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10-13丁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也需进行适当的优化与改进,以达到“降负提质”的目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任课教师也需不断将素质教育发展要求进行内化,使自身教育工作质量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文章对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提升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分析,意在协助本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更好地深化对新课标的认知,同时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信息科技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52-03

小学信息科技并非简单的教授技能技术的学科,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新课标要求这门课程不仅要有效提升小学生基础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等综合性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信息技术自身又会不断迭代升级,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所以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方法也需进行适当的优化与改进,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教学,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任课教师也需不断将素质教育发展要求进行内化,使自身教育工作质量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一、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

小学信息科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中不仅包含了对于相关基础性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理论描述,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强化课程的实践性与培养核心素养要求。有效开展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实操能力,不仅符合新课标实施要求,同时也能够使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并有效培养、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探索、合作以及实践活动中,而非仅听从教师的理论讲解。在实际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阶段特征,设计出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布置项目式学习任务、分小组竞赛以及具体探索实践与研究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小学信息科技教材中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1]。

(二)有助于强化学科的教育意义

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科技飞速发展,而有效利用信息科技获取自身所需信息已成为人们的必备技能之一。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实践中立足学科基本概念,依托主题学习活动,在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时,就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进而培养与锻炼自身信息处理能力;随着学段的不断提升,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则开始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据与编码”的学习;在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主要围绕“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进行探究,学生学习历程的循序渐进,会不断加强信息处理与应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此外,学生在有效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团队交流与合作能力也进行适当锻炼,教师在布设了项目式的实操任务后,学生通常需要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进行任务的分工与合作,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便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进一步强化学科的教育意义。

(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对新课标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研究后,小学信息科技的任课教师便能够根据相关规定与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对自身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并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科的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同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身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此外,教师也可积极向业内优秀教师展开学习,并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探讨相关的教学理论与实操技能等,将相关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与归纳后,任课教师也可将最终的归纳结果作为自身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的重要参考之一,也能够有效助推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保障最终教学质量。

二、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培养信息意识是提高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由易到难的分层探究式学习任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辨识,培养其对于信息的敏感性以及理解能力,同时结合上机实践操作,对学生利用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解决的能力也进行培养与锻炼。

例如,在泰山版小学信息科技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计算机绘画”的教学中,该册教材为四年级学生使用,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美育知识,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中的图案、线条以及色彩等,“绘制”出一幅画,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锻炼学生对于计算机新概念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整合能力。在学具选择方面,教师可选择“金山画王”软件(2006版)作为主要教学用具,因该软件中所包含的图案较为丰富,且多为卡通形象,既有静态角色也有动态角色,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操作难度较低,因而易被学生所接受。在学生探究环节,教师在简单演示软件操作后,即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观念等进行尝试性绘画创作。学生首次独立创作的作品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师生互评时,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好在哪儿,哪儿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再对专业性知识进行小结渗透,如色彩搭配、构图问题等等。讨论完成后,学生再对自己的作品二次创作,在创作图画时可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实际的绘画操作中也会自然而然地对鼠标操作技能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计算思维的启迪

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教学本身便是依托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所开展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有效地利用相应的现代化信息科技工具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扩充教学资源,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启迪,教师在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操的能力以及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最终全面而有效地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

以泰山版小学信息科技第三册的教学为例,本册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单元,即体验图形化编程以及指挥机器人行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常用编程软件(Scraino)以及其中常用部分功能的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并锻炼其计算思维,即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建能力。其中思维能力主要指学生通过使用常用的编程软件,自身的概括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主要指学生在使用编程软件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完成相应的编程任务而有效培养出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创建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编程软件创建出能用、好用的小程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导学生有效使用编程软件通常是本册教学内容的主要难点,因此,教师也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一边讲解教材知识内容,一边引导学生上机实操演练,引导学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而在学生的实操过程中,教师也需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在学生充分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使用编程软件“画”一朵荷花。在本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对编程以及程序设计的实操流程进行有效学习,使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明确的教育目标。数字化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2]。教师可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主要导向,开展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在泰山版小学信息科技第二册中关于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学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向学生充分讲解网络搜索引擎基本的原理以及使用功能,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在搜索引擎当中较为常用的搜索技巧,如关键词搜索以及全名搜索等,再次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进行锻炼,同时引导其学会正确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可布置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所在的省级或市级行政区中的农业产品等,之后可由学生自行使用搜索引擎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查找,同时进行筛选。教师还可以实际9211d67438069126a27897df31db9b4662cde05ce80ca7aac5a4844696b275ff需求为案例,对学生进行示范,引导其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强调搜素引擎的工具性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能够形成善于搜索,善于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再如,在泰山版小学信息科技第二册第三单元“创作电子报刊”教学时,教师便可按照三个阶段开展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第一阶段中,教师便需要另外找寻一些教材之外的图片资料,作为教学案例,小组中成员需要对图片中传达出的信息进行仔细观察并分析,同时将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除去看原图叙述外,学生还应当在此基础上续写故事,为图片中传达出的故事内容续写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结局。在第二阶段中,学生便需要将自己小组中分析得出,并进行了续写的故事通过拼音输入到计算机的Word或WPS软件中,可自行分段后每个组员都分别输入一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拼写锻炼。在第三阶段中,学生可将文中的图形插入、文字效果等功能进行使用的创新,如对文字的背景以及文字本身进行处理与丰富,美化文字与图片,最终呈现出满意的作品。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组间评价交流活动,让学生派出代表讲解自己小组内作品内容以及创意点等,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评价该小组成员对图片资料的观察是否细致,观察结果是否正确以及续写内容是否合理等,同时检查在有限的图标与色彩的组合中是否体现出明显的创意等。

(四)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坚持加强对学生上网行为的规范与引导,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等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直观展示,并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评价与分析,讨论网络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适当结合文明上网规范,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在上网时,正确的做法有哪些,而哪些陋习应该予以改正。其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或者上网过程中遇到的类似案例,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观察,必要时予以引导,意在通过学生自主的讨论,使其能够愈发深刻地了解问题的成因,并以此为教训,在今后的上网过程中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讲解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客观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在搜索、浏览相应的网页信息时,应当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谨防网络诈骗等。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如何进行网络信息交流以及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保护好自己与他人等问题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意见与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看法予以肯定与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培养并强化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对如何在当下的信息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正向的、积极的作用进行思考。

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结合新课标要求,对自身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等进行不断探索与优化,贯彻落实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以梯度式的任务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有效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其提供新的能力挑战,进一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谭秀霞.面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7):32-34.

[2]洪奕杰.新课标下小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6):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