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向美而行
2024-10-13林艳
【摘要】漳州素称“海滨邹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从而体验生活和艺术的美,我们立足本土,把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引入美术教学,探寻本土文化成为有效美术教学资源的路径,挖掘有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并有效开展课堂练习,拓展本土文化美术教学资源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彰显美的教学形态。
【关键词】本土文化 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28-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性质提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1]。漳州文化历史悠久,芗城实验小学毗邻漳州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首批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色学校。学校文史馆依托校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本地文史资料。漳浦剪纸、锦歌等“非遗”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精髓的重要形式,可增加学生对漳州“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此,我们把本土文化有效引进课堂,在教学中侧重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探索:1.融入本土文化,灵活使用教材;2.结合本土文化,焕发课堂生机;3.利用本土文化,拓展美术实践。就这样让学生立足本土,向美而行,使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悄悄植入学生心中。
一、融入本土文化,灵活使用教材
众所周知,美术教材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基本审美情趣,当然树立怎样的审美情趣一定跟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导向所一致。美术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绘画技巧、弘扬文化传统等。但是美术教材的局限性体现在教材只是一种媒介,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美术教学的实践往往囿于表面的教材,局限了美术课程的含义,把美术与简单的作画画上等号。这样的教学模式没达到美术课程设置的意义。如果与本土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
我们的本土文化很多是非遗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任务就是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其中要引导学生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皮影、年画、泥塑、刺绣、蜡染等,了解作品的材料、用途和特点[2]。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发挥本土文化的作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正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孕育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入本土文化的优势,能够帮助教师更灵活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比如教学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民间面塑”,我们集群体智慧、尽己所能挖掘教材中本土文化的各种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以下两点: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接触过的本土文化,比如看过的木偶戏、泥塑,和家人逛古城品尝过的糖画等,然后创设机会让学生课堂上交流经验和感受。2.给学生布置作业单,引导组织每个家庭了解与漳州古城面塑有关的艺术形式,比如木偶头雕刻,留心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引用资源课堂交流。就这样截取优秀的本土文化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它联想成有益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其所生活的环境,欣赏本土文化,让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实效性。
为此,我们展现的“民间面塑”的课堂如下:1.课前带领学生先通过视频引进漳州本土文化——面塑文化,知道漳州面塑文化主要用于民间过节时做的糕、粿,是属于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寄托了美好的寓意,如制作成乌龟形状的民间面塑富有健康长寿吉祥的意思。2.同时结合捏泥人手工操作演示的视频,展示泥人形象,丰富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带着问题启发学生回忆交流在美术方面泥人的造型,引导学生了解风俗文化,感受民间面塑造型生动质朴、夸张简练、色彩鲜艳、易于表现的独特美感,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增强美术文化自信。4.为了让学生在创作中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继承我国民间优秀传统工艺手法的同时,在题材上大胆创新并贴近本土生活,如让学生用泥塑创作闽南民间故事《老鼠娶新娘》里的故事形象。5.最后结合漳州本土文化的民间面塑,请学生用民间美术的因素来设计创意,举行“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之民间面塑作品展览会”,并分别从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创意等方面结合本土文化进行评述,进一步了解本土文化,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如此课程资源运用的价值就达到学习目标,体现了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真正做到挖掘本土文化,成为审美教育的资源,运用到课堂,运用到教育的渠道。
教材中引用的例子比较宽泛,若是其他地方的,学生不熟悉。引进本土文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就进一步贴近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身边的美,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同时漳州民间面塑蕴含贴近生活造型形象和承载美好寓意,易于激发学生表现创造生活的美。
此外,为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结合重点,联系教材内容,教师善于挖掘本土文化,选择整合一些教学资源,形成有效教学内容,用好教材,巧妙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增加效应。这样利用资源的办法,通过有效途径挖掘本土文化,进而在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本土美术的氛围,使家乡的本土美术得到继承与发扬,达到美的生长。
二、结合本土文化,焕发课堂生机
如果学习的内容能与学生的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充满亲切感。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很重要的一个桥梁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让课堂学习效果更好,特别是课堂练习能提升学生的素养,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加进本土内容形成作业的特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提高练习实效,注重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的形式多样化,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既要呈现悠久的历史又要联系实际,精心设计精彩多样化的创意过程,在课堂实践趣味性增强的同时唤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作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作业实效,从而鼓励他们艺术再创造。
