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13胡蕾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的终身为本,注重学生真实的生活,而道德与法治则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生活化”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内化,提高他们的品质。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37-03

小学生年龄小,不容易抵御外面的各种诱惑,而且小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善与恶的概念,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教育部提出了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建议,通过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道德与法治已宣传推广到了小学,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存在着一种乏善可陈的感觉,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及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在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之前优先考虑生活。这样的教学重点在于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新课改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化情景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儿童在品德方面的发展是由散漫走向规范的。幼儿在道德发展上表现为“不守纪律”,但是在小学,孩子们却再次陷入了“自律不齐”的状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道德教育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它包含了道德思想和法治思想。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都在积极推动以生活为导向的应用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日常的生活与社会问题,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开始。由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生活化情境,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品质。

2.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思维的发展速度加快,而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改进和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主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知识,教师还要激励学生,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发展面向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存在偏见,不重视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开展了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但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的唯一标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师专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从而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育[1]。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道德和法治的课堂教学上,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采取传统单调的纯理论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难以自觉主动养成道德和法治的理念。另外,这种形式的教学会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从长期来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激情也会减弱,部分学生甚至有反抗心理。简单来讲,单调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低效,无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上达到积极的效果[2]。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学习指南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决定他们的目标。要达到终身的学习,就需要达到终身的教育目的,这是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原理。在小学德育中,德育教育的宗旨在于把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对德育的浓厚兴趣,以此确立德育教育的目标。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有些内容其具体的内涵太过广泛抽象,许多同学都不能抓住其本质,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让教学目标生活化,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吃饭有讲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它分成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的“干干净净吃饭好”这部分内容就明确了吃饭讲究的第一要素就是讲卫生,饮食卫生是最基本的。第一课时的另一部分内容“我在餐桌上”则让学生了解餐桌上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这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许多良好习惯都还没形成,部分学生甚至没有饭前洗手的习惯,而那些洗手的学生也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洗手,并未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另外,学生在餐桌上吃饭时也存在大量不文明的行为,他们也不知道要遵守哪些文明礼仪。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生活实际后,就可以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了解吃饭要遵守的文明礼仪,做到文明吃饭;慢慢形成良好的讲卫生、文明吃饭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目标的确定既源自日常生活又回报于日常生活,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用餐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有关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其实质上更多的是理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如果在课堂上进行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无法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应该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社会,用自己的方法探索社会,并以此为基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3]。所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习者更加全面地掌握课程内涵,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面对现实,不要受教学内容束缚,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意识。比如,在学习“在家的安全与健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闯关游戏,在一个个关卡中罗列学生日常生活中在家遇到的危险及应对措施,通过闯关游戏,学生知道了假如房子里面有破碎的瓷器和玻璃,不要用手去碰,否则会弄伤自己的手,在电器出故障的情况下,要立即切断电源等安全知识。透过这些生活化的安全教育,学生不但可以认识到自己家里潜藏的危险,也可以知道在家里要做什么安全措施。教师还可以组织与家庭安全有关的活动,以扩大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现行的教学模式与新的课程标准相违背,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在接受基本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所必需的专业能力的需求。因为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追求的课堂是生动有趣的,而老师们在教室里对他们进行单一的教学,这种教学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此背景下,必须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方面适当地转变教学方式,为了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是为课堂教学营造合适的环境,给学生以亲身感受的方式。它能依据学生实际的生活,营造出一种以现实为导向的教学环境。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加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教学“从‘白色污染’说起”这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塑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塑料废弃品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做出这样的指导:“在人们的生活中,塑料制品比比皆是,你见过什么样的塑料制品呢?”“它们都有什么特性呢?”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谈,深深意识到了塑料制品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塑料制品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但塑料制品带给人们的只有便利吗?凡事都有两面性,塑料使用后产生的废弃品就给人们造成不少麻烦。此时,再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一下塑料废弃品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影响。这样通过在互动中讨论塑料的功和过的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入手,经过探究过程,了解、感受塑料废弃品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减塑”方案,以此教育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而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可以更加愉悦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创造生活化情境并引入具体的社会现象等来指导学生掌握道德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水平。生活化教育的理念是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同时体会价值,学会用理性、科学的角度审视事物,从而让生活化教育形成趋势。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养成了相应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定生活体验,形成了一定能力。课堂教学前,教师应研究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需求,创造实际的生活情境,并创造多样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条件[4]。比如,“学会看包装”这一课要引导学生关注产品包装信息,学会看包装,掌握一定的购物技巧,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四年级学生都有购买的经验,但很多学生在购买产品时没有关注产品包装信息的意识,不能把购买产品的知识和技能与自身保护形成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造购买氛围,在课堂一角临时设置一个简单“小卖部”,故意将一些包装上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等内容的产品和一些包装中除了有生产日期,其他信息全无的产品以及一些连生产日期都未标注的产品混在一起卖出,让学生模拟购买,自由挑选。当学生选择了产品之后,询问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些产品,在学生现有的购买产品经历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了解专业产品的外包装上通常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这也是学生掌握产品信息的主要途径,而那些包装材料中无厂名、厂址、使用说明、制造日期等资料的产品则是三无产品。此时再放映关于食用三无产品危害的小视频,如此一来,学生学会了看包装,知道了三无产品的危害,掌握了一定的购买技能,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也水到渠成。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内,还可以走出课堂。教师可以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同时在计划周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入课外实践体验之中。

比如,在教学“认识我们的‘朋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迈出课堂,在学校、街头、公园等寻找为人们默默提供帮助的“朋友”——公共设施,从实际体验中引导学生理解公共设施是什么,并了解公共设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的方便,让学生加深体验到假如一个国家、一个社区缺乏公共设施,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存在一些不便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理念。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育最常用的检验方式就是通过考试,教师直接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估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主要渠道。但是在生活化教学模式指导下,强调把生活实践内容加入考评,使教学评价生活化,并使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多样的形式,如家访、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开展课堂评估。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并把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活动融合到日常生活情景中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自然的课堂评估环境中,逐渐地实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测,由此来达到客观实际的评估结果。

总之,道德与法治是一种很有活力和实际意义的学科。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后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学校道德和法治课程中非常关注和追求且意义非凡的话题,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以及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养成,又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要合理创造生活化课堂情境,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训练。

纵观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功能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教师应该把生活化纳入道德与法治的各个方面,扬生活化教学之帆,让道德与法治在实效上远航。

参考文献:

[1]李保军.浅谈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策略[J].软件:教学,2014(10):212.

[2]吴黑雷.读懂学生 回归生活——以《说话要算数》教学为例[J].新智慧,2022(3):61-63.

[3]李雪莲.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4):19.

[4]扎西多杰.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传奇故事,2021(11):19-20.

作者简介:

胡蕾(1981年5月—),女,汉族,福建长汀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获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