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10-10董惠仪李莉成玉萍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仰卧位通气,观察组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率、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结果:通气2及24h,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关键词】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premature infants prone posi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ONG Huiyi, LI Li, CHENG Yuping
Sanshu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Foshan, Guangdong 528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emature infants prone posi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ethods:35 children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2 to September 2023 were includ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17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8 cases) according to the odd-even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supine ventil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one 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the heart rate,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ventilation for 2 hours and 24 hours,the heart rate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nursing,the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mature infants prone posi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s remarkable,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s; Prone posi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linical effect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常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围生期窒息等,又被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即新生儿在出生不久后发生呼吸困难和急促的反应,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现象。该疾病病情危重,由于新生儿肺结构不成熟或者肺泡功能不全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引起肺泡萎缩,经过影像学诊断,主要症状表现为双肺呈弥漫性、肺容量减小等特点,出生后4~12h之内出现发绀、吸气性三凹征等现象,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且常采用仰卧位进行治疗,效果不佳,而研究表明,采取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其进行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改变体位可调整肺部组织气体,改善患儿的预后结果[2]。 因此,本次研究分析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在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所有患儿均为早产新生儿,其中对照组男性:女性=9∶8,胎龄范围在28~32周之间,平均胎龄在(30.61±0.37)周;观察组男性:女性=8∶10,胎龄范围在27~31周之间,平均胎龄(29.19±0.96)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2)未存在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3)胸X线片提示双肺弥漫性透明度下降;(4)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2)先天性膈疝;(3)患儿家属知情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仰卧体位通气。患儿抬高床头30°,保持仰卧位,每隔4h变换体位1次,分别进行仰卧位,左侧背部和右侧背部垫高。
观察组新生儿采取俯卧位机械通气,(1)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2)治疗过程中,将患儿放置在暖箱中,对患儿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将患儿的体位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调整过程中应该以俯卧位通气-左侧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右侧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左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右卧位通气的顺序进行调整,每次保持俯卧位治疗时间4h,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治疗时间分别为60min,每天保证俯卧位通气时间不少于16h,调整过程中应该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对患儿进行拍背,拍背时间持续5min且在体位转换之前实施,侧卧位时,应该持续2.5min,1min内拍背100~120次,注意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3)调整体位时,应该时刻观察患儿的身体部位及呼吸机导管,医护人员可以分工合作,分别进行患儿的体位调整和导管固定,避免发生呼吸机导管脱落现象,注意患儿的身体放松,四肢自然伸展。(4)调整好患儿体位时,应该对患儿进行通气治疗,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检查呼吸机导管是否正常,保证留置针、动脉留置管、气管插管等固定完好,通气过程中应该定时为患儿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理时,应该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度导致患儿痉挛。(5)注意观察患儿面部、前胸和腹部等皮肤有无受压或破损。
1.3 观察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是危重患儿的重要监测项目,能客观反映患儿氧合及通气情况。(1)应用多参数监护设备记录通气0、2及24h的心率。(2)应用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每日定期监测患儿的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率比较
通气0h,两组心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通气2及24h,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中的危急重症,大多发生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肺部表面出现一种活性物质而导致的,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病死率较高、治疗难度大,危害患儿的健康[3]。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性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机械通气原则是针对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特点,应用机械通气疗法,有效改善患儿的气体交换和氧供,纠正呼吸衰竭,提高生存率,应该采取有效的通气体位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随着医疗技术及其水平的发展,在临床上完成过多次反复的研究实验,对仰卧位及俯卧位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治疗体位进行全方面研究和分析,最终发现俯卧位体位的通气治疗方法优势比较明显。治疗该疾病时,通常采用仰卧位进行治疗,但是该种体位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采取仰卧位进行治疗时,患儿的侧肺泡通气过度,导致其肺前侧肺泡比较容易发生扩张,如仰卧位体位保持时间较长,背侧肺发生肺不张现象的身体组织较多,就很可能会导致其发生肺内分流现象,对患儿的疾病治疗影响较大。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患儿血灌注,增加呼气末肺容积以及胸壁力学的改变,从而达到改善氧合和促进肺复张的一种治疗性体位措施,在使用该种体位进行治疗时,可降低其肺部的过度通气,使得肺泡的再扩张以及肺组织内部的压力得到提高,且血流的分布也比较平均,对其低氧血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一步减少其肺部损伤情况。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与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相比较,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被大家认可,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防止患儿并发症的发生[5]。
因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呼吸暂停,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该种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研究表明,俯卧位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儿背部的肺泡塌陷情况发生,为其自主呼吸争取时间[6]。除此之外,由于新生儿心胸部与成人比较差异较大,俯卧位进行通气治疗时,患儿的肺部通气效果良好,受心脏压迫的肺部区域显著变小,更有利于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弥补了仰卧位通气治疗的缺点。对患儿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主要是利用呼吸机帮助患儿正常呼吸,在患儿呼吸困难时,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为患儿的疾病治疗争取一线生机[7]。该种治疗方式实施后,可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对患儿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采取俯卧位进行通气治疗时,首先应该对其各项体征进行观察及检查,之后将患儿安全放入暖箱中进行通气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定期对其进行体位的调整,且在调整时,一定要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还要保证各种导管、呼吸机的固定,避免发生导管脱落现象,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定期完成拍背措施,让患儿身体保持自然舒展状态,及时关注其各项生命体征,定期对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措施,检查其皮肤有无压疮等。
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可使其气体交换质量得到提高,患儿的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改善患儿气体交换和氧供,纠正呼吸衰竭,提高生存率,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对患儿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种治疗体位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范飞燕,姜赤秋.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风险的Meta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4):87-96.
[2] 范飞燕.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武汉:江汉大学,2023.
[3] 丘文英,林艺坤,甘跃华.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18):57-60.
[4] 蔡静.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的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23,44(6):1527-1529.
[5] 梁欢,王伏东,蒋丽军,等.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4):114-118.
[6] 李小红.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3):146-149.
[7] 谢林娟,李军文,侯冬勤,等.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俯卧位通气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4):11-16.