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4-10-13周红丽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关键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时代需求。然而,传统教学观念侧重于知识灌输和应试技巧,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文章提出了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优化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学内容等关键措施。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34-03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是塑造合格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
核心素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更强调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核心素养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能力和品格共同构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基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他们不仅面临着生理上的显著变化,更在心理上经历着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转变。这一时期,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处于塑形和巩固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系统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强调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和前进,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严苛。当今社会,除了要求人才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强调他们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全球化的视野等核心素质[1]。因此,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强化对这些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具备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原则,从而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培养方向,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完整框架。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种传统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教师还应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这包括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以及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机会等。
(一)优化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结合课程的特点和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这包括道德规范、法治原则、公民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它们都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整合,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孤立化。同时,教师还应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及时将最新的信息和资源引入到课堂中[1]。例如,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新闻报道、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贴近实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运用以核心素养为驱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以核心素养为驱动的教学策略。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来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和法治原则;情境教学则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道德和法治的力量;探究式教学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在线课程、互动平台等数字化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来创设更加生动和逼真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以核心素养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实践中,教学评价被视为衡量教育成效的关键环节。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构建以这些素养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意味着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注重他们的实际技能、情感倾向以及价值观念的展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情况;通过作业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来考察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不断自我超越。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环境的优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教师应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社区资源,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等。以“法治社会”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引入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法律案例。比如,可以选取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网络环境中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这些权益。这样的教学资源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能有效地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学环境的优化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学校应该致力于改善教室设施,如更新教学设备、提供舒适的座椅和照明等,以确保学生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此外,教学布局的优化也很重要,比如可以通过调整座位安排、布置互动区域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张贴法治标语、展示法治主题的墙报或艺术作品等。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他们对法治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整合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显著提升。
(二)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实践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教师应精心设计并实施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模拟法庭是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教师可以选取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件,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分别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亲身体验庭审过程。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条款,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司法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或者与社区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和社会的责任。
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还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刻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得到全面提升,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分析被证明是一种极具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师精心挑选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承载着丰富的法治和道德内涵,成为学生锻炼思维、深化理解的宝贵资源[2]。例如,在探讨“网络道德与法律”时,教师可以选取近期发生的网络欺凌或网络诈骗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聊天记录、受害者的陈述、施害者的狡辩以及法律的判决。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事件之中,感受受害者的痛苦与无奈,理解施害者的心理动机,同时也对法律的公正与严明有了更深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在小组内,学生围绕案例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从道德角度谴责施害者的行为,有的从法律角度分析施害者应承担的责任,更有探讨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上演。这种互动式的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培养了创新思维。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一种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学生们分别扮演受害者、施害者、法官、律师等角色,模拟庭审现场,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不同角色的立场和情感。这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愿,使他们在一种更加生动和有趣的情境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提升了问题解决的技巧。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如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讨论、自我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和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种评价体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至关重要,其核心在于全面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推动他们的全方位发展。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案例分析、引入更广泛、更丰富的知识内容,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更富有创意的策略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良彬,向运红.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领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3(12):102.
[2]朱从林.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22):86-88.
作者简介:
周红丽(1971年9月—),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