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2024-10-13鲁新民
【摘要】国家部署实施“双减”政策以来,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的核心是“减负增效”,这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改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学法指导,优化作业设计,狠抓教育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研究教学设计,总结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得失,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是教师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化学 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9-0025-03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双减”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双减”的本质核心,以“减负增效”为指导,加强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认真规划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系统与难易程度,在五大学习主题的知识架构下以“大概念”为指引,围绕“核心知识、基本思路、重要态度、必做实验与实践活动”,分层设计各单元、课题的具体教学目标,绘成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有助于引导学生步入化学知识的课堂,更加有效地学习并掌握化学知识。
一、悟透《化学课程标准》,提升化学育人功能
《化学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化学课程要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崇高追求。
教师要认真把握初中阶段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定位“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旨在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解决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强化创新意识,学会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能力;崇尚科学家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思路,着重强化学生实践,努力改进教学评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化学课程育人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要全面领悟课程内容,科学制定各单元和课题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①通过镁铝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反应,形成金属活动性和置换反应的化学观念。②通过实验探究镁铝锌铁铜能否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剧烈程度有何不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③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探究如何识破少数不法分子在黄金市场利用黄铜充黄金进行的诈骗,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积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学业评价,学业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展现,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摒弃重复性、机械性的刷题战术,要根据课程内容科学优化作业设计,要“少而精,新而活,趣而优”;作业形式多样化,如课堂练笔、课后拓展、科普阅读、动手实践等;作业梯度科学化,设计的内容、类型、难度、数量要符合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及时反馈作业效果,因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制定有效的个性化指导方案。
二、强化化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时,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归纳和总结实验结论;结合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反思和评价。化学实验实践的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树立学生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化学实验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对实验进行改进,增进微型实验、环保实验、手持技术实验,合理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有效的课堂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教师通过串联问题链的设置,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轻松、活泼、乐趣”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而化学实验探究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主题时,实验设计的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教师演示: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一组,按照教材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反思质疑】是否可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
【升华创新】能否设计其他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一,测溶液的pH值变化: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测得溶液的pH值由大于7到等于7到小于7,得出结论。
方案二,测溶液温度的变化:取适量室温下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适量同温度的稀盐酸充分搅拌,测得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得出结论。
方案三,测OH-的消耗: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后,再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
方案四,测H+的消耗:取少量稀盐酸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再加入两粒锌,没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
……
该实验探究很好落实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了学生合理猜想、整合归纳、反思创新的思维能力及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过程中小组合作能拓宽学习视野,提炼学习问题,强化团队意识。
三、广泛融合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平等、无私、关心,学生才能热爱老师和这门学科,内心激发学习情感的共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首先,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创设引导、鼓励表扬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感受到汲取知识的幸福快乐。其次,教师要精心准备每节课堂的情境导入,教学情境是将学习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遵循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体新颖、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学习,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又能避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脱离,指导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理解应用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对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得以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承载着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平台应运而生。多媒体和资源平台为优化课堂效率提供了多种手段和丰富素材。同一化学课题,不同资源平台有不同的情境导入和多样的课堂活动,精彩纷呈,教师通过筛选、加工,打磨出更加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精品课堂。通过媒体技术,将抽象深奥的化学微观粒子形象直观地展现;把各种易错混淆的实验装置归类对比,强化区分;使彼此相关的知识体系有机串联整合,条理明晰。例如,在学习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时,教师从两个维度设计课堂教学:一是设计发生装置。按“简易操作→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三种渐进式的思维进阶,利用媒体显示多种仪器图例,引导学生从“规范、节约、环保、安全”的绿色理念出发,分组讨论,设计不同的装置,在智慧课堂系统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二是选择实验试剂。指导学生用块状大理石、粉状大理石、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和硫酸,进行对照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归纳选择合适的试剂,现场录制实验案例上传分享。各组积极互动讨论,反思交流实验目的,改进创新实验装置,课堂气氛浓厚热烈。
正是媒体技术赋予课堂丰富的图文组合功能,极大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构建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努力提升学业质量
化学作业设计是夯实学生化学基础能力,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手段,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作业设计的难度要适中,太简单的作业无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太难的作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合适的作业。作业设计要有创新性,传统的作业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为主,这种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作业形式,如查阅文献、实验报告等,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不断跟踪反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进行展示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教师不能一刀切地设计作业,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设计不同目标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通过化学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不仅激发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实践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是一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学科,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增加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培养创新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设计一些合作性的题目,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环节,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总结实验结论,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化学作业不仅仅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尝试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个PPT,提高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在敞口容器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学生SbtUtVPn6AOhcypWWq1P3VyRSftj8Bs5BT45DHENrOs=思维梯度,由浅到深,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一)不改变试剂,怎样改进实验装置,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讨论得出。
方法一:在锥形瓶口套一只气球,形成密封装置。
方法二:在橡皮塞上连接一只注射器,形成密封装置。
方法三:在橡皮塞上插入一根玻璃管,锥形瓶口倒放另一锥形瓶,形成密封装置。
(二)不改变实验装置,改变试剂,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得出。
方法一:碳酸钠粉末换成硝酸银溶液。
方法二:稀盐酸换成氯化钙溶液。
由此归纳得到,任何化学反应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是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或者有烟生成的反应,要放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反应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优化化学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科学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化学作业更加具体详实,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实实在在地“减负提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持续深入地贯彻落实,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初中化学教学要着眼于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向往、珍视每一节化学课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增强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多维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努力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有所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柳英,孙应伦.浅析“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5):9-10.
[3]许金龙.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2):72.
[4]郎吉甲.“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的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2022(1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