如“家乡的艺术”课堂练习设计,选用的作品可以是北方剪纸,也可以是本地剪纸,为了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学生从认识、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本土创作练习中观察和了解社会,我们选择了漳浦剪纸,有意识引进本土文化。教师有意追求课堂设计的巧,首先是强调内容“巧”,丰富学生素材的积累,选用漳浦著名剪纸艺术大师“百岁花姆”林桃的富有本土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各种民俗、戏曲、传说都在她的作品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猪脚花、寿桃、花篮等闽南风俗物品,还有引进闽南故事《老鼠娶新娘》作为拓展资源,巧妙引导学生转化为他们要做的内容和素材,吸引学生;其次是学习形式巧设计,先设计一个课内剪纸分层作业内容。1.让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灯笼剪纸作品;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难度,通过观察林桃的作品填写记录表并模仿再创作,并写出它的艺术特色。这样不拘一格,以“巧”制胜,让学生走近家乡剪纸艺术,充分利用和展示家乡的本土文化。
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增强课堂练习的兴趣,同时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布置了一个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实现:了解家乡的一些传统艺术特色,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仿照制作一件作品加以体验(创作材料可以用合适的替代),或以文字介绍的方式,感受家乡的艺术之美,并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或观看视频漳州艺术馆“非遗小课堂”以及通过各种渠道的探访活动,调查分析家乡艺术特色,这样学生就了解和感受家乡的艺术之美和相关的社会文化。本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对学生美术能力和技巧产生了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这样巧妙利用本土文化设计美术课堂练习,效果显著,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堂练习,从而让练习更有趣更有效,焕发课堂生机,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接受和传承本土文化,感知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正确把握本土文化和美术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文化与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从而形成美术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利用本土文化,拓展美术实践
课内练习有助于学生高效了解本土文化和美术的关系,我们还利用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美术实践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本土文化进校园更全面。我们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与活动课程,侧重于课堂内外的交叉实践,利用学校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遗产,创造与本土文化相关的美术艺术活动场景,鼓励学生去参观各种书画展览,体验非遗文化,去发现本土文化的美。同时,学校举办以“发现本土文化美”的书画比赛和展览,使学生在学科融合和实践活动中领悟家乡人民的智慧,提升美育素养。家乡的民俗、风土人情;家乡的自然风光;古城的漳州小吃……画里画外传递了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从而产生一种美好的文化自信。
为了拓展美术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我们还选取六年级学生实施本土文化美术作业设计活动方案。本土文化本身包括宗教、风土民情、众生群像、民间俚曲、礼俗好尚等故事,内容丰富,可取材的素材很多。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在六年级教材中自主学习和收集资料,亲身体验这个过程,让我们的本土文化得到有效且有意义的传播。这样的做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为此,设计了以下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到课外收集相关的本土文化材料,让学生各显神通。包括:1.“参观券的设计”,为漳州的景点展馆等制作一张参观券;2.“神州风采”,收集漳州的新老景点,制作一张专题手抄报;3.“家乡的老房子”,收集漳州本土土著房屋,进行研究,作业呈献可选择喜欢或熟悉的znuzPmI7SICAylWx3Z/4AwqH2EimjAR5zXb6w9mXJ9k=房子画,可制作手抄简报等;4.“家乡的小吃”,收集家乡本地小吃,用摄影或手绘的方式留住美味;5.“精彩的戏曲”“戏曲人物”“剪纸中的古老记忆”“复制与传播”,重点探究漳州木偶和芗剧,以及漳浦剪纸和木版年画;6.“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收集除第五点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的其他文化遗产,将它们制作成画册。最后,整理各班资料,制作综合课件,在学校图书馆对各班小组成员授课,各班小组成员再到班级传播,通过资料整合展览等,最后完成“家乡的历史与发展”和“留给母校的纪念”的作业内容。这样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美术实践内容,传承了本土文化的精髓。
活动中学生积极去实践、调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这些探索活动,实现知行合一,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油然而生一种本土文化自信,了解家乡的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立足本土文化的教学实践阵地中再展示评价,丰富学生的美术课外实践,促进学生的美术课堂教育。
总之,我们利用学校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遗产,整理出可以充分融入美术教材的本土美术教学资源,并进行美术作业的设计与创新,达成效果,创设各种活动让美术课堂教学更富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生活,并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从而让本土文化成为美术有效课堂教学资源路径。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进行文字性鉴赏,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课堂中进行本土手工艺的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探索对于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扬,就这样,立足本土,向美而行,在美术课堂教学内外激发学生对于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打造好提升美育的阵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秦蕾.借力本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课程[J].教育,2017(43):70.
作者简介:
林艳(1977年12月—),女,汉族,福建龙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