概念作为主线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整体知识结构。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与关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逻辑脉络,同时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产生联想,继而激发创新意识。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将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方式。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将为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思路。学生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题目分解和分类,从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问题解决能力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因此,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可以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知识,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应积极参与思维导图的构建和运用,将其作为一种学习武器和思维载体。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提出学习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朝着更加综合、实践性更强、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方向发展。而新教材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一种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质疑的问题教学方法。其中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强调问题、讨论、练习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引发学生疑问、互相交流、相互合作等方面入手,从而分解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运用已学知识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设计一款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手机应用呢?”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将创新思维融入到运用所学技术知识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以此题型为引领,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运用和创新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惑,然后通过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该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性和探索性,继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四)知识的扩展与延伸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仅仅依靠课本中的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来进行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学习进行知识的扩展与延伸,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和执行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实际应用项目,如设计网站、开发软件等。通过对此类项目的研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充与延伸,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验这一手段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践。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已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实验教学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出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与学的资源,它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在新教材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相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教材的推动下将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迪.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材比较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3.

[2]宋天雨.高中信息技术五版新教材对比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

[3]梁松青.探索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应用新教材[J].学周刊,2023(